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恐慌出栏,肉价刚刚下跌问题就来?
养殖户恐慌出栏,肉价刚刚下跌问题就来?
在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下,猪肉价格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节节攀升,30多元一斤的猪肉让网友连连感叹:“猪八戒”赶上了“牛魔王”的身价。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连续下跌,已经连跌11周。
受此影响,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本养殖户大多是观望状态,后来看到价格持续下跌,就开始选择恐慌性出栏。”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追涨杀跌”,越跌越杀,形成恶性循环,之前养到300斤左右才出售,现在有养猪户把200多斤的猪都往外出了。
要知道,目前的生猪市场并不十分稳定,市场供需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生猪供应的基础并不牢固。如果养殖户出现恐慌性出栏,搞不好,又会带来新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继而对广大居民的生活带来新的不利影响。
要知道,虽然鼓励生猪养殖的政策很多,一些企业也投入到生猪养殖行列,如万科、阿里、京东等,都纷纷表示要进军养猪业,并与地方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万科更是公开招聘养猪人才。但是,何时才能真正养出猪来,需要进一步观察。因此,真正的生猪市场,还是要靠现有养殖户和广大农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护生猪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让他们吃下“定心丸”,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养殖户吃下“定心丸”了,广大居民才能吃到“安心肉”。
很显然,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对下一步猪肉价格稳定、居民安心吃肉是会带来不利影响的。会不会出现短暂的猪肉价格下跌之后,又因为恐慌性出栏造成生猪供应上的脱节,带来猪肉价格的再度上涨,是需要认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更重要的,在如何预防猪瘟问题上,很多养殖户还是心有余悸、心中无底的,缺乏很强的养殖信心。所以还有一些养殖户在坚守,除了政策的吸引力之外,还是肉价高企的诱惑。一旦肉价趋于平稳,缺乏有效的诱惑力,不排除部分养殖户会退出的现象。而新的养殖户由于缺少经验,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市场的缺口。因此,就有可能造成生猪市场供求关系的再度变化,带来猪肉价格的上涨。
一极是居民,一极是养殖户,两者的利益都需要考虑、需要兼顾,决不能厚此薄彼。如果这样,都会出现问题。猪肉价格的过快上涨,给广大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并拉动了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从而让广大居民的购买力出现相对下降的现象。经过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储备肉的市场投放等,市场的猪肉价格出现下跌了,养殖户又不淡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需要去平衡养殖户的思想,防止养殖户失去信心。尤其在疫情还没有得到彻底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去保护养殖户的信心,更为重要而紧迫。
事实也是,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CPI)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其中,猪肉价格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刚刚发布的今年4月份CPI数据显示,4月份,CPI重回“3区间”,为3.3%,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带动了整个商品价格的下跌,从而使CPI能够回到“3区间”。不然,会继续居高不下。
很显然,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作用依然是最大的,一定程度上,CPI已经被猪肉价格所绑架。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定猪肉价格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稳定猪肉价格的关键,则在于生猪的养殖和供应。如果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得不到保护,他们对市场的研判出现差错,就必然会带来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最终导致猪肉价格的不稳定。
因此,面对部分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的现象,有关方面和地方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鼓励养殖户“守栏”,而不要恐慌性出栏,而是依据生猪养殖的具体情况,稳步出栏、有序出栏,以平衡市场关系,稳定市场秩序。前提是,有关方面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目前生猪养殖的现状,对存栏量、存栏生猪的结构等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在政策上引导养殖户有序出栏、稳步出栏,而不是盲目指挥。否则,也会造成市场供应的不平衡、不稳定。
从总体上讲,随着养殖户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进入生猪养殖领域,生猪的供应是有一定保障的。但是,由于结构性矛盾和时间上的差异,如果不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也是会出现肉价不稳定和大起大落现象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尤其对恐慌性出栏问题,必须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