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辛 | 建立精神主体(下)
今天
李老师刚才还谈到主动训练自己。前两天和您聊天,您开玩笑说我们现代人总喜欢学习各种技能,就像磨不同的刀,这把磨完了再磨另一把,可是哪一把刀都不称手。但我们很少有意识主动去磨自己的心性这把宝刀,发展自己的精神空间。
这让我想起今年请李辛老师开设中医临证课时,我们做的那张大树图。
当我们透过运动、打坐、旅行、学习,让自己的精神主体越来越清晰、稳定,生命的根会扎实,枝叶才会繁茂,就不会受困在困难和身心疾病中。
好,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书友的提问:
我的情绪总是反复无常,外在因素牵动着自己的内心,老是羡慕别人,老是在自己旧有模式里打转,该如何调整才能保持平和的状态,而不是走极端?想请李老师谈一谈,谢谢老师。
李辛:
这位朋友的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我从二三十岁到现在已经50岁了,很难保持平和,会有情绪反复无常的时刻,外在的因素也常常牵动我的内心,会有极端的状态,也常常会滑到自己旧有的模式里。怎么调整呢?我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
不要试图保持平和
首先不要去试图保持平和。因为当你想要保持平和的时候,就像端了一盆水,而且还在走路,还在跟人打交道,这就会很紧张。也就是说,当你过于关注自己,过于想保持平和的时候,你的力量便已经消耗掉了,它会牵扯你。而且在跟外界互动的时候,你的这种状态又会形成一种防御,会越来越担心外界打破你的平和。其实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平和。
我刚才提到过“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的原理是,不是一步达到理想状态,而先熟悉自己,熟悉自己有多焦虑,有多极端,如何在一个旧模式里循环。然后在日常生活接人待物中,留意自己的内在,但不要去压制它。如果发现自己被引动了,又极端了,又发火了,或者长时间强烈后悔、懊恼、自责时,就笑一笑自己“我刚才又掉进去了”,提醒一下自己“我刚才又发火了,但没关系,我发完火就出来了”。
“过则不留”,这点很重要,至少不要留得太久。
向前走,不纠结,不留恋,不盘旋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开展生活,一直处在一种被动安排或无意识的状态,我们就会把这些无法正常流动的生命力,也就是中医讲的精气神,聚焦在某一些点上,比如说聚焦在“我不能平静”的缺点上,然后反复盘旋,变成一个漩涡,把自己陷得越来越深。你越着急,就越在为这个漩涡增加力量。
这时候,我们可以跟自己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的身体并不强壮,我很敏感,而且很小气,很容易被激怒,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但我还是可以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到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或者,虽然目前我没有办法做我喜欢的事,但我现在可以做好不那么喜欢的事的同时,为未来做准备。
当你向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能跟你的现在和过去、跟他人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不会处在纠结和低迷中。
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里常说要向前走。不要纠结,不要留恋,不要盘旋,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找很多理由,或是看各种各样的书,最后证明我这样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是什么型的人,因为我出生年月日怎样,或是我童年的伤害,我的原生家庭爸爸妈妈有问题等等,这些都还是在原地盘旋。我们只需要承认我们还有包袱,但正在背着包袱往前走,能放下的就放下,放不下的就鼓励自己再往前走。
这个过程里,当我们又进入非常郁闷、无法突破的状态的时候,可以出去走路、跑步、打球,这些能帮助你很快出来,也是我常用的方法。或者当我觉得内心非常混乱的时候,我就去打坐,看看此刻的我到底有多烦,多不喜欢自己。坐一坐,慢慢地,令我混乱的东西,就像空气里的灰尘和茶杯里的茶叶,会沉下来。
从日常的过于紧密的人际关系里走出去
困在情绪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而且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要意识到这是正常现象,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我们其实是很大的宇宙河流中漂浮着的一颗小尘埃。我们的形气神和整个世界的形气神,这些信息的能量从过去流通到现在,还将流通到未来。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要让自己困在情绪里,尤其不要自我加强这种状态。如果这时候我们还无意识地强化情绪,去听一些、看一些描述情感痛苦、悲伤、自卑,甚至有自杀倾向的歌曲、影视或文字,这些就会下载到我们的头脑中,对我们产生影响。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走出去。
