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陈巨来篆刻赏析100例

#读书 《陈巨来篆刻赏析100例》 李剑锋 编著
这是2020年出的一整套“名家名品篆刻赏析系列”,至少有七八本吧,就选了这本陈巨来的看。选了100个作品,全书正文恰好200页,每一个都是左页赏析右页放图,非常整齐。
陈巨来刻的印,最突出的特点也在“整齐”二字,或者用点评中最常见到的“光洁整饬、典雅蕴藉”,大部分都看不出来刀意。这一点上最可对比的就是齐白石的印,走的是“将军印”的路子,很多印灌满了斧凿气息,就像是单刀劈下,一蹴而成,绝对不加修饰的。所选一百个印,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数量最多的是他代表性的元朱文、汉白文这两种。
元朱文多取玉箸篆法,字体纤细圆润,刻出来就跟手写的一样,没有一点烟火气,看这些印常常使人为之担心,运刀的时候任何地方稍微手抖一下,整个结构就坏了。其中有几个,如“子孙保之”“游手于斯”,笔画设计圆转自如,我自我感觉用笔在纸上都临写不出那种水平,何况用刀。曾经在博物馆看过其中几枚的实物,印在书上只是一个底面,实物则是立体的,可以看见更多的细节处理,精巧雅致,多年浸淫的手艺真是没得说。汉印则以白文印最为典型,制造手法上有汉凿印、汉铸印的区别,按当时用途来说有官印、私印等等,存世的通常是些铜印。现代篆刻家刻的汉印,通常是以质朴为基本风格,拙中藏巧,宽大的笔画漫不经心,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间隙细若悬丝,就达成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境界,这就是另外一种悬崖走马了,稍多用力一分,一个字就会漫漶一团。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走的汉白文细劲风格、汉朱文、仿秦印、战国玺的,或者使用九叠篆、鸟虫篆的,皆不多见,而且常常是篆写设计不同,刀法仍然是一贯的整洁。有几个印是临仿前人的,如有一枚他年轻时候仿赵之谦的“小脉望馆”,几可乱真,也很有名,还有仿林皋的“晴窗一日几回看”,仿巴慰祖的“下里巴人”,都是精巧至极的细朱文印,且比原作刻意做了一些改变,带有了明显的自己的风格。
很佩服写点评的人,对同一个人的100个作品全都写了赏析,虽然偶有重复,却还并没有词穷,感觉这个作者一定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获得了很多帮助,如雄浑、典雅、高古、纤秾、劲健、含蓄、豪放,本是形容诗歌风格的,信手拿来形容篆刻特点,也是并不违和。通常看一个印作,会从刀法、篆法、章法三个方面去说,刀法是最直接可以体会到的,但也是最难成就的,因为光看别人的作品练不出刀法,需要自己无数次去感受刀性、石性;篆法其实就是书法的一种,也就是怎么能把一个字写得漂亮,结体浑然、收放自如;章法就是整个印作的整体布局了,这应该算是美术设计一类的功夫,并非单纯把几个字整齐均匀地摆在石面上就好了,有时候笔画拉伸、穿插、大小调节,都可以造成更匀称、平稳的整体感受,也就是所谓的“虚实、节奏、动感”等等。按他自己的说法,“治印之道,要在能合于古而已。章法最要,刀法其次者也”,这是因为他用刀能力已经很强,而写字的水平又高,所以只来强调章法设计的方面了。
印章又称印信,在古人而言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身份的鉴证物,到了今天,已经有高端的身份证、指纹、人脸识别代替其作用了,然而刻印章法的流风余绪,却转而体现在了商业设计上面。走在大街上,时常可以看见从印章中汲取营养而设计的商家标识、名号,其中有一些潇洒新颖之作,也不觉令人手痒。也或许可以说,这二者都是从几千年的中国文字上长出的相邻枝节吧。
陈有很多印是为朋友刻的,也可见其交游之广,如吴湖帆、张大千是同代文艺界的佼佼者,如程潜则是高官。有一枚三十二个字的印,刻给翁瑞午的,里面列举了“吉金、寿石、藏书、乐画、校碑、补帖、玩瓷、弄玉、击剑、抚琴、吟诗、谱曲均是瑞午生平所好”,看看这些民国的大师公子文人雅士,平常都是些啥爱好啊,还有些没好意思刻上面的,如抽抽鸦片啊,一起追求陆小曼啊,总之就是优雅闲适,风流快意,远离人民久矣。
附1:相关书评
印学史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吴昌硕
安持人物琐忆

附2:几个仿刻印的对比
附3:大街上一些不错的篆刻式设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