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起床看论文、连续5年凌晨下班,年薪百万的代价是什么?
后厂青年 3小时前
这届00后,有不少人患上了“预期牛逼症”?
近日,中青报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的一项就业调查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近七成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一时间,嘲讽的声音不绝于耳。经历过生活反复捶打的“前浪”试图用过来人的口吻告诉这届年轻人——你们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后厂青年找到了一些毕业十年内、甚至大学还没毕业就年薪百万的职场人,有人踩中了互联网风口,暴富后风光过、挥霍过,风口落下后加入北漂大军,从5000元/月的别墅搬到7平米的地下室;有人找到了内推这个财富密码,通过副业年入35万;有人连续5年加班到凌晨三点,过上了能够轻松为游戏氪金20万的生活,也查出了肝损伤。
年薪百万,并不是个遥不可及的白日梦。他们说,年薪百万=风口行业+明星公司+学会站队;年薪百万=态度+选择+持续学习;年薪百万=努力+实力+健康+时间......
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那些被嘲讽的年轻人一些信心,也给那些薪资没那么理想的人一些启发。
因为赶上了音频直播的风口,还在上大三的我,一年就通过兼职赚了将近100万。
那是一段极其风光的日子。我赚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花13万买了一辆二手车,然后把500元/月的房子换成了5000元/月的别墅。
比较有戏剧性的是,我们学院的院长就住在我别墅后面的小区楼里,这意味着他每天上班的时候都能看到我的车,从而判断我去没去上课。
老师们确实很难管我。当时的我想着,如果说上大学的目标是为了找到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而我已经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为什么要去上课呢?
那段时间,钱来得太多太容易,花钱没有节制。出去和同学们聚餐、玩,都是我给他们结账。大学期间吃遍了东三省。一双鞋5000块钱贵吗?我一周买一双。
我的“暴富”故事要从2016年讲起——
那时我大一,谈了一个异地的女朋友,但是家里一个月只给我1500元的生活费,光是每个月去找女朋友的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不想因为自己谈恋爱了就管家里多要钱,就在师兄的介绍下做了视频秀场的聊天主播,刚开始在唱吧直播间,之后又去了熊猫TV。
本来因为其中有两个月是暑假,我的收益很不错,结果2018年,熊猫TV开始拖欠主播薪资,我被欠了三个月工资,一共是5万。这件事给了我巨大的打击,那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与其给别人干,不如自己干。
我就去和之前认识的主播聊,他们说,其实视频直播受限很多——主播必须长得好看,直播环境还得好,音频直播的受众更广,路也更宽。
我就让我妈给我注册了个公司,她兼职做会计。刚开始,我在荔枝fm和映客这两个平台做,但是很难赚钱。我和其他音频直播主播聊才发现,他们更推荐小平台,因为小平台有保底的底薪,对新人主播的补贴也高。
发现了这个规律之后,我开始在学校里招募主播。当时我打出的口号是”一周直播三小时,就能买一支心仪的口红”,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他们还会拉自己的高中同学来干,很快,我们在不同学校都建了招募点。
图源/网络
我和平台谈的是,每名主播,直播3小时的报酬是600元,按照平台的规则,主播每周需要有100元的收益,才可以拿到这600元,所以每月还需要预支他们的工资去垫流水。
平台给我600元,除去打赏流水这部分的支出,我会给每个主播300元。发展到后来,我的团队一共90多人,下面分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基本上每周我能从每个主播这边赚到200元,90多个主播,一个月能挣7万多,一年下来也将近百万了。
到了后期,我主要负责给主播们探索新的平台,和平台谈分成。我也会推荐团队里长得好看的主播去做视频直播,收益更高,而且会有很多礼物打赏。我从中抽2%~3%的流水,一个月的收益就有几十万。
到了2019年3月,很多平台取消了底薪政策,对新人主播的要求变得苛刻。如果没人给刷礼物,主播几乎不赚钱。在这种情况下,赚钱没那么容易了,我就把这部分主播资源转给了其他公司。
狂欢的大幕落下,我用剩下的钱在老家付了一套房的首付,在2019年底到北京找实习的机会。拿着4800元的月薪,住在7平米的地下室里,拧开那瓶让我买下之前思前想后的3块钱的可乐,我从大学那场“暴富”梦里醒来,和过去的生活彻底作了告别。
