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立书店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咖啡篇)
最开始报名三乐文创书屋的体验官计划,是因为我实在喜欢去书店,因而想要了解关于这个空间的一切。本以为只是和书相伴的2天,在实际体验中,因为加入了美学和咖啡的部分,过程更加丰富,着实令我感到惊喜。
阔别上海这个咖啡天堂后,作为一个资深的伪咖啡爱好者,我终于在广州再次和咖啡师亲密接触,也第一次用非常接地气儿的方式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关于咖啡的知识。好啦,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跟大家分享啦!
帅气、悠闲、低调、有品位,这是我以往对咖啡师的印象。然而这一次,在三乐认识 Zack 后,我的认知再一次被颠覆。
原以为只有独立咖啡馆的咖啡师才比较专业,能冲出比较上乘的咖啡,而书店里的咖啡只能算是附属角色,所以咖啡师也只是负责用器械完成咖啡制作而已。但当 Zack 打开电脑向我展示PPT时,我知道他是准备从理论知识开始跟我普及,而不是随便打个奶泡玩玩。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其实独立咖啡馆也好,书店也好,连锁咖啡店也好,每一个咖啡工作者都具备丰富的咖啡知识,有区别的不是咖啡师,而是不同类型咖啡店的消费者对咖啡的了解程度。
作为一个什么都喜欢动手尝试的伪咖啡谜,我自然会问道:“如果我想在家里自己煮咖啡,作为初学者,什么设备更合适?”
“其实我的建议是...还是别买了。” 当 Zack回答完这句话,我怔了几秒,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接着解释道,他自己也有朋友,买了各种设备,买了精选咖啡豆,结果一年过去就只冲了三次。“如果只是感兴趣但还不了解,像要体验动手的乐趣,可以去参加一些咖啡 workshop;如果单纯是想喝点好咖啡,但频率又不至于特别高,那么去外面咖啡店喝就好啦。”
感兴趣是一回事,坚持去做是另外一回事,这就是咖啡师的人生哲学。
不过后来 Zack 还是非常细心的给我介绍了法压壶、虹吸壶、摩卡壶,还有手冲咖啡的各种家用设备,比较了每种工具的优劣。只不过对于是否在家里购入这些设备,我会真的更谨慎地考虑。
在上海时,探访各种有特色的独立咖啡馆是我生活中非常有趣的一个部分,但是来到广州后,因为广州人更喜饮茶,特别好的咖啡店我几乎没怎么发现。我问 Zack:“广州有哪些不是网红,但质量较高、比较安静的咖啡店?”
Zack 露出了迷之笑容,接着说:“这样的店真的比较少,不过我可以教你一个另类的咖啡喝法。你可以自己买好豆子,去相熟的咖啡店,跟老板说:'我有一些很好的咖啡豆,要不要大家一起分享下?’,如果是自己真的喜欢,因为兴趣开咖啡店的老板,一般都很乐意。”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可以用这种形式去咖啡店喝咖啡。我突然想:要不要选几家咖啡店,用这个方法试试,然后根据各个老板和店员的反应再写一篇文章报告下?
了解到 Zack 以前也在连锁咖啡店工作过,我自然地问道:“相比更忙碌的连锁咖啡店,书店里的工作应该更轻松些吧?”
Zack 点点头,“书店确实不会像专门的咖啡店那么忙,多数客人都是买书的过程累了刚好点杯咖啡顺便休息放松一下。不过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动手实操的行业,其实闲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冲咖啡还是要多练习的。”
原来并不是所有工作都是清闲比忙碌更好,对于真正热爱的事情,或许适当的忙碌也是一种充实的体现吧!
咖啡师可以是帅气的、悠闲的、低调的,但也可以是可爱的、忙碌的、善谈的。在整个体验官计划中,我和 Zack 的交谈最多也最深入,他不仅仅以一个独立书店中咖啡师的身份来给我讲解咖啡的基础知识,更是从一个地道老广州人的身份向我展示广州的咖啡文化。Zack,谢谢你!
文章到这里,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太天真了!对于老师而言,最好的回报就是看到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所以我根据这次咖啡学习中的收获,总结出普通人对咖啡入门最常见问题的回答,向 Zack致谢,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咖啡爱好者!
