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踏雪擦石口,古道鲜有至--雪中穿越摩崖石刻至鹰飞倒仰“秦皇旧址”长城
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荒山野岭,大雪之后,历尽艰辛与体能、心理的考验,穿越没有路迹的山林与悬崖峭壁,踏雪一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一段中国长城遗产网地图上没有记载的古长城,一个找不到历史记载却可能揭开很多谜题的古长城。最后又在夜幕中冒着滑下去的风险,从箭扣长城的积雪已经被踩踏结实有点打滑的天梯摸黑下撤,当时的狼狈的惨状,可想而知。
行前我就有很多的担心与顾虑。虽然事前没有说出来,但我一直心里忐忑不安,一直考虑着最终是否会取消这次行程。
行前的头天晚上,我爱我的小红马还发来消息,提示可能上不了长城。
其实我此前就已经在别的群里看到了通知,只是不愿意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我在担心的同时,也不想打退堂鼓。重走这段长城的拟议,已经提了数次,一直没有成行,我不想再放弃了。而且,我准备选择从几乎废弃的摩崖石刻景区进入,不会受到阻拦。等到了长城以后,遇到长城保护员的劝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顺势下山了。
队内的几个强驴都不能参与。老夏,骆驼,信君。开始是有风风筝,amin,加上我三个人。后来风风筝带无问加入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他是一个小伙子,然后是骆驼把花园里的草开花了加入。我自己的体能心理素质都不是太好,身体并不灵活。我有点担心。于是在群里不抱希望地又问了一句,这个周末,还有一起看长城的吗?
章卿参加!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有一个男士参与,我就放心了。以前还没与章卿一起出行过,但知道他喜欢独行。喜欢独行的人,都具有良好的体能与心理素质--事实上,加上无问,是三个男性。
对这段行程可能经历的危险与艰难,实际上我并不是全部清楚。事实上,实际走过的艰险路段,一点都不比预料的少,甚至以前已经走过的地段,也出现了新的险点。
当我们登上长城的时候,残阳下的原野一片肃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原。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天河直下,顿失滔滔。江山如此多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残阳辉映在长城之上,晚霞灿烂,如唇边的微笑,给人无尽的妩媚。
虽然我们没有太多时间欣赏这壮美景象,而归来以后,这美景,这每一个片断,却如此醉人。
更难得的,一路走来,每个人表现都非常优秀,每一个人都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在艰难的行程中,大家协力相助,最好地发挥了团队的无私帮助的精神。
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为什么要走这段长城
发现这段长城,是1月31日独行旺泉峪-耷拉边长城的一次经历。参见《龙飞蝶舞奔云岭,此地空余秦皇名--旺泉峪耷拉边长城探秘》。
初次尝试探索这段长城,是3月2日与老夏2人初探这段长城,却因没有找到路无果而终,详见当时游记《穿山林觅鹰飞倒仰误入歧途,擦石口闻箭扣人语终登长城》。
终于在3月9日,与老夏等4人约伴成功走通这段长城,有记录为证:《箭扣长城地图须改写,耷拉边长城不孤单--成功穿越"秦皇旧址长城"记》。
通过几次的探索,终于发现,这段长城,竟然是耷拉边长城越过擦石口关向东的延续。因而耷拉边也不是什么错长城!但这段长城,竟然没有查到历史记载,只在《长城踞北》怀柔卷依据并不充分地被认定为北齐长城古擦石口段。但是,根据墙体的形制修筑特点,明显具有明早中期长城的特点。就是说,这段长城,是明早中期的擦石口长城,擦石口长城的名称,应该赋予这段长城,而不是耷拉边至北京结段的庄户长城。至于是否北齐长城基础上所修建,根据毛石墙体的简易状况,部分地段是干插墙体,毛石间没有灰浆的特点来看,则又兼具了北齐长城的特点,因此,很有可能是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复、利用的明早中期长城。
同时,这段长城所谓的”秦皇旧址“名称,只是虚衔其名,实则为明代官员李逢时题写的“秦皇旧址”石刻,因古时长城的修筑,工程量最为浩大、影响最大的,在于秦长城,附会而成。至今提到长城,民间咸联想到秦始皇;长城脚下,至今流传着不少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传说,却实与秦皇无关。
综上所述,这段长城,破解了耷拉边为“错长城”的错误论断,解决了擦石口古长城的走势问题,解决了这段长城无法起到一段纵深防线的问题,也给出了古擦石口长城的真正位置。
但是,那次的“秦皇旧址”长城穿越,还是留下了几点遗憾:一是擦石口关处,向东侧的古长城衔接点在何处,即擦石口东侧的古长城的起点在何处;二是上次行走时,绕过了山脊的一段,山势嵯峨乱石穿空的悬崖峭壁之上的山脊,墙体是否连续,道路是否相通?
