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剑书生:是老师,也是兄长
本号原创文章四百多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断剑书生:是老师,也是兄长
作者:断剑书生
(1)
孙老师只比我大10岁,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当年的孙老师约摸二十六、七岁。他长得高挑清瘦,眉清目秀,戴着一付近视眼镜,文质彬彬,仿佛玉树临风,恍若一位翩翩佳公子。
他性格温和,从不对我们发脾气,说起话来不经意间就文采飞扬,出口成章,我听他说话时常常十分神往。
或许是我的语文课成绩比较好,作文也经常被他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给他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课余时间,我一有机会就喜欢向他请教文学诗词方面的问题,他讲的我也能听得懂,他谆谆善诱,给了我很多教益。
我是一个远离南方家庭,只身到这里来读书的游子,平时就在学校食堂吃饭,在学生宿舍住宿。孙老师是一个单身汉,也在学校食堂吃饭,在教师宿舍住宿。因此,我和他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吃饭时,我习惯了和他同桌,他知道我的家庭比较贫寒,平时都买些价廉的素菜,他就有意多买些荤菜,放在一起和我一起“搭配”着吃,像一个大哥哥似的照顾我。
每到星期日,他都是呆在宿舍里看书,很少出外,我也是一样,所以,我就经常到他宿舍去,向他请教问题。他亲切地说,又不是上课,说什么请教呢,就算互相交流吧。一学期下来,不知不觉间,我和他的关系,除了师生之外,就成了好朋友了。
(2)
孙老师是江苏高邮人,高一下学期暑假,他想回老家一趟。他对我说:“班上的外地同学都回家了,你的家在南方,很远,回不去,一个人在这里会很寂寞的,不如跟我回家去玩几天吧。”我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我们走的是水路,我长这么大,除了出远门到这里读书,坐的是火车,从来没坐过船。这次坐船饱览大运河的两岸风光,真是大开了眼界。到了他的家,他带我见过他的父母后,就带我四处去玩。
高邮水乡名不虚传,处处河流纵横、湖泊交错、芦苇成片、小桥流水。人们依河而居,在河边树荫下休息、在河边码头上洗衣洗菜,孩子们在一座座形态各异、弯弯曲曲的小桥上奔跑嬉戏。河中时有小船穿行,还有人在放养着大群大群的鸭子。如此风景,清幽中夹着热闹,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大大地开阔了视野,真的是不虚此行。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孙老师在他家院子里并排放了两张竹床,他和我各自躺在床上,不远处吹来河面的风,十分凉爽。他和我一面看星星,一面聊天。他对我说,他出身农村,家境也不是很富裕,全靠自己从小努力读书,考取大学,才有了今天的职业。他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今后有机会,一定会为了提高家乡的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又向我介绍说,中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也是高邮,我们高邮人都以他为骄傲,他的文字让高邮人延伸了自己的记忆,延伸了自己对这片故土的认知与了解。说着,他站了起来,到他的小书房,取来了两本书,一本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选》、一本是《汪曾祺散文选集》。
他递到我手上,对我说:“这两本书你有空时仔细读读,读不完带回学校再慢慢读,读完了再还给我,它对提高你的语文和作文水平都是很有益处的。”我接过书,对他说了谢谢。
在孙老师家住了半个月,他说不想在家里呆下去了,要回学校为下学期备好课,还要自己看看书,就带着我回学校了。临别时,我对他父母亲的热情招待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3)
孙老师一直教了我们三年高中。这三年里,他一直是我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大哥哥。毕业了,我考取了外地的一所大学。我依依不舍地和他告别时,他送了一支崭新的钢笔给我,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努力学习,将来有所成就。
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我又回到这座城市来工作。抽空回到母校想探望孙老师,没想到,他已经走了。别的老师告诉我,两年前,他申请调回自己的家乡高邮,听说到了高邮县中,还是担任语文老师。
久别多年,没有见到想见的人,不禁有些怅然,但想起当年他回家乡时对我说过的话,知道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为家乡的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又为他感到欣慰。
由于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想重去高邮探望孙老师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孙老师,如今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