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典籍-外证医案汇编

成书背景

余氏早期研读医案颇多,但外科临证医案专著却未曾见到,后有幸研读陈学山先生《外证医案》而受益匪浅,深感外科医案专著对于学医者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编辑外科医案的想法。余氏在其《外证医案汇编·自序》中明确表达了编辑这部书的目的,即“与初学外科者开灵活之机,化拘执之弊”。

作者简介

余景和(1847~1907)清代医学家。字听鸿,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清咸丰十年(1860),一家多死于战乱,与其兄避居孟河(今江苏武进),幸免于难。兄业医,早卒。遂入孟河药肆为学徒,刻苦攻读医经。孟河诸前辈医家悯其孤苦,常予指导。名医费兰泉见其勤谨,遂收为入门弟子,且令其研究《伤寒论》。时孟河医学最盛,得与诸名医切磋学问,医技日精。治疗多效,尤重医德,好济贫病。后悬壶常熟,有医名。其伯祖葆蕖、堂伯麓泉,为当地名医,数世遗书甚富。经检得旧抄《伤寒快读》,则与子、徒讲解,由门生胡筠青记录成帙。光绪十六年(1890),得《伤寒论翼》抄本,遂以平日研究之心得为之注释,名为《余注伤寒论翼》。并撰《历代伤寒书籍考》一篇附于书末。另著《外证医案汇编》(1891)及《诊余集》(1906)行世。三子继鸿,传其学。

内容简介

1.注重以经络辨证,判断预后

1.1按部位辨经络,论治外证独具一格 本书论外证以部位辨经络,细考经络走行,以归类立法。在论述背疽篇章中,谈及脏腑之俞皆在其间,背疽者皆由内而发。五脏皆系于背,肺俞位于第3椎,生于上者则伤肺;心俞位于第5椎,肝俞位于第7椎,胆俞位于第8椎,生于中者则伤心与肝;脾俞位于第9椎,肾俞位于第12椎,生于下者则伤脾与肾。临证之时,先验其偏正上下左右部位。即先知其属于何脏,再思其发于何因。

又痄腮一病,本书提出:痄腮,在二阳明之界,手太阳亦过其间。其乃足阳明胃经积热所致,或风热所乘。若肿连耳下者,属足少阳经;若连颐及耳后者,属足少阴经。临证谅人之气血虚实,病之新久,宜散宜补,宜凉宜热,斟酌治之。

至于舌疡,余氏认为:夫舌者心之苗,脾之本也。心脾肾三经之脉俱走其间,故舌疡以此三经为病者最多。本书所辑舌症32方,虽未分条析缕,总不离心脾肾三经。心经之热,以苦寒折之;肾经虚火,以咸寒降之;脾经湿痰治以渗湿化痰;营分血热治以清营凉血。在上焦者用药轻清,在下焦者用药柔腻,一方之中,有一方之妙用,以部位循经论治,独具一格。

1.2据发病之经脉,判断疾病预后 从本书余氏所注附论可知,余氏对经络研究之透彻不仅见于辨证论治,亦见于判断疾病预后。以脑疽为例,本书论述脑疽对口,发于正者,反易治,何也?因督脉起下,贯脊行于上。故毒气得之,反能冲突高肿,使邪毒不致下流低陷,乃为外发,故多易治。督脉主一身之阳,阳主通,故易化易溃。生于偏,每谓难治,何也?因膀胱之脉起于额,上贯巅顶,两傍顺流,由项后而下,与疮毒交合下流。故疮多平塌易陷。因太阳膀胱主司寒水,其质多冷多沉。寒主凝塞,故疮难起难发,难化难溃。

2.内外合治,且注意内外科鉴别

2.1治病强调内外合治 《外证医案汇编》载:“今时内外各专其科,外科专仗膏丹刀针,谙内症者少;内科专司脉息方药,谙外症者不多。病家每遇大症,或兼感冒寒热,疑外科不谙内病,延内科用药立方,每致内外两歧,彼此相左,当表反补,宜托反清,内症未平,外症变端蜂起,攻补错投,温凉误进,贻害匪轻”,“欲内外两科合而为一,得医术之全体”,“如遇内外兼证,始终一手调治,医者可得心应手,病者亦受益多矣”。本书虽云外科,然方案之中,内证十有七八,如骨槽风、失荣、瘰疬、时毒、风痰、耳目鼻唇齿舌咽喉乳疡、胁肋茎囊痔疮、肛漏、内痈、肺痈、胃痈、肝痈、大小肠痈、肾俞痈、肛痈、产后痈疡、溃疡变症,俱内外合治之症。治疗时内外同诊,和衷共济,刀针围贴。

