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后,受连累被罚的人一个挺亏,一个让人意想不到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马谡不算个大人物,知名度却非常高,只是他的知名度是因一次败绩得来的。马谡如果没有街亭之败,而是继续在诸葛亮帐下安心做一名参谋的话,以他的才华,或许能为北伐做出不小的贡献。可惜他太想证明自己,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街亭战败的直接后果,是让诸葛亮精心筹划的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不仅让马谡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还让很多人因此受到连累,有被杀的,有被降职的,有被判刑的,甚至还有被削职为民的。马谡一人之失,却有那么多人为其受过,说起来也真的有些冤枉。

《三国演义》 马谡剧照

《三国志》记载,参加街亭战役的几个将领中,王平是唯一没有被追究责任反倒被奖赏的。他在战前对马谡错误的排兵布阵做出过规劝,并及时画阵势图送给诸葛亮;战斗失利后,王平又组织了有效撤退,让损失降到最小。因此,他由禆将军被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可另几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张休、李盛与马谡一起被杀,另一个叫黄袭的则被削去兵权。

还有一个人挺亏,因为与马谡关系要好,不仅丢了大好前程,而且被一撸到底,成为一介布衣。这个人就是随军的丞相府长史向朗。

长史相当于丞相府秘书长。这就像现在国务院总理的秘书长一样,很了不起的。那么他是怎样被连累的呢?原来是因为包庇马谡。

向朗|三国人物画像

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回到汉中,想找马谡算账却找不到人,一问才知道马谡一直没回来,他跑了!

马谡在战前向丞相信誓旦旦,又是立军令状又是拿人头担保什么的,结果打成这个样子。他既恨自己又怕见丞相,怎么办?干脆跑了吧!但他毕竟不是一般的庸才和懦夫,知道跑解决不了问题,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回去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跑把原本无辜的向朗给连累了,因为向朗知道他逃跑,出于包庇之心而未向诸葛亮汇报。

向氏和马氏在当时的襄阳是名门望族,同时,向朗和诸葛亮同是司马徽的学生,他不仅与诸葛亮是同学,与马良、马谡哥俩关系也非常好。向朗早年随刘备入蜀,无论资历、地位还是才学,都远在蒋琬、费祎之上,因此,诸葛亮一直着意培养他,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他竟然对马谡潜逃隐瞒不报,让诸葛亮非常恼怒,直接免去其一切官职遣回成都。虽然后来他又出仕,也只是在朝廷担任光禄勋这样的闲职而已,再未能进入蜀国权力中心。因此,向朗是受马谡连累被罚的最亏的一个。

《三国演义》剧照|诸葛亮与马谡

此外,还有一个参军因马谡一事受到处罚。

此参军姓陈,在三国中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此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被处以髡[kūn]刑,就是把头发剃光了的一种惩罚。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所以,剃光头发对受刑者来说是一种痛苦与羞辱。

这个细节在《晋书》中有记载。同时还说道,陈姓参军有一个儿子,好学上进,后来师从蜀中大学问家谯周,此人正是写《三国志》的陈寿。所以说世事无常,诸葛亮肯定猜不到,自己处罚的一个参军的儿子以后会在书中怎样写自己。

南充市万卷楼|陈寿求学的地方

《晋书》称,陈寿的父亲因为被马谡连累而未得翻身。诸葛亮死后,其子诸葛瞻对陈寿也是看不起,所以影响到了陈寿,使他在写《三国志》时对诸葛亮的评判就失去了真实性。比如他说诸葛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即认为诸葛亮不会随机应变,用兵的谋略也不行,这种评价显然不尽准确。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还是比较推崇的,并明确地说他是治世良才,可与管、萧匹敌。另外,陈寿还编写了十多万字的《诸葛亮集》,内容包括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这足以说明他对诸葛亮是非常看重的。

陈寿故里

再就是赵云,因在箕谷寡不敌众兵败而回,从镇东将军被降为镇军将军,差不多是从兵团司令撸为军长,降了一级。赵云与邓芝兵出箕谷本就是诸葛亮的疑兵之计,北伐成功的话,赵、邓二人胜败应无大碍,因为他们本来就没带多少人;但北伐既已失败,诸葛亮盛怒之下,连带了赵云一起被罚,不得不说也是受马谡之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