虽然如今我在北京依然过着很辛苦的生活,但我并没觉得有很大落差。现在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来北京1年多,工资和刚来时相比翻了好几倍,这种进步的感觉让我很踏实。
现在我的目标就是还完每月的房贷之后,攒两份钱:第一份是给女朋友家里的彩礼钱,第二份是房子的装修钱,争取明年完成结婚、装修房子两件大事。
我工作将近2年了,现在工资现金70万+,期权70万,副业收入35万,理财收益5万。
我是计算机专业,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立下豪言壮志,毕业要拿到年薪30万的工作。临毕业的秋招,我拿到了年薪35万的offer。
实习期间,我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大厂,但互联网红利肉眼可见地消退,正好毕业时这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招人,我就大胆赌了一把,跳去了这一赛道。
毕业之后恰逢跟老爸赌气,我又立下豪言壮志,五年内要超过我爸的年收入,结果工作以后才发现,我爸是税后年薪百万,这意味着要想超过他,我税前年薪得现金140万左右。我一度十分气馁。
好在我找到了内推这个财富密码。在我们公司,内推一个人,最高可以拿7000元,我今年内推成功30多个人,加上前期配套的修改简历和面试辅导服务,总共赚到了35万。
图源/Pexels
不过这个副业的收入挺不稳定的,分淡旺季,还占用了我大量业余时间,我在考虑和朋友合作,把一部分的服务“外包”出去,同时寻找探索更多副业。
其实,年薪百万是一个很模糊的表述,年包(现金+期权股票+年终奖......)、税前、税后,差异很大。目前我主业实现了年包百万,算上副业,勉强实现了税前百万。
这个薪资在同龄人里自然属于比较靠前的,我觉得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七分硬实力,三分软实力,再加上九十分运气。
我总结自己实现年薪百万的思路是“风口行业+老大牛逼+学会站队”,不过这个思路风险还是蛮大的。像教育行业,年初还是风口,结果一夜入冬。
至于站队,在职场中还是一门挺重要的技能。不怕站错队,就怕你保持所谓的中立。抱对大腿,事半功倍。
税后百万之后,我反而比之前更加节约了。以前反正钱不多,就安心做个月光族,但我现在想多攒一些钱,买套房子。
大学生评估自己十年内年薪百万,这个其实没什么,自我感觉良好是人之常情。我相信七成大厂程序员是可以十年内年入百万的,如果考虑到货币贬值的话,十年翻一倍问题不大。十年后的百万也就相当于现在的50万,而如今应届程序员的年薪都30多万了。
2017年,我研二在中科院实习的时候,老师说:从我们实验室走出的同学,年薪没有低于30万的。我就给自己定了个不高也不低的小目标——研究生毕业后年薪35万,35岁之前年薪百万。
2017年的深度学习算法岗非常热门,是个学计算机的都会投一波算法岗,竞争异常激烈。我依稀还记得,今日头条的校招面试是在我们学校食堂进行的,提前批一面至少有300个人面试同一个岗位。
后来找工作的过程确实很顺利,薪资也符合我的预期。2018年毕业后,我就来了现在这家芯片企业。那些拿了SP(special)、SSP(super special) offer的同学可能年包能达到百万,但我的校招offer处于平均水平,离年薪百万还有一些距离。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快速加薪的捷径莫过于跳槽涨薪,但是我不太一样,除了公司每年2次的标准涨薪(包括现金+期权/股票),因为我主导完成了公司的重大项目,得到了部门领导的重视,有过大幅度加薪,如今现金+期权超过百万。放在90后里,自认为超过90%的人。
我没想到自己会提前实现自己35岁的目标。我觉得,年薪百万=态度+选择+持续学习。态度是决定性因素。初入职场,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许你的能力在组里不是最强的,但是如果工作态度好、谦卑向上,组里的资源也会向你倾斜,有好的项目领导也会带着你。
图源/Pexels
其次,要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在公司战略性主导性地位的项目里,你就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我知道可能有人会说,做什么项目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但是你可以无限去靠近这个项目,提前布局、掌握做核心项目需要的技能。
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三点——持续学习。有人无效加班到凌晨,抱怨自己是个苦逼打工人,同样也有人为了提升自己,早起六点看论文。优秀程度甩开同龄人一大截的背后,是对自己所处位置清晰的认知,以及为了努力向上爬而付出的时间。