本书所体现余氏的这种思想,在当今中医分科日专的现状下,尤为警示。通晓各科,正是我们各专其科的基础。

2.2重视内科病、外科病之鉴别 本书在“腹内痈论”中提到“后世内外科既分,则显然为内症者,内科治之;显然为外症者,外科治之;其有病腹中,内外未显然者,则各执一说,各拟一方,历试诸药,皆无效验。轻者变重,重者即殒矣”。因而,余氏在书中提出,腹中之病,先要辨其内外。“此等症,不特外科当知之,即内科亦不可不辨明真确。知非己责,即勿施治。毋至临危束手,而委他人也。”

书中对腹内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腹内痈包括:肺痈、肝痈、胃脘痈、小肠痈、大肠痈、膀胱痈。肺痈咳吐腥痰而易辨。其余或以为痞结,或以为瘀血,或以为寒痰,或以为食积。医药杂投,及至成脓,治已不及,更有甚者,未及成脓而死。故治疗腹中之痈,当先辨明痞结、瘀血、寒痰、食积之状。凡痞结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渐而成。寒痰则痛止无定,又必另现痰症。食积则必有受伤之日,且三五日后,大便通即散,惟外症则痛有常所,且迁延益甚。余氏引《金匮》所云: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淅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以手按肿上,热者有脓,不热者无脓。此数句,乃内痈真谛。又云,肠痈之为病,身甲错,腹皮紧,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是也。若肝痈则胁内隐隐痛,日久亦吐脓血。小肠痈与大肠痈相似,然位略高。膀胱痈则在少腹之下,近毛际,著皮即痛。小便亦艰而痛。胃脘痈有虚实两种,其实者易消,若成脓,必大吐脓血而愈;虚症则多不治,先胃中痛胀,久而心下渐高,其坚如石,或有寒热,饮食不进,按之尤痛,形体枯瘦。此乃思虑伤脾之症,不待成脓即死。故凡腹中有一定痛处,恶寒倦卧,不能食者,皆当审察,防成内痈。

3.方药精炼,细考先哲治法

3.1治病综观分类,随证立方 余氏习医之孟河,堪称晚清名医之乡,正如丁甘仁所谓“吾吴医学之盛,甲于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余听鸿深受诸大家治学思想的陶冶,故其治病,首先强调识证。其治唇疡之法,不出脾湿胃热,风与火也,唇疡皆属内因。临证须考其根源,立方定法。本书共摘9方:阳明壅热,以清凉甘露饮;脾胃湿热,以连理导赤汤;小儿胎热,以冰硼散;阳明风火,以双解通圣;心脾积热,以犀角地黄;肝脾郁热,以清肝凉血;阳明火毒,以清胃散;温邪口糜,以甘凉清热;疮痍唇燥,以凉血解毒。虽然方剂数量不多,但分类治之,随证而立,简洁全面,令人一目了然。

本书论述齿牙之证,先究上下手足阳明及少阴之经,再考风火虫与湿热虚实之异。牙齿主少阴肾,牙龈主手足阳明。故齿牙虚证,属少阴者多;实证,属阳明者多。虚证者,少阴水亏木旺,龈肉宣露、牙衄、牙宣、牙漏、牙菌之类;实证者,阳明湿火热毒蕴结牙床,骨槽风、走马疳、牙痈、牙疳、牙毒之类。所以虚证治在少阴,实证治在阳明。此二语,治齿之大概也。所摘39方,有风火之轻清解散,虚火之咸寒滋降;清肝热而滋肾水,消阴翳而制阳光;玉女煎清阳明而填少阴;甘露饮清胃热而渗蕴湿;清疮解毒,渗湿填阴。证候错杂,方法之中,兼治、合治、分治、从治、专治,各有妙用。

3.2用药精当,用方斟酌 余氏在药物使用上,不滥用贵重药品而哗众取宠,他认为“遇一病必须细心推敲,用药亦再三斟酌”。书中记载荆溪蒯氏唇疡案例,其人阳旺阴虚,膀胱寒水泛溢,脾湿与胃热互郁,郁久化热,热气熏蒸,满口糜烂,延及咽喉,兼见泄泻口臭。拟加味连理汤合导赤散治之。方用人参、白术、干姜、生地、茯苓、黄连、炙甘草、木通、竹叶。加味连理汤合导赤散,虽成方,但用之颇难,为脾胃寒热并治之法。脾为太阴湿土,喜温喜燥。胃为阳明燥土,喜润喜凉。最妙一味黄连,苦降泄热,可以导赤下行而清胃热。苦以化燥,除湿而坚下,藉理中辛甘升阳,助脾,泄泻可止,湿热尽则口糜可除。

在论述时毒一病用药时,本书分析疫疠毒邪,随人体质而化,有夹热、夹寒、夹湿、夹风之殊。又有上中下三焦之分,传经虚实之辨。故热在气分者,羚羊等彻之;传营分者,犀角地黄等凉之;邪滞于膈未化热者,厚朴防风等开之;瘀滞者,桃仁青皮等行之;正虚邪旺,参芪等托之;热邪蒙秘,金汁花露等泻之。如阳明之葛根,少阳之柴胡,桔梗之载药上浮,参入其中各有妙用。

