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46)】好味道啊 (《语文月刊》2016年第4期)

好味道啊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3)班熊永祯

早上起来,习惯性的去拿了一个碗,打算冲一碗蜂蜜,可是提起玻璃缸时,忽然发现只剩下缸底一层蜂蜜了,而且在蜂蜜之中,沉淀着一些糖块。我竟升出了一丝嫌弃之心,打算留着它们,看家里谁喝完。

中午回家,妈说起蜂蜜这回事,问我早上会不会喝蜂蜜了。我不敢如实回答,撒谎道:“早上我会喝的。就是今天看剩下不多了,所以没喝。我想留给你啊!记得昨天比今天早上的蜂蜜要多一些的,以为你会喝……”这话说得我心里发虚,都没怎么敢看她。谁知她竟很温和地回答我说:“我特意留的。你不喝,留到什么时候?”我一时语塞,抿嘴看着别处。

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大清早,我还在被窝的时候,就想到了那剩下不多的蜂蜜。眯着眼在床上挣扎着,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乱成一团麻的思绪。一想到妈妈说那句话时的表情,我终究还是打算解决那些蜂蜜。等我走进厨房,提起玻璃缸,发现缸和缸里的一切都和昨天一模一样:几块糖沉淀在缸底,缸底铺了一层薄薄的蜂蜜。像往常一样,兑着热水喝下去。舀出来的小块糖还没有完全溶解,甜味在嘴里化开,一丝一丝的甜,不比蜂蜜差。糖水流进胃里,带给我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这是我每天摄入的第一股能量。

前几天整理了一下家里的杂物堆,里面有我从幼儿园到初中的一系列课本、作业本和试卷。随手拿了一本,是小学的日记,上面写了一篇文章:“……今天,妈妈炒的菜很好吃,是那种比昨天炒的菜更好吃的那种好吃……”我把日记放回原处,一个人倚在墙上笑。傍晚的余辉斜斜地透过窗子,停在那堆书上。我蹲下来向窗户那边看,昏暗的房间里,空气中尘埃浮在我的头顶,被阳光包裹着。

“我写的没错。”有一个小小的人,站在我耳边,告诉我说。

也不知道妈妈从哪儿看到的,说热好的纯牛奶里,兑上一勺蜂蜜,是上好的饮品。暑假时,有段时间的早上,她都会准备好热牛奶,然后舀两勺蜂蜜加进去。她把三盒牛奶倒进大碗里,架到锅里加水加热,然后端出来再加蜜。我不喜欢牛奶蜂蜜的味道,会拒绝喝完一半。可是舀这“上好饮品”的权力在她手上,她会在我说“停”的时候,再加上一勺舀进我的碗里;等我的碗端到嘴边,又有一勺从碗边倒进来。我端着碗看她的时候,她只是自顾自地喝着自己的那一份,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后来我学“聪明”了,一装完,马上就端走,站在另一张桌边上慢慢地喝。味道不好,不喜欢。这时,我妈的精明开始派上用场。

“去那边干什么?过来这里喝。”我摇头。

“那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多喝点?”我仍然摇头。

“你再多喝点,我可喝不完。”我依旧摇头。

“快点过来!”我只能过去!

后来蜂蜜缸子越来越轻,我早上起床也越来越早。我妈赶不上我的时间,但总会提醒我:

“早上得喝蜂蜜。”

“好东西早上不吃不是浪费吗?”

“喝没了我再去买一罐好蜂蜜,你担心什么?”

其实我并不特别讨厌家中瓶瓶罐罐里收藏着的那些被我妈当作宝贝的东西,只是很多时候会去刻意拒绝。

记得有一部我感受很深的微电影,上面记录着一个和父亲对抗的叛逆女孩子,当父亲因为她做了一件事犯了法,被捕后,她含着泪对父亲说:“我之所以以前总是对着您干,总是离家出走,总是很久不理您,是因为我一直坚信您和家会一直坚定地在那儿啊!”

我会不会也有这种之所以拒绝是因为坚定家一直在那儿的心理?

简评:

本文看似很散,情味很淡,却韵味无穷。文章写了两件事,一是自己嫌剩下的蜂蜜不好,不想喝,想留着其他家人喝;自己未喝蜂蜜这一小事,竟瞒不过妈妈的眼睛;而妈妈不喝,与女儿的理由竟是如此的不同。二是母亲特意做的牛奶加蜂蜜这一饮品,女儿却不喜欢,总是躲着想少喝一点,然而儿时却认为母亲做的东西极为好吃,“那种比昨天炒的菜更好吃的那种好吃”;尽管躲着,却逃不去母亲的“精明”,而这“精明”便是爱的漫延。文章淡淡的叙事,轻轻的诉说,看似闲散,却饱含着母亲的深情,做到了散文所要求的“形散而神不散”。结尾引用微电影中女孩对父亲说的话,之所以任性,是因为“坚信家一直在那儿”,这是作者的反思与感悟,也是对母亲的愧疚,令人深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