于是决定,这次景区内开始,从上次看到的一段台阶路进行探索,或许是通往那段长城的起点;山脊上的一段,也拟全程走完。
出发
照旧,也不公开发活动信息,只在群内征求意见。
1、出发:7:30在望京西乘866快车至怀柔,与怀柔出发的队员会合,打车至摩崖石刻景区门口
2、返回:下午大约15:00下山至田仙峪九神庙,打车返回,经怀柔换乘回北京
3、备选返程方案:如果时间足够,可考虑穿过小布达拉-正北楼,从北沟或慕田峪下山(视雪后路况及时间情况而定)
大约9:30,出租车到达摩崖石刻景区门口。售票守门的人员搬到了景区深处,留个字条让直接进去买票。没有了主人守在身边,凶恶的大狼狗也失去了嚣张的气焰,只低调地吼了几声作罢,果然是狗仗人势。
(图片中自左至右分别是:amin、风风筝、花园的草开花了、无问、本人)
(本文部分图片由本次同行伙伴提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几处石刻,“观澜”、“龙抱石”守在路边,比较显眼。观澜对面应有“一泄千里”石刻,没有见到。
“秦皇旧址”的横刻字迹模糊,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有些认为出来了。
(图片中人:风风筝)
对比上次所拍的“秦皇旧址”石刻,刻痕清晰。
途经龙泉。正是这口泉水,形成了这条山谷四季不绝的汩汩的流水。
再往上,“天限华夷”所在的大石块被积雪掩盖,抹去积雪,也无法识别出来。
穿过狭窄的山口,此处山谷,道路狭窄,“人行、马过、水流都需擦石而过,故名”。踏雪而行,山中寂寥无人。
(风风筝、amin、无问、花园的草开花了)
本次最佳创意奖图片:正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拍摄者:风风筝。
探路
仰见天日,可见“独眼楼”,当地老百姓叫”火车头“。根据我们登临时的观察,这是墙体最后的一段,三面各开一个瞭望孔,与敌楼宽出墙体的结构明显不同(对比长城遗产网地图,也没有把其标识为敌楼)。因此我命名其为“盲肠”。
行至擦石口关口,竟然没有注意登山的台阶。见到山谷东侧的一条石阶路,才知道已经到了我跟老夏第一次探路未果的断头路,这在早期的景区地图上也有标识,此路不通。
(距离起点2.10km 当前海拔404m)
仰视上方,可见一座早期烽火台,或为北齐遗存。
这座烽火台,在“盲肠”处俯视也可以见到:
于是退回寻找拟登山的台阶,在接近山谷最低的山口处,才找到了雪中不起眼的几级台阶。上去看了看,没有路径痕迹,林木茂密,上有峭壁,估计走不多远,就会迷失方向。不得已,放弃从此处登山的想法。
章卿风风筝他们从另一处老夏曾经探路的山坡往上走,也是类似情形。于是,不再坚持原有方案。
决定顺墙体所在的山梁北侧的沟谷,看起来很陡峭的沟谷,直接上切。这条沟谷中应当是有路的,但雪后掩盖了一切原有的人活动的痕迹,不可能找到路了。
(距离起点3.65km 当前海拔505m)
从此处拐下山谷。
山谷的右侧,即南侧,靠近墙体所在的山梁的山坡上,似乎有小路,但上行的路还是较为陡峭。重要的是,前面竟然有雪后人行的足迹,还是有意外的欣喜。估计也是与我们一样探索这段行程的,于是沿足迹前行。
足迹在山谷中走了一段,向山谷北侧的山坡上行。或许是要绕一段路吧。虽然有一点疑虑,还是沿足迹上行。
足迹延伸至一处平缓台地,有一处废弃的人家的地窖。过此地窖,足迹继续向北侧,往山下的方向去了。那明显不是我们要去的长城。不过,我也曾有过思想准备,如果走错路,我们就到旺泉峪长城去。
平台向上,是茂密的树木,基本无法行走。
可以仰见对面的耷拉边长城及“盲肠”或者叫独眼楼。
独眼楼的脸,券孔、箭孔与水嘴,正构成一张可爱的娃娃脸。
征询大家意见,都有坚定的信心愿意原路返回,顺山谷继续上切。于是退回。
返回途中,途经一处狭窄湿滑的石壁处,amin直接从雪坡上滑了下去,好在雪深土软,并无大碍。
