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都为他做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荀彧,东汉末年颍川郡人,27岁时被举孝廉,后来投奔了冀州的袁绍,因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于是在他29岁的时候离开袁绍又投奔了曹操。曹操见到荀彧来投,很高兴地对旁人说:“这是我的子房(张良)啊!”

在曹操众多谋士中,荀彧绝对算得上是一等一的首席谋士,他为曹操镇守后方、出谋划策、招揽名士、分析利弊、指点迷津;政治眼光高远、战略谋划长远。下面我们看看荀彧都为曹操做了哪些贡献?

一、坚守大后方兖州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为报杀父之仇,率兵出兖州,征讨徐州的陶谦,荀彧负责守鄄城。这时,曹操的老朋友张邈陈宫突然背叛了曹操,联合吕布来攻打兖州。一时间,兖州各个郡县纷纷投诚了吕布,整个兖州境内,就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座城还在曹操手中。

荀彧急忙调东郡太守夏侯惇前来守郾城,一晚上诛杀了叛逆者数十人,才将局势稳定了下来。吕布煽动豫州刺史郭贡前往攻取鄄城,荀彧独自前往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色,认为鄄城做好了防御准备,一时难以攻下,便引兵退去了。

后来曹操得到消息,立马放弃攻取徐州,回师救援。在曹操和吕布僵持不下、屡屡受挫时,曹操曾打算放弃兖州、投奔袁绍,还是荀彧劝说曹操坚持与吕布抗衡,等待时机,后来终于打败了吕布,保全了兖州。

二、奉天子以令不臣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面对后有董卓残部的追兵和洛阳一片废墟的情况下,荀彧和毛玠建议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

荀彧以晋文公迎周襄王、汉高祖刘邦为义帝发丧为例,劝曹操“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曹操认为有理,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献帝迁都许县。曹操亦因功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授尚书令。从此开启了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态势。

三、四大胜因抗袁绍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绍占据青、冀、并三州,成为曹操最大的竞争对手。曹操此时又刚被宛城的张绣打败,士气低落,担心无法与袁绍抗衡。

荀彧为曹操分析了四大战胜袁绍的因素:一是肚量上,袁绍内心狭窄、疑心太重,而曹操明正通达、唯才是举;二是谋略上,袁绍迟疑犹豫、少有决断,而曹操随机应变、不拘成规;三是用兵上,袁绍军纪不严、法令不明,而曹操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四是德行上,袁绍沽名钓誉、喜好虚名,而曹操推诚待人、谨严克己。有此四大胜因,袁绍即使强大,又有何用?

曹操听后很高兴,坚定了与袁绍抗衡的决心。后来在官渡之战曹操久不能战胜袁绍时,又是荀彧写信劝其坚守,等待时机,曹操才最终战胜袁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四、北征袁绍、南攻刘表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逃回北方后,曹操想要向南攻打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应趁此机会,一举平定冀州的袁绍,在保证大后方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向南挥师。

曹操采取了荀彧的意见,一举歼灭了袁绍的主力。袁绍后来气得呕血病亡,几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相互攻伐。曹操趁机攻克了冀州的邺城,领冀州牧,荀彧也因功被封为万岁亭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统一了北方并远征打败了乌桓后,兵锋直指荆州的刘表。当曹操问计于荀彧时,荀彧说:“应当从宛和叶城间轻兵进取,出其不意地攻打荆州。”曹操按计行之,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荆州。

《三国志》: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但是,正当曹操的政治地位显赫一时,准备封公建国的时候,荀彧却与曹操唱起了反调,说道:“(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意思是:您应该功成身退,保持晚节,不能那样去做啊。

曹操听了当然很生气,他就找了个借口将荀彧调到了谯县,后来又到了寿春,不久后,荀彧就忧虑去世了,享年五十岁。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关于荀彧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忧郁而死;另一种是服毒自杀。《魏氏春秋》中:“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即曹操赠送了一盒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后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因此服毒自尽。

不管怎样,荀彧和曹操在政见上产生了分歧,这是导致他后来结局的主要原因。荀彧不愿看到曹操一步步脱离汉朝的轨迹,在他内心深处还在极力维护着东汉王朝的君臣关系,当他看到曹操最后还要封公建国的时候,他再也不能忍受了。或者说他再也不愿与曹操这个准备篡汉的奸贼继续并肩走下去了。所以,留给他最后的道路也只能是以死明志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