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昏语||吹风坨南的隘口墙的名字——从黄花城到大长峪城
昏昏然长睡了一天,尤觉困顿。是春困吗?还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愰忽中,人在郊野,身处一座突兀的高山之上。四面陡崖壁立,北侧是连绵群山,南望沃野千里。风自四面吹来,时而劲啸,不禁凛然生畏。我这是在何处?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目光扫视前方,崖边立一老者,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俨然玉树临风。摇一柄拂尘,抚髯昂首,甚是自得,不知是道是仙。
能有人物相伴,顿时缓解了我的惶恐。于是趋前拜问:
敢问尊者,可识此山乎?
吹风坨也。
吹风坨?愰忽中,似有印象。
那山下这条长沟,可有其名?
小长峪也。
小长峪?我猛然一惊,又有些哑然失笑。
这小长峪,难道不在东宫村北的那座关口处吗?暗暗思忖,莫不是这尊者活得太久,记不得山川地名,只怕连自己的岁数都记不清了。
小长峪岂在几字形边墙处欤?
又见吹风坨南有边墙一道,想想再问怕亦胡言乱语,可还是忍不住问道:南侧这道南北向的墙垣,以及南山上与吹风坨相望的墩台,可曾有名?
那是自然。世间万物,皆有其名,即便农家贱民,即使唤作阿猫阿狗,亦须有其称谓。此即小长峪口也。
???
我晃了几晃,在风中有些站得不稳。其实更多地是诧然。
如何尊者所称,与我所认知,差异如此之大?现今小长峪口处,又当何名?
彼处地名,汝定然不知所以。其有变化矣。早先其西北方有万涧口,在几字形山险之西。后筑成大墙,堵了万涧口,废了小长峪、驼岭关,于内侧缓处留一关门,既可屏蔽边外敌虏,又可通关贸易,因小长峪沟谷通过关口下方,故而仍沿用小长峪处关名而已。其实,彼处并无明显沟谷,何来长峪?
所谓长峪,无论大小,非长岂可曰长?
再拜问:那大长峪口呢?该在何处?
破堡子处是也。
我若有所思,这一点我倒也赞同。上次在兴隆城城堡处察看,即有此想法。
如此说来,大长峪与小长峪,即是两条相互交叉的沟谷。
又昏昏然,不知多久,不知何时辞别尊者,愰忽中从梦中醒来。
尊者所言,已然记忆模糊,或有两三言尚有些许印象。提笔意欲加以记录,绞尽脑汁,却是一片混沌,唯有点点滴滴,断断续续,难以成篇。无奈,只好略加杜撰演绎,记下或以为真。
渐至清醒,才忆起前几日曾经走过黄花城城堡-小长峪路口-大片村-北洞村-吹风坨南隘口墙-驼岭关-大长峪城堡,将黄花城至大长峪一线的明早期关防体系,一次做了一个完整的体会。
再翻阅《昌平州志》,其中记载:三里曰大长峪(距南冶口)。
又载:大长峪(村),采访册距城一百三十里,东至南冶(村)三里,南至洞台(村)半里。
如此说来,大长峪村距南冶村的距离,等同于大长峪口南冶口的距离。
已知南冶口离南冶村很近。那么,大长峪口应也在大长峪村?
如果按今人所推测大长峪口在九公山北侧山脊主线的垭口处,其至南冶口大概有5公里,岂止三里(1.5公里)?
唯有大长峪口在大长峪村(城堡)处,才有可能有这样的方位、距离!
另外,位于现今小长峪口南侧的东宫村的描述为:采访册距城六十里,东至山,西至西台一里,南至山,北至黄花城二里半,东南至山,西南至山,东北至山,西北至撞道口四里。
一是并无小长峪村,二是东宫村北侧是黄花城,并未提到小长峪,而是北至黄花城,此是方位的偏差吗?其实黄花城在西侧,就如同说万涧口在小长峪北。
着实奇怪。
难道是,梦中尊者所言不虚?
难道,小长峪其实最初并不在现在的关门处,而在吹风坨南?如此,才有合理解释。
于是,慢慢整理了前几日穿越黄花城至大长峪城堡(兴隆城)的图片资料。
一、山上的山花开呀,我再到山上来
漫山的杏花桃花,开得正艳,如同漫天的云霞。前半天有霾,后半天的沙尘,是与娇艳的山花争风吃醋吗?
二、孑遗的黄花城城堡
趁等偶遇的时候,按照地图的定位,去寻找黄花城城堡。
《昌平州志》载:本镇口堡在二道关。
根据萧艾老师考证,本镇口处为黄花城,位于黄花城村;黄花镇在其东侧,位于黄花镇村,为黄花路营城。黄花城与黄花镇同两个容易混淆的地名。
既然黄花城的城堡在二道关,即二道关城堡,那此处城堡,又是什么来历?
是否如同密云黑山寺至怀柔大水峪一带,皆是双城堡设置?其中一堡,或为后期增建?