经历这两波折腾,时间已经差不多在中午12:00左右,探路耽误的时间,应该有一个多小时。这也造成了后续体力的消耗。进度的缓慢。
正途
往上切的路,开始显现出它的艰难。山谷中时而会出现一人多高的陡坡,上行费力。有时候坡度陡到有六七十度,有时候需要类似攀岩一样上行。amin体力已经出现跟不上的情况,需要有人协助。好在一路都有树木可以借助,在耗费了大量体力后,离垭口越来越近。
于是尝试脱离山谷,能够更近一些,更容易一些。
接近垭口的时候,发现脚下是一条硬实的路,从我所在脚下,一直延伸到章卿脚下,那么这应该是一条相通的路,而章卿脚下的位置更高,更接近垭口,更接近山脊。于是决定向章卿的位置靠近,终于登上了山脊。
原来,这就是我与老夏从景区外登上城墙后,循这一条路绕过上方绝壁的那条路。
登上古擦石口长城
脚下已经是古长城了,在山的垭口处,规则的石砌墙体沿着山脊,两端分别向擦石口关口和箭扣长城鹰飞倒仰方向延伸。
眺望对面的耷拉边长城。
(距离起点4.73km 当前海拔491m)
向山梁与长城内侧俯视,群山连绵,蜿蜒起伏,如潜龙蛰虎;四野茫茫,白雪皑皑,万籁俱寂;山川巍峨,咫尺天近,好不险峻;一幅壮阔的美景顿入眼帘。
从这个垭口开始,我们走一段与上次不同的线路。上次从景区外登上垭口,然后沿山路绕过前方的悬崖峭壁边的山脊前行;这次我们从景区内的陡峭的山谷直切上垭口,然后沿山脊上行。山脊上的城墙,分布在北侧陡峭的悬崖之侧。
前方就是那座圆形敌台,北京地区罕见的圆形敌台。见过圆形敌台的,纷纷说是北京的唯一,其实不是。至少据我们的了解,现在至少是唯四了。或许有更多的疑似圆形敌楼需要证实。
通往圆形敌台的路,分布在尖如利刃的山脊之上,两侧皆是深不可测的悬崖,看起来已经令人胆颤,行走时需十分小心。
(距离起点4.99km 当前海拔583m)
山脊上的雪地里,不时可以看到野生动物的蹄印。
携手相助,通过险要的关口,翻越利刃之上的巨石。
眺望对面的耷拉边长城。
(距离起点5.13km 当前海拔613m)
在这个位置,正好可以看到耷拉边长城与擦石口东段城墙形成一条防线,扼守人马俱要擦石而过的擦石口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道防线,其实比庄户段长城更为险要,庄户段长城北侧为山体缓坡,很容易被攻上长城(当然,由于北倚南山路边垣及更远处的东路边垣,实际选择从此处进攻中原王朝的战例并未听说);而此处长城外侧皆是天然的幽谷深壑,几无攻破的可能。
(图片中为章卿)
(距离起点5.13km 当前海拔620m)
苍天无语,日光冷峻,默默记载着烽火连天的岁月,冷漠地俯视众生的疾苦。一个民族,在苦难历史中,一再坚守着疆域与百姓的平安,一步步走向强盛,盛大。我们需要感恩于以生命与鲜血捍卫这无言的边墙的那些戍守的先辈。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是这长城的捍卫者。
通往圆形敌台的路,是在刀刃上行走。
圆形敌台的南侧,塌了一个缺口。墙体由较为规整的石块垒砌,石块间有三合土的灰浆,因而坚固而保存较好。这些灰浆灌缝的墙体,明显具有明长城的特征,但又不同于蓟镇昌镇长城在隆庆万历以后所修建的砖石长城规格那么高,不同于对面耷拉边、北侧庄户长城、东侧箭扣长城那么坚固。所以说,这应当是明长城,明早中期长城,因后期在庄户修建了新的坚固的砖石长城而被遗忘,或者废弃,以至没有发现史料的记载。
(距离起点5.19km 当前海拔639m)
登上敌台,在此抓紧午餐补充体力。
敌台顶部,有刻字的砖。拍了一张照片,风风筝小心将它放回敌台顶部边缘轻易不会被踩到的地方。对于长城上这样的历史遗迹,凭一时爱好取回去,时间久了,也就丢了,而将它永远保留在长城上,它才是历史,它才是文物。
愿所有的人同样地爱护长城,爱护长城上的每一片砖石,爱护长城上的每一片瓦片。
今天的行程比预计的慢。除了探路花费了大量时间以外,上行的路艰难,也致使无法走快,走到山脊以后,不时会遇到几个险点。并且amin的体力有些跟不上。