▲临证研习营的同学在山间徒步
再来就是,从日常的过于紧密的人际关系里走出去,独处、打坐或者阅读,这个非常重要。
还有我们的思想、五官感受,也要走出去。最近一个月,你看的只是本专业的书或是杂志、朋友圈等现在流行的热门内容,还是有一些更深远的内容呢?比如动物世界、古代的文明、外星人、历史、人工智能......其实这些也能够使我们从眼前的困境里出来。比如还有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都能够帮助我们把受限的精神带到更大的空间中。
这些调节和突破的方法,是不需要专家指导就能去做的。我们要有意识地扩展自己五官的感受面,扩展身体活动的空间,扩展思想的范围,让自己接触到的不光是我们生活的时代,还有过去和未来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际中”,就像这句诗,说的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在有形之外去体会,而不只是看到眼前。
刘槿川:
刘槿川:
谢谢老师分享的这首曲子。我是第一次听,听的时候感觉很安静,好像生活中那些纷纷扰扰和困惑的事也没那么重要了,很舒服。
这次直播前我们收到很多书友的提问,绝大部分都讲的是自己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困扰。但其实仅用文字简单的描述,老师是很难回应的。不过我们能理解,因为我们都体会过身处身心困扰中的那种无力,有些提问甚至是内心的呼救。
李辛老师倡导大家去运动、打坐、旅行、阅读,如果你处在困境中,不妨去尝试培养这些习惯,还有认真地读一读李老师的三本书。我们也邀请了李辛老师和赵前林老师开设了一门线上课程,带大家系统学习中医,更有效地了解身心出问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从困境中走出来。
一次直播的时间有限,仅能回答极少数书友的提问,我们跟老师们商量,会再增加一次直播分享。下一次,我们会邀请赵前林老师和杨亦龙医生,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大家做分享。到时候我们会做一个表格,请大家详细地填写信息,这样有利于老师们做判断分析。当然这不是一个在线看诊,而是我们想透过这样的示范,去培养大家观察自己和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思路。因为思路是特别重要的,医生不可能一直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可以透过这样的学习,学会自己走。
下面这位提问的书友,她有很深的困扰,希望老师能给她一些帮助。
36岁女性,长期使用电脑工作,多年颈肩酸软。结婚生子后家庭矛盾大,近两年身心出现问题,有时失眠、焦虑和恐惧(小时候恐惧的事比较多),近一年尿频,尤其睡不着觉时尿多尿频。近几个月夜里会胡思乱想,脑子里出现鬼怪形象,也会想起母亲,害怕。母亲六年前生病全身瘫痪,是我提出中途放弃鼻饲,当时我没和母亲说明,她挺了六天过世了。这件事一直压在我心里,认为是自己放弃了治疗导致母亲过世的,经常后悔母亲在世时对她没有再好一点。当时我已经尽力了。
李辛:
从这位书友的情况来看,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是对过去事件的认知和解读的负面评判导致的。这在现代医学一般叫“身心失调”。所谓“身心失调”,就是还没有到器质性的病变,只是功能的状态有些问题。我们周围也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觉得自己有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不舒服,但是去西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原因,于是被诊断为某某综合征或功能性疾病。在中医来说,这就是病还在气或者神的层面,还没有到达形体层面。
给身心失调者的一张处方
临终治疗、死亡与告别
我太太的妈妈是位西医,在她年纪很大的时候,我们事先跟她商量好,到最后阶段不送医院。因为人体到了最后的阶段,其实是没有办法恢复的,医生只能治生,不能治死。所以为了减少她最后时刻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折腾,我们商量好不送医院,在家照护。最后她妈妈就是在家里过世的。
我爸爸妈妈现在也80多岁了,我们也都说好了,如果是最后的阶段,不送医院也不做特别的治疗,让他们安安静静地离开。
所以,我觉得这部分你不需要有太多内疚。你妈妈即使治疗下去,能够再活多久,这是不确定的。还有生活质量的问题,治疗的过程会不会给她带来更大的痛苦?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的。
还有你经常后悔母亲在世时对她还不够好。我们确实很难去给予老人足够的关注,尤其有了孩子之后,人的注意力都会更多地放到下一代,这是一种生物的本能。于是我们都会有类似的后悔,这类后悔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所以,老人在世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多地给予和陪伴,这样他们走了以后我们才会平静。即使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也不需要有太多自责,因为作父母的,是会希望孩子能够过得健康、快乐、安心的。