那么,黄花城村的城堡,亦为后期增建,不见于《四镇三关志》的记载?
按地图所示位置,村路南侧,有半截夯土与毛石混合的垄状物,形似残墙,未知何物。
向村人打听,多人均不知情,还有一位女士笑话,哪有城堡?从来没有听说过。
(距离起点0.28km 当前海拔225m)
村路北侧,人家院墙包围之下,有铁板台阶通往上方。登上顶部,又有夯土残墙。与路南侧残墙大致成一直线。
(距离起点0.32km 当前海拔222m)
墙体被分割于居民院内,周围皆是民居。
站在人家围墙顶,向南侧望去,路南侧的夯土垄明显成线状分布。
再回至村路,未得确认,仍不甘心。有人指点,路过的一位村民知情。经其确认,刚才所见,确实为黄花城城堡残墙。
如同遗产网提供的信息,城堡仅有东墙残存100余米,其余墙体皆不存。
在安四路口北望,黄花城城堡位于一座孤立的山峰之前,可谓有靠山;北侧本镇口位置,由于雾霾严重,横亘在山脊上的边墙也无法识别。
(距离起点0.63km 当前海拔226m)
三、寻找吹风坨南侧的墙体
从黄花城邮局处出发,沿水泥路上行。有多段类似夯土墙的黄土垄,又有大量巨大的城砖筑成的短墙,大概与边墙无关。
(距离起点1.53km 当前海拔273m)
前方明显的山口,就是我们本次行程的目标。其北侧顶部浑圆的那座山峰,就是吹风坨。这是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上周去水长城的前一日,城里下了雨,次日早上,吹风坨上白雪皑皑。高差悬殊的地势,形成其特有的小气候,所以其上四季有风,故名吹风坨(拍摄角度问题,显得比左侧的山峰低,实际吹风坨是这一带的最高峰)。
(距离起点3.59km 当前海拔409m)
沿途所见的毛石垄及墙体,大概都是现代构筑物。
(距离起点3.90km 当前海拔432m)
这条沟谷,在黄花城村附近、小长峪口附近、大片村附近、北洞村附近,皆有水泥路,因而大部分地段非常容易行走,道路平漫,没有阶段,没有过于突然的拔升。沟谷中一路都有成熟的路径。
(距离起点4.24km 当前海拔493m)
接近垭口处,林子渐密,但山径依然清晰,并且有多条路径相通。路网密集,轨迹众多。
(距离起点4.88km 当前海拔629m)
从坡下,就看得到垭口处明显是一道墙体,此时已经非常的激动。
(距离起点4.96km 当前海拔650m)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找的墙!明代的墙!明代早期大长峪口-小长峪口之间的关隘设施!
墙体北段,上方是吹风坨。
(距离起点4.96km 当前海拔651m)
有关这段墙的作用,修建年代,其实,在见到它之前,已经做出推测,详见《看山看水||让山脉来作证,让河川来作证——明早期的大长峪口至小长峪口一带的关防形势》(http://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SqW%2FvFSfugU0Vmb17C7fHQ%3D%3D)。
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存在,所以敢于做出推测。此次只不过为了补证。
墙体南段。
(距离起点4.96km 当前海拔651m)
如村民所述,这段墙体长约100余米,呈南北走向,扼守吹风坨南侧的垭口。这道垭口,两侧分别通黄花城和大长峪城,连接黄花城与大长峪沟谷。
南侧墙体继续向上延伸,北侧是险峻的吹风坨山体,墙体止于崖壁。
沿南侧墙体一路向上攀爬,有一处仍旧保存有立面的毛石墙。
(距离起点4.99km 当前海拔658m)
明显的墙体,止于山坡较陡处,墙体立面明显。
但上方山顶,似乎仍有东西?
一般来说,隘口墙两端,应有镇关敌台。
(距离起点4.99km 当前海拔662m)
西侧是直通黄花城的大道,虽然现在灌木丛生,但绝大部分地段仍然是非常宽漫,这种道路,除垭口外,甚至可以通骑。其紧要程度,看起来比山险通步还要险要。因此,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通道,只是,为何各种长城志书均未记载?
——因为这道关口已经废弃。
(距离起点5.01km 当前海拔674m)
又有明显的石材集中出现,疑似墙体还在延续。
(距离起点5.08km 当前海拔687m)
登上顶峰,果然有一个大墩台!
这是一个大致呈方形的墩台,残高约四至五米。
(距离起点5.09km 当前海拔691m)
西通黄花城。
北望吹风坨。
东南山脊有小路可通兴隆城。
东侧连接九公山公墓内的大长峪沟谷。
南侧倚山险连接驼岭关。
可以说,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通道。
特别是在明早期,没有修长连续的墙体之前。
那么,此处隘口墙,是否曾经有名字?
如同梦中尊者所说,即使贱民,唤作阿狗阿猫,亦当有名。否则,派遣兵将,汇报朝庭,如何去说?