4.以汁饮法调补,以免呆补有妨气机

本书不仅详细分析外证经方之运用,并且记录治疗何证可运用汁饮法。以治疗蠡墅陆氏之喉癣为例,其人咳嗽声嘶,咽干,舌绛无津,会厌不利,难耐酷暑。用汁饮法,以延交秋令生金,再商调补。方以甜杏酪、糯米露、荷花露、梨汁、银花露、茅根露、枇杷叶露、蔗浆。

本书中余氏还将汁饮法用于肺痈调补,金泽史氏肺痈一案便是。史氏咳逆,胸膈隐痛不舒。肺气闭郁,郁盛则热,热久成痈,吐痰臭秽,兼之咯血。方以北沙参、川石斛、川贝母、蒌仁、花粉、马兜铃、枇杷叶、桑叶、嫩竹衣。服后声音稍亮,咳嗽略减,饮食渐进,颇有松机。惟血痰仍吐不已,不外肺郁膹满之故。为避免呆补有妨气机,特拟汁饮法。方以甜杏酪、梨汁、茅根露、枇杷露、鲜斛汁、藕汁、谷露、蔗浆。肺居至高,其形象天,重药不能及。用药轻者,上也。露汁,药中最轻者,可治其最高之脏。肺金滋润,则胃土柔和,胃亦可输津于肺。可见余氏用药不仅重其性味归经,亦重其轻重之形

影响评价

本书所录医案均较精当,对后世医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0)

相关推荐

  • 余信 | 《百年家史》第二章之2

    常熟记忆 1月4日 作者简介 余信,出生于中医世家,近年专注中医文史抢救工作,建有常熟"得一堂"中医史料藏展室.市建公司退休医师,曾发表文学性文章.册子,并数次获奖. 1904年  ...

  • 传统典籍-王旭高临证医案

    作者简介 王泰林(1798-1862)清代医学家.字旭高,行五故小名五官,晚号退思居士.江苏无锡人.少业儒,后改习医.从舅高锦庭学医,精研医经奥旨,旁及疡科诸书,尽得其传.初业外科,后专力于内科,审证 ...

  • 多汗证医案张某,女,52岁。患者三年前外...

    多汗证医案 张某,女,52岁.患者三年前外感后,出现多汗,每日三五次至十余次不等,发则先感"一股热气扑面",继而满身大汗,汗出淋漓.汗后神疲体倦无力,微微恶寒.四季如此,曾多延医治 ...

  • 传统典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简介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字审元.成都华阳人,一说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世业医,对医药造诣颇深.元祐(1086-1094)年间师事李端伯.治病多效,且不论贵贱,不避寒暑风雨, ...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古代文献中对扁桃体炎的明确论述可见于乳蛾相关资料,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中称为"单蛾"."双蛾",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卷3中正式 ...

  • 合一堂临证医案集

    医案集 哮  喘 初诊日期:2017年4月24日 患者 男 75岁,气喘十余年,加重3个月.患者于十年前出现气喘,呼吸困难,以晚上睡觉时尤甚,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解痉.化痰.消炎,时好时坏,每年都需要 ...

  • 阳虚证医案汇编2

    中医临床家医案研读 发表者:赵东奇 <肝阳虚证·缩阴> 赵守真医案:刘妇,年四旬余,邮亭圩北村人.体素虚弱,某日农作过劳,傍晚归途遇雨,衣履尽湿,归仅更衣,不甚介意.晚间又经房事,而风雨之 ...

  • 除了师范、财会、护士等传统专业外,还有哪些专业适合女生读?

    我先说最常规的吧.大家看看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里面的男女比例就知道了. 师范类专业 大家看看学校里面,女老师的数量远比男老师多.年级越低,女老师就越多.幼儿园几乎都是女老师,因为女老师有耐心,细致,照顾小 ...

  • 周末分享:儿科湿疹外治医案及浅议

    儿科湿疹外治医案及浅议 王东海 10天前,贵州一位女士为她儿子问诊,问诊单填得系统全面,如下: 年龄:2岁,居住地:贵州.1.平时饮食习惯:好吃水果,喜清淡,多素少荤,喜欢吃柔软多汁的食物,吃了感觉舒 ...

  • 2021年马鞍山蔡氏经方会议三号通知——肺结节患者的法外法,证外证

    2021年马鞍山蔡氏经方会议三号通知-- 肺结节患者的法外法,证外证 X 下面二十多本书,稿子已经定型,时间还没到,不准备发行,等到中医的春天彻底来到,这些书都会问世.临时地印出来<带虚而活,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