我曾经为了了解公司重大项目的里我感兴趣的某个节点,查阅公司知识库,请教相关研发。结果很快我就开始负责公司的重大项目。
年薪百万之后,变得更忙了,也变得更需要上进了。大家常说,work-life balance,如今我的生活变成了work-paper balance。
我是做算法研发的,所以需要不断地自我迭代更新。这里的paper,通俗地讲,就是大量阅读、提升自己,只有不断地“paper",才能更好地"work"。
当然我也知道,薪资和岗位的市场环境以及需求成正比。对于IT行业人员来说,”毕业十年,年薪百万“的目标很容易实现。对于传统行业从业者而言,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觉得对自己未来薪资有乐观的期许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给自己制定年薪百万的阶段性计划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如果说,年薪百万是命运馈赠的礼物,拿到礼物的我知道,它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毕业第一年,我在大厂从事iOS开发,月薪只有4500块,到了第二年,我发现周围人都拿1万多,才觉得自己工资有点低。当时的我觉得,月薪8000就很牛逼了。
2019年,我赶上了明星风口自动驾驶,去了行业里的明星公司,成为了公司里最火项目的研发负责人,项目干成之后,现金+期权达到百万。
这个薪资不算夸张,据我了解,现在头部三家新势力车企的自动驾驶负责人总包大概在800-1000万之间。
年薪百万之后,我现在一个月租一万左右的房子,坐飞机火车基本都是商务舱,打车只打专车,吃饭不看价格,一年在游戏上充20万,也有钱搞投资理财了。
想起来我年薪35万的时候,房子是合租的,发了工资能吃顿必胜客就很开心了,基本不买衣服,娱乐活动就是看直播不打赏,一年在游戏上最多充几百块。
高薪是有代价的。年薪百万之后,我连续5年早晨10点上班,凌晨3、4点下班。项目研发关键阶段,我有一个月干脆就住在了公司。长期熬夜之后,我查出了肝损伤。
图源/Pexels
看到中青报那个调查结果,我有点哭笑不得。没进入职场的孩子,对自己和社会的认知还是不够。我都毕业快十年了,大学系里只有两个人年薪过百万了,一个在阿里做P7,另一个是自己。大部分同龄人的薪资终点也就是7、80万。
我觉得拿到高薪的基础,努力+实力+健康+时间缺一不可,还要加上一些机遇。我见过的年薪百万的人,无一例外都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
年轻人,不要急于求成,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规划好路径,再一步一步耐心地实现。
年薪百万,通常说的是税前收入,包含现金、股票、期权等。一般而言,工作7-10年的强技术开发人才会对百万年薪总包有一定诉求。
总包薪酬的构成不同,会对最终的收益有极大影响。在互联网、新造车行业里,大部分高薪人才的薪资结构都是现金+股票/期权。其中股票和期权是很刺激的变量,大家常说,“博一博,单车变摩托”,对于业务场景落地性强、业务发展健康的公司来说,股票/期权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风口之下,人才争抢大战愈演愈烈,市场也变得越来越浮燥。以自动驾驶行业为例,人才供不应求,如今刚毕业3-4年的算法小朋友可以拿到总包大几十万甚至百万的offer。
图源/网络
新能源车企里面,不同的部门的薪酬差距相对较大。自动驾驶、座舱等热门行业,工作5年以上就达到年薪百万的不在少数。但是平衡所有职位来看,工作十年、百万年薪的人不超20%。
一般来说,收入较高的人,相应付出的时间成本也会更高,像之前996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简单理解为拿时间拼收入。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方式,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时间熬夜势必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虽然新能源车企里,996、大小周不是常态,但是遇到紧急项目或重要事件,占用私人时间来处理工作问题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在北京这么一座生活成本极高的城市,年薪百万之后也并不会感觉很轻松,大家依然在为了生活辛苦打拼。
*徐蔡钰对本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丁晓磊、宁萌、Steven王、辛磊、皮皮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厂青年”(ID:houchangqingnian),作者:魏婕,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