四、从吹风坨到驼岭关
向南的山险,可能比较难行,于是,我们选择向东南方向的山脊前行。这条山脊上,曾经有过路径,也有曾经有轨迹。
(距离起点5.23km 当前海拔698m)
沿途也有几处小的垭口。不过并不险峻,很容易通过。
(距离起点5.23km 当前海拔696m)
疑似又一处台子,其实可能不是。
(距离起点5.46km 当前海拔670m)
如果是一座远离城堡的隘口,一处两侧通道非常宽漫的谷口,如何防守,士兵在何处驻防?附近是否应有城堡或铺房?
——已不可知。
只是这段接近墩台的山脊顶部,异常平坦,不知是否曾经由人工平整过?
(距离起点5.53km 当前海拔682m)
其实外侧即面向“小长峪”方向的崖壁,皆很陡峭,似是经过人工铲削。
(距离起点5.53km 当前海拔682m)
贴近崖壁边缘,外侧险峻,顶部有明显多于他处的石块。无论是否人工设置,既然隘口墙要在这条沟谷布防,那么面临沟谷的山崖同样布防,其实很容易理解的。
(距离起点5.86km 当前海拔620m)
烂漫的花,使得旅途不那么单调和寂寞。
其实,我们已经迷失了轨迹。山脊的小路,走着走着,就走失了,有时候要硬闯荆棘密布的林子,强忍着刺棵的扎伤。
最终回归到成熟的路径上。到头来,又是一处小断崖。
(距离起点6.29km 当前海拔500m)
时间尚早,我们选择安全的绕行线路,终于下了山,走上了果园的水泥路。
(距离起点7.36km 当前海拔407m)
五、途经驼岭关
上次走驼岭关,我们是专程前往的。并且当时并不明白,如何才能找到吹风坨南侧的残墙。
没想到,这次竟然从黄花城一路穿越过来,一次把这些关防设施走到。
(距离起点7.78km 当前海拔401m)
有关驼岭关的推测,参见《驼岭关,一座失忆的长城内口》(http://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FEAPdz%2BczGv3VYA3nTOJOw%3D%3D),关于驼岭关修建年代、早期驼岭关面临的边外的形势,上次的推测不断得到验证。
《看山看水||让山来作证,让水来作证——明早期的大长峪口至小长峪口一带的关防形势》重申了这个观点,并且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六、大长峪城的墩台
驼岭关下来,沿怀黄路前行,不远处就是兴隆城,即大长峪城堡。
先再上城堡旁边的墩台温习一遍。
(距离起点10.17km 当前海拔344m)
还有一座墩台,在九公山公墓范围内,尚没有机会踏勘。希望有机会再次行走这一带。
墩台对面,公路南侧,山顶那座疑似墩台,仍然有高度的可疑度。只是山体太险,不知什么时候可以验证。
七、大长峪城城堡
下了墩台,前行不远,就是座落于兴隆城村内,紧贴公路边的城堡残墙。
(距离起点10.60km 当前海拔300m)
兴隆城村座落于狭窄幽深的大长峪沟谷内,堡城其实就是关城。
这一次行程,从黄花城,完成了穿越“小长峪”沟谷,至吹风坨南侧隘口墙,至驼岭关,大长峪城堡的全线穿越。
这一次的行程,完成了之前包括驼岭关、大长峪城堡与墩台,本次吹风坨南侧隘口墙的三次行程。
而这段行程,也再一次验证了之前对大长峪-小长峪一带的关防体系的推测。
综述:
结合2020年12月26日的驼岭关之行与《驼岭关,一座失忆的长城内口》的记录,2021年3月16日大长峪城堡与墩台之行与《看山看水||让山脉来作证,让河川来作证——明早期的大长峪口至小长峪口一带的关防形势》的记录,此次对大长峪-小长峪一带明早期的关防思路,更加清晰明确:
1、明早期的大长峪口在大长峪堡(即兴隆城城堡)外侧紧贴城堡处。
2、驼岭关、大长峪口、小长峪口均为永乐年间所建的关隘设施。
3、嘉靖三十年,边墙防线推进至更远处的山脊,修建了连续墙体,因而驼岭关废弃,大长峪口废弃并被认为在九公山公墓北侧的垭口处。实际该处并无关口设施。
4、大长峪指九公山公墓通往大长峪城堡-南冶-渤海所一线的沟谷;小长峪应指自黄花城通往大长峪的吹风坨南的那条重要通道。两条沟谷相交,并且有足够的长度,才堪称长峪!
5、吹风坨南侧隘口墙应有名字,它的名字叫小长峪!
6、现今小长峪一带,早期山险不设关,只在西侧设万涧口。后期修建了连续边墙以后,万涧口废弃,原小长峪口废弃,但小长峪的名字被拿来称呼在小长峪北侧、万涧口东南侧不远设置的一座关门。
7、自大长峪往黄花城进犯的敌虏,还有可能通过中间的支沟南犯,但同样会被驼岭关守株待兔,以逸待劳,予以拒止。
2021-3-27,30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