咖啡豆是长在咖啡树上的,一般南北回归线以内,海拔500-2000m 是最为理想的生长环境。世界三大咖啡主产地为:非洲、亚太地区,以及拉丁美洲(以南美为主)。其中普遍认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附近是咖啡的原产地。
根据咖啡树种植条件的不同,咖啡豆主要分为阿拉比卡(ARABICA)、罗布斯塔(Robusta)和利比利卡(约占全球咖啡豆3%左右,这里忽略不计)。
阿拉比卡通常生长在800-2000m 海拔地区,其中的咖啡因含量少,冲煮出来的香味浓郁、酸度较高、风味多样;
而罗布斯塔通常生长在海拔1000m 以下的地区,咖啡因含量比阿拉比卡高一半,香味和酸味较弱,苦味较重。
我们通常在独立咖啡店喝的比较好的咖啡豆基本是阿拉比卡品种,而罗布斯塔多用于制作速溶咖啡。所以,速溶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较高,味道没有那么香,这也应该是更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拒绝速溶咖啡的主要原因吧。
如果单纯追求提神快,那么美式咖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纯咖啡提神快,消耗的也快。
如果追求持续效果,那么加奶的咖啡更好,因为有了奶的中和,提神效果的持续时间可以拉长。
浓缩、美式、拿铁、
卡布奇诺、摩卡,
究竟区别在哪?
所有咖啡的基底都是咖啡原液,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萃取出的浓缩咖啡。
在浓缩咖啡的基础上,以2:1的比例兑入水,就是最简单的美式咖啡。无论浓缩还是美式,里面都是不含牛奶的。
拿铁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因为拿铁上可以做出漂亮的拉花。从成分上拿铁主要是浓缩和牛奶的结合,最上层还会有薄薄的一层奶泡,拉花就是在这个部分上体现的。
卡布奇诺和拿铁很像,主要区别在于奶泡和牛奶的比例。对于拿铁,奶泡占少数;对于卡布奇诺,奶泡多于牛奶。
摩卡,除了牛奶以外,还会在表层加入鲜奶油,所以相对更甜,更受女生偏爱。
我个人喜好喝味道更苦、弱酸、更醇厚的手冲咖啡,所以这次也专门向 Zack 请教了手冲咖啡的品鉴。他给出了5个指标:苦味、酸味、香味、回甘、醇厚感。
通常来说,手冲咖啡对咖啡豆的品质要求较高,而精品的咖啡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磨程度、温度、时间,冲出不同的味道。每种咖啡豆也都根据产地、烘焙程度等具有不同的口感。Zack 教我:“下次去咖啡店点咖啡,可以针对自己更偏好的口味,让咖啡师帮忙推荐,也可以多尝试用这些基本术语跟咖啡师沟通,让他们知道你是个行家,体验也许会不一样哦!”
关于咖啡,我之前写过很多篇相关的文章,足以见得我对咖啡的热爱(当然,以往都更注重味蕾的享受,这次体验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
咖啡,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CBD 的大楼一层都开着连锁咖啡店,商业精英们宁可不吃早餐,也要在上班前买一杯星巴克。约客户谈事情,咖啡店无疑是最佳场所,环境优雅,还是顺便吃点东西,岂不美哉?周末的咖啡店更是门庭若市,成为情侣们约会的最佳场所。
在所有关于咖啡的现象背后,是中国都市对于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惯的接纳和融合,也意味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曾经我以为,咖啡只是年轻人的主场,但后来我发现在很多城市,那些上了年纪的老阿姨也喜欢去咖啡店点一杯时髦的咖啡。我之前就写过一篇和上海阿姨的咖啡店故事。所以每个城市、每个年龄段,都已经和咖啡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交集。
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咖啡店,第一印象是 ins 风、工业风、网红店、帅气的咖啡师,没错,去咖啡店喝咖啡似乎不再只是喝咖啡这么简单,在味蕾享受咖啡之前,先要让手机喝饱;一杯咖啡几十块这么贵,要摆拍上几十张照片才能把钱喝回来。这是我比较抵触的行为,却也有不少咖啡店为了迎合这部分消费群体,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网红。
不过我相信仍然有心存理想,为了热爱而坚持的独立咖啡小店,我十分期待可以发现它们,带着咖啡豆去坐坐。
最后的最后,作为一个合格的伪咖啡谜,献上我写过的咖啡相关故事,希望从这些故事里,你能更了解咖啡、更向往慢生活,也更喜欢我~
《在独立书店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的图书篇和美学篇,请点击下方链接:
至此,关于三乐文创书屋体验官计划的所有内容就已更新完毕,虽然题目是《在独立书店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不过我更多写的是书店中普通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份工作的态度,以及和他们沟通交流后,对我的启发和思考。
一家有态度、有温度的书店大抵如此。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书店,向往体验书店内的工作,也欢迎参加体验官活动,我也期待和你交流关于这次奇妙经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