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用吗?

明天(11月14日)就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生命质量下降的最常见原因。千百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那么中医药是如何防治周围神经病变,又有着怎样的作用?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肢体的麻木刺痛、感觉减退及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感觉消失、对损伤性刺激毫无知觉,或者即使皮肤完好无损,但仍感觉某处皮肤或肢体异常剧痛,使患者痛苦万分。如同时合并肢体血管功能障碍,引发缺血等症状,则更易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也是患者截肢的最常见原因。

中药能有效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吗?

中医药治疗除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同时长期应用也可以改善、恢复神经功能损伤,从而预防神经性溃疡等相关并发症。通过长期观察、总结上海市名中医丁学屏教授学术经验,我们认为本病多属于在肝肾精血亏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内风窃络。因此,在治疗中采用中医综合治疗:

一是内服,主要是在补益肝肾精血汤药基础上,运用虫类中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搜风剔络、标本同治的目的,比如医院自制制剂——参蝎止痛胶囊。

二是外治,包括中药熏洗疗法等。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利湿消肿、改善肢体微循环等多种功效。针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同时还会结合中医的耳穴法、埋针、穴位注射等疗法等。

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综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单用营养神经类西药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目前这套方案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临床路径,对于大多数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都可以起到一定改善症状的作用。

中医药有着怎样的独特优势?

糖尿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有效的慢病管理,而中医药诸多独特的慢病干预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以惠及更多糖尿病患者。

中医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慢病干预手段,如食疗(饮食宜忌、膏方、药茶、药膳)、运动功法(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糖尿病功法)、经络穴位调摄、四季节气调摄、生活起居调摄、精神调摄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食疗。传统中医历来有“药食两用”的理念,食疗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疗法,既能调理养生,又能兼顾营养和美味,做到“良药可口利于病”。

冬季如何用中药调理?

除中药汤方外,糖尿病患者在冬令调理可以选择膏方。膏方是中医调摄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适合病情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选用。但膏方进补注重个体化辨证论治,做到量体裁衣,一人一方。

膏方进补,也并非人人都适合,血糖高企、湿热、痰瘀为甚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先行中药汤方调理,即所谓的“开路”,方可进补;此后在开具膏方时也应添加健脾理气药物,否则非但无益,甚至还会滋腻碍脾,火上添油。

日常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这里提供一些食疗建议,以飨读者:

1、气虚体质患者属于元气不足,常有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适宜适当摄入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小米、大麦、山药、土豆、香菇、鸡肉等。少食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刺激等容易耗气破气的食物,如冰制品、香菜、胡椒、大蒜、空心菜、柚子等。

2、阴虚体质患者属于阴液亏少,常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多食百合、银耳、木瓜、菠菜等甘凉滋润食物,喝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山药粥。少吃葱、姜、蒜、椒等辛辣燥烈品。

3、湿热体质患者多因肥甘过用,而致湿热内蕴,常见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多吃西红柿、黄瓜、绿豆、芹菜、薏米、苦瓜、茵陈蒿等物。忌辛温滋腻(如烧烤、辣椒、生姜、大蒜、羊肉等),少喝酒,少吃海鲜。

4、血瘀体质患者多有血行不畅,而见肤色晦暗、舌质紫暗、肢体疼痛等血瘀表现。宜多食玫瑰花、三七粉、月季花、桃仁等活血祛瘀的食物,宜喝山楂粥、花生粥。少食生冷、寒凉、酸涩等容易凝滞血脉的食物,如冰制品、荸荠、冬瓜、绿豆等。

————  e n d ————

■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