圆形敌台上,再次隔擦石口山谷与耷拉边长城对望。
大家相互交换食物简单午餐以后,继续上行。
这段墙体开设有一处券门,可沟通长城内外。
这些毛石干插墙体,由于深处远离人间的险峻山梁之上,才得已保存基本完好。这些毛石墙体,其实也有泥灰灌缝,但与敌台 处的三合土显然有所不同,凝结力差。以至部分地段看不出灰浆,极为类似北齐长城的毛石干插墙体。
山顶平坦处,有残存的铺房墙体,残高约1米余。
(距离起点5.28km 当前海拔650m)
铺房2
(距离起点5.75km 当前海拔734m)
回望上山的路,太阳已经西斜。午餐时我还乐观地认为时间够用,现在看,已经很紧张了。不过,也无法着急。
(距离起点5.91km 当前海拔783m)
铺房3。
(距离起点6.01km 当前海拔819m)
铺房4。
(距离起点6.04km 当前海拔845m)
前方是第二座敌楼,已经坍塌。好像经过修整,上次经过时,坍塌的情形比这次看起来更为严重。
(距离起点6.10km 当前海拔856m)
这座敌台边上,有块靠近悬崖的巨石,是老夏做惊险表演的地方。今天时间紧张,我们连照张相的时间都没敢留了。
过第二座敌台,一路在悬崖峭壁的边缘行进,须十分小心。
第一次走过并不感觉险的地方,这次似乎有了变化,不知是否中间有人走过,踩塌了活动的石块。看来,这段长城还是不应当让更多人知道,不应当让更多人行走,否则,会带来更多的破坏。
印象是能够勉强通过的一处,这次没有遇到,倒是遇见几处小断崖。
这段墙上有两块石头都是松动的,必然小心从墙上爬过去。
原来不觉得太险的这面石坡,由于堆满积雪,有些打滑,我通过时还是费了点力气。而无问与amin则选择了从崖壁外侧狭窄的巨石边缘通过。我看了一下,以我的体形,外侧太过狭窄,丛生的荆棘可能会把我往悬崖下挤,还是从石壁通过更安全些。
每遇险点,每一个人都主动承担起协助、保护同行伙伴的职责,特别是风风筝与章卿两个。风风筝几乎成了专职救助员。而章卿也是走在最后,担负起收队的职责。这是本次行程中,最值得称道的两名队员。花园里的草开了一直用乐观的情绪感染着大家,鼓舞着大家;无问虽然初次参与活动,但行走得相当轻松。
铺房5。
(距离起点6.15km 当前海拔887m)
已经越来越接近箭扣长城。墙顶也越来越宽。这是第三座墩台,除了从高度上可以判断,已经塌得不成样子。
(距离起点6.49km 当前海拔932m)
历尽艰险,终于从佛头北侧的敌楼旁边,有一处通道,登上箭扣长城主线。
冬至头天的天明显短,时间离下午五点还差几分,残阳已经要落山。晚霞灿烂,渲染了半边天空,白雪皑皑,是无边的娴静。
从箭扣长城上向西望去,走过的这段长城,竟然清晰在目,而平常走箭扣的时候,却是难以发现。
(距离起点6.65km 当前海拔971m)
靠近悬崖边似乎还有一处墙台,向外凸出于悬崖边上。
匆匆留了几张影,张罗着开始下山。风风筝反应及时,提出从西栅子下山,否则,时间太晚了。于是赶紧联系了出租车改从西栅子接应我们。
天色渐黑,章卿的头灯发挥了作用。而我只有电筒,在下天梯时无遐使用。
天梯上的雪部分被驴友踩结实了,有些打滑。背后的背包也会碍事。下行速度很慢,虽然天在逐渐黑透,但摸黑也着急不得。最窄的一级台阶,是大家下行最慢的
下了两段几乎九十度的直梯,赶紧就近从将军守关处寻找下撤之路。下坡路滑处,amin与无问甚至坐在雪上往下滑,减少了打滑的危险。只是担心雪水把衣服打湿结冰,能走处,就会劝他两个直立行走。
行到赵氏山居旁边,约好的出租已经等候在路边。感谢武师傅的接应!还是车里温暖。
全天行程9公里有余,却是走得比较艰辛,甚至有些狼狈。
回顾本次行程,把山脊上的一段城墙完整地走了下来;从垭口处到擦石口的山谷,还留下一截没有走通--也不知是否是山险无法走通。希望有一天,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能够继续探索。
2019-12-21,24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