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西北的吐谷浑亡国启示录:没有永久的政权,只有永恒的斗争

  • 文/金色明月;一位热爱历史的,喜欢写点东西的小人物。

  •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在正文开始前,我想提前说明,这篇文章我搜集了大量史料,并加以引用,所以,它可能满足不了你的碎片化阅读需求,无法给你带来阅读“快感”,但是,你可以先收藏着,等到有空的时候再打开慢慢看,我相信,这对你来说应该属于一篇“有营养”的文章。做到这个程度,得到你的肯定,我就心满意足了!

摘要

吐谷浑王国是由其始祖吐谷浑带领所属部众从辽宁大凌河地区西迁到今甘肃临夏地区。经过吐谷浑和他子孙后人的努力发展,吐谷浑王国最终发展成为了东西3000里,南北1000里的西北大国,先后历经晋朝、南北朝、隋朝直至唐朝才被吐蕃所灭。

“吐谷浑之晋永嘉时有国,至龙溯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

(唐朝时期的吐谷地理位置)

虽然吐谷浑王国雄踞西北三百多年,可是其内部一直都是矛盾重重,暗波涌动。自吐谷浑第十一代君主慕利延即汗位开始,吐谷浑内部矛盾日益复杂,纬代事变是吐谷浑内部的一次大分裂,内讧外叛接连不断。最后:

“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吐谷浑由此亡国。

“人心齐,泰山移”,我们要从吐谷浑的灭亡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单者易,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只可惜吐谷浑杰出的君王——阿豹的“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吐谷浑迁徙路线)

正文

吐谷浑原属辽西鲜卑徒何部(也称鲜卑慕容部):

“吐谷浑,本辽西鲜卑徒何涉归子也。涉归有二子,庶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

4世纪初,鲜卑慕容部内部发生争斗:

“涉归二子”反目成仇,吐谷浑率领部众“拥马西行”,“今当去汝万里之外”。

于是,吐谷浑带领所属部众从辽宁大凌河地区西迁到甘、青一带安顿下来。

“吐谷浑之晋永嘉时有国,至龙溯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

除了因周边强势政权侵略掠夺牛马之外,吐谷浑一直都保持着和平的发展环境。可是,自吐谷浑第十一代君主慕利延即汗位开始,吐谷浑内部矛盾变得尖锐起来,统治集团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引发的内讧导致了吐谷浑的亡国。

(吐谷浑疆域图)

虽以孝悌为立国之基,内部却矛盾重重,内乱不止

吐谷浑是由“小户独门”迁走的,“我是卑庶”,在西迁过程中,以吐谷浑家族为核心,以原有部属为基本组成部分,吸收西北汉人和当地土著民族,经过互相通婚逐渐形成了吐谷浑民族。

由于族弱人少,为了能够立足,吐谷浑人尤其重视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和接纳,通过吸取汉人有关宗族的伦理观念,通过孝悌思想来维护团结。作为来自于千里之外的辽西少数民族,如果没有孝悌观念的维系,内部矛盾将无法消弭,必将层出不穷。

正是由于有了共同的“需求”,孝悌能够维护父子、兄弟、父兄之间的同心协力和友好团结。

“当今之世,莫如兄弟。”

厉行孝悌,这无疑是吐谷浑能够实现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

(吐谷浑可汗)

吐谷浑汗国也和其他“逐水草,庐帐居”的游牧民族政权一样,是一个松散的宗族部落汗国,内部充满着矛盾,本位主义和小家族利益至上,内部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了争权夺利而猜忌、打压、诛杀叔伯兄弟,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出卖国家。

碎奚即位后,“三弟专权,碎奚不能制。”“将为逆乱”,遂假托“先王之命”,“执三弟而诛之”。慕利延即位后,猜忌阿豹长子纬代。

“慕利延兄子纬代惧慕利延害己,与使者谋欲归国,慕利延觉而杀之。纬代弟叱力延等八人逃归京师,请兵讨慕利延。”

吐谷浑虽然以孝悌为立国之基,内部却已经是矛盾重重,内乱不止,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裂。

(阿豹折箭)

北魏入侵,“诏晋王伏罗率诸将讨之”,慕利延逃亡白兰,在外敌的入侵之下,吐谷浑内部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夸吕即位后的情形,我搜集了一些史料记载:

“寇抄不止,缘边多被其害。”

“其龙涸王莫昌率众降”

“其赵王他娄屯来降”

“建德五年,其国大乱。”

“遂谋执夸吕而降,请兵于边史。”

由此可见,此时的吐谷浑已经是叛逃不停,内乱不止。

(北魏时期的吐谷浑地理位置)

吐谷浑王室暗波涌动,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对权力的追崇

谷浑西迁到后,在汗位的传承上继承了鲜卑慕容部的传统,实行嫡子继承制,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如史料记载:

“树洛干惭愤发病而卒,······吾子拾虔幼弱,今以大事付汝。”

从中可以看出,树洛干死时,其子年幼,故将汗位传给了阿豹。

“阿豹临死召诸子弟告之曰:先公车骑舍其子虔以大业属吾,吾岂敢忘先公之举而私于纬代,其以慕璝继事。······阿豹有子二十人,纬代,长子也。······阿豹又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

从阿豹的遗教中可以看出,阿豹心中是希望让其子纬代继承汗位。

虽然吐谷浑王国以孝悌为本,但是出于对权力的极度追崇,“各方诸侯”纷纷是假孝悌真“狠心”。碎奚即位后,“三弟专权”,长史和司马为了防止“社稷之患”,于是便假托“先王之命”而“执三弟而诛之”,“杀人事件”发生后,长史和司马并没有受到王室的处罚,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行动,碎奚对“三弟的死”是意料之中的。

(反映吐谷浑人生活场景的棺画)

慕利延即位后,北魏封慕利延为西平王,“以慕璝子元绪为抚平将军”;刘宋王朝封慕利延为“河南王”。

“以拾虔弟拾寅为平西将军慕利延庶长子繁昵为抚军将军,慕利延嫡换为左将军、河南王世子。”

不管是北魏的分封还是南朝刘宋政权的封赏,都说明了在慕利延时期,慕利延公开“内定”其子为汗位继承人,导致了以纬代为首的阿豹这一支系的强烈不满。吐谷浑各派系子孙都有着统兵治民的权力,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领兵治牧”。

到了慕利延时期,慕利延和纬代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公开化的程度,慕利延想让儿子继承这锦绣河山,由此激怒了阿豹的儿子们,毕竟谁都不是“省油的灯”。这种权力的失衡势必会激化本已暗波涌动的王室矛盾,就差“导火索”而已。

(青海湖边的吐谷浑国都伏俟城城墙遗址)

同室操戈,王室内乱,吐谷浑非亡国不可

从辽西初迁到青海湖畔后,吐谷浑人白手起家,迅速在西北草原上崛起,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那时的吐谷浑人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海纳百川。

“招集秦凉亡业之人,及羌戎杂夷众至五六百落······部众转盛”

由此形成了吐谷浑部族。可是随着王公豪门对财富和权力的迷恋,为了夺取更大的权力,吐谷浑王室开始陷入同室操戈、王室内乱的境地。

(吐谷浑宫殿遗址)

王室内乱的结果就是自相残杀,自毁长城。

“世祖征凉州,慕利延惧,遂率其部人西遁沙漠。······慕利延兄子纬代惧慕利延害己,与使者谋欲归国,慕利延觉而杀之。纬代弟叱力延等八人逃归京师,请兵讨慕利延。”

由于北魏的袭扰,慕利延被迫西逃。在慕利延西逃这几年时间里,为了夺取汗位,纬代兄弟与北魏联系,做出了许多不利于慕利延政权的事情,在慕利延回到故土后,纬代本人被杀,其弟等八人被迫逃亡。

一个曾经戮力一心的王室因为内斗发生了大分裂,北魏抓住这个机会,“诏晋王伏罗率诸部将讨之”,吐谷浑国力大伤。

(北魏、齐、吐谷浑势力参考图)

纬代被诛杀,慕利延重掌政权,可是吐谷浑内部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失,王室屡屡同室操戈,内讧不断。

史料记载:

“太子谋泄,为其父所杀。”

“诃复惧其父诛之,谋率部落万五千户归国。”

“国人杀伏,立其弟伏允为主。”

“顺既久质于隋,国人不附,未几为臣下所杀。”

“诺曷钵既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

由此可见,吐谷浑内部矛盾日益复杂,各方诸侯不再屏障中央,而是内讧外叛,“一团糟”。最后,正是因为内部不和,以致于“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吐谷浑亡国。

(唐李靖攻打吐谷浑之战)

吐谷浑亡于内乱,恨其不争,鉴其悲运

吐谷浑原属辽西鲜卑慕容部,自永嘉西迁,经过上百年的“耕耘”与发展,吐谷浑成为了西北地区显赫一时的草原强国。然而,由于权力的争斗,其内部矛盾日趋尖锐,权贵们争权夺利不相容,内讧外逃不间断,纬代事变更是将王室矛盾公之于众。

随着吐谷浑内部争斗的激烈化,吐谷浑内部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因为内部不和,导致君臣之间离心离德。

“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

吐谷浑走向了灭亡。

(吐谷浑人后裔——西北土族人)

吐谷浑王室内乱的结果之一就是大权旁落,江山易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我们也要从吐谷浑的灭亡中吸取教训,那就是“人心齐,泰山移”,可谓是“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只可惜阿豹的“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看来,在权力斗争面前,是没有永恒政权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