在心理学的案例中,这种情况很多。我在《精神健康讲记》里,也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在书里面谈到,虽然父母亲人已经去世了,但是我们对他/她的爱,还有觉得做得不够的歉疚,都是可以在心里面表达的。表达完之后,我们可以在心里面给他/她祝福。如果他/她有宗教信仰的话,也可以给他/她祈福。其实没有宗教信仰也可以为他们祈福的,我们也经常祝人生日快乐、年轻、美貌、长寿、早生贵子、恭喜发财等等,这都是祈福。我们只要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不管是说出来还是心里面想,还是写下来,都可以。这个过程,从精神心理的角度,是个人内心一个完整的完成。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这份信息是能够传递给逝去的人的。
人都会走到这一步,但很多人,包括老年人,没有想过或者不敢想、不愿意想死亡这件事,周围的人呢,也从来不提这个问题。我看到有一位同学在评论区说,我们普遍需要学习思考死亡与告别这堂功课。是的,这很重要。
生命之树的成长
刚才我建议这位同学要先开始运动,因为运动后你的阳气会升起来,精神会清晰,内心也会更有力量,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
关于你现在的家庭矛盾,要去认真地思考,把自己和对方的情况都好好地理一遍,然后一定要沟通、要交流。家庭很重要,家和万事兴,家里面如果有疙瘩不整理清楚,对人的消耗会非常大,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交流之后,你们之间就会澄清,会清楚两个人有没有可能继续一起生活,还是不如分开好。这个部分是需要你自己一步步去澄清的,是一个精神主体的训练过程,对双方都有好处。我遇到过很多案例都是在一起各过各的,很多问题压在那里不交流,最后就变成不流动的淤泥和礁石了。除了婚姻,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这样,交流非常重要。
对妈妈的部分,你可以选择自己身心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或者在晚上醒过来的时候,一个人先打坐安静下来,然后在心里面回忆一下妈妈,把你想说的话告诉她,说完之后你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感受一下。这有点像我们听一首音乐,听完之后就留在音乐的感受当中,不要急着去做别的事或转到下一首。
这个过程当中,在相对空和虚的状态里,也许你的内心跟你妈妈会有一些交流。这个可能需要很多次,不光是对已经去世的人,对我们过去的亲朋好友,或者对我们自己的过去,比如你在童年时代的一些痛苦或者不幸的事件,都可以交流。
这也是我在《精神健康讲记》里写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条河流,我们要跟自己的过去联系上,我们也要跟我们的父母和家族的过去联系上,还要跟我们国家的过去联系上,因为这些是我们的根。当我们联系更多的时候,内在的土壤会更加深厚,根才能扎得更深。
我们扎根的土地上什么都有,有清澈的泉水,有嶙峋的怪石,还有奇奇怪怪的虫和蛇,一些阴暗的、不干净的东西,这些都是同时存在的。但不管自己、家族或是国家,经历过怎样的历史,有什么好或不好,都要记得我们的根就在这片土地上。
▲李辛老师与临证研习营学员在古木前
我们这棵树还面向着天空,吸收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跟我们扎根的个人、家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土地是相连在一起的。
当你能够对此有所感受的时候,其实不会太孤单,而且不会再轻易地强烈肯定或强烈否定某一个在此刻看来是对或错的事物。过去个人、家族或国家在命运不好的时候出现的痛苦,你知道它最终会成为我们的养分,树能够向天空的各个方向生长。
刘槿川:
愿我们发展出理性的思考与宽容的心胸。
愿我们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看到那条由过去流到现在、通向未来的连续之河。
愿我们在个体心灵中建设更多的安定与理解,延续精神的光与热。
我们也将成为过去,但在此刻,我们可以思考、回顾、学习,建设日常生活,建立内在主体。
让我们为未来祝福。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身体健康的问题、心理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有死亡的问题。如同李老师所说,当我们能够发展出自己的精神主体,能够越来越有意识地生活,就不容易被问题卡住,陷入到问题的漩涡里,障碍了自己的生命力。而且我们每时每刻都有机会从问题里走出来,只要决定并开始行动。
特别感谢李辛老师、前林老师、亦龙医生对我们读书会的支持,花很多时间跟书友们做分享。这样的氛围,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希望我们每一位书友深入地思考,积极地实践,然后再来听老师们的分享,那样才是有价值的,能成为我们的滋养。
李辛:
谢谢槿川,谢谢大家,尤其感谢写下这些问题,把自己内心感想分享给大家的朋友。未来我也会继续跟大家在动静自在做这样的交流,这对我自己也非常有帮助,非常宝贵。我们下个月在直播间再见。
刘槿川:
再次感谢李辛老师。我们后续还会在读书会安排李老师跟大家的分享,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谢谢大家。晚安。
图文编辑_黄小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