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璨璨、俞晓红:“微时代”红学的传播与接受谈略
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发刊词
不同于“红楼梦学刊”等微信公众号推文作者身份多样的特点(如《红楼梦》学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编辑、《红楼梦》初学者等),“古代小说网”多是向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线研究者邀稿,融聚了众多专业学者的研究成果,推文内容较其他公众号更加权威。
它还充分考虑到订阅者的阅读感受和审美需求,坚持日更,发文有序,图文并茂,高频率使用网络用语。有读者留言:“学术型公众号在内容上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才能吸收更多的受众。‘古代小说网’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据搜索引擎“一点号”统计,截至2018年12月20日,“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已有4万余名订阅者,推送篇目的数量(375篇)领先平台上87%的自媒体账号,甚至有一篇达到1万以上的阅读量;累计获得740万次曝光、20万次阅读和4197次的互动反馈,数量巨大。
截止到2019年4月14日,古代小说网一点号基本数据
由此可见,“古代小说网”是一个得到受众认同、影响力较高的微信公众号。这样一个“微平台”,于红学研究成果的传播是怎样的状貌?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面向中文专业本科生开设“《红楼梦》研究”选修课已近30年。面向2015级学生授课时,曾就“古代小说网”刊载的红学研究文章做过一次问卷调查[1];2018年下半年,又面向2016级本科生开设选修课。授课教师在期末试卷中设置了一道综合分析题,题目如下:
2018年1月至12月5日,“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刊发了有关《红楼梦》文本研究、学术史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及新书推介的文章98篇。文学院2016级拟于元旦期间举行读书报告会,需要你交流读书心得。请从这些文章中选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三篇,从选题、学理、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你的推荐理由。不少于1000字。
参加考试的学生共63名,男生9名,女生54名,其中1名同学只推荐了1篇文章,故推荐文章总数为187篇。
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确要求学生须阅读“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刊发的红学论文,此题又以开卷方式进行,故学生考前准备充分,答卷多能从容展开阐述。经统计,排名前十位的文章及推荐理由如下。
最受大学生读者欢迎的论文是安徽师范大学俞晓红教授的《曹雪芹“佚诗”辨伪的价值与方法论》[2](该文被“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5月3日、5月18日、6月12日分上、中、下三篇转载。)
推荐理由是:学理性很强,运用了内证外证相结合的方法,旁征博引,严谨充分(15人);语言简洁清晰,理性客观,精密通透(13人);选题有学术史价值(9人);对大学生的论文写作、红学研究有指导和借鉴意义(3人);是对学术规范的呼唤,有利于肃清学术不正之风(3人)。
俞晓红教授近照
有2人对公众号“将该文分上、中、下三篇推送,引起读者关注”的策略表示赞同。还有1人提及公众号图文并茂的编排。
这篇论文以红学研究史上的一桩公案为材料,看似旧话重提,实则是对学术辨伪的价值与辨伪的方法进行世纪反思、廓清迷雾之举。尽管该文学术性极强,但大学生读者仍然认为该文有利于引导和培养本科生研究《红楼梦》时应具备的学术思维。有学生认为该文在选题、学理、语言等方面都十分精彩,选题具有思想高度,逻辑具有思维深度,行文有征引宽度,语言表达精密通透。
该推文一共获得27条留言,其中有19条对该文表示肯定,涉及的理由分别为:“兼具文献考据和研究方法的双重价值”;“从学理上剖析“佚诗”案的价值与方法论意义,是对学术史负责”;“梳理的不仅是一桩当年的公案,更是在红学新时代开启之初,对以往诸多阻碍红学发展的人与事的反思”;等等。
排名第二的是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的《宝黛结合又如何》[3](该文被“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6月21日转载。下文中首发于“古代小说网”公众号的文章,均在文题后注明发文的时间,不再出注。)一文。
苗怀明教授新书
有一位学生读者这样推荐道:“他不动声色地满足了读者对《红楼梦》的痴心幻想,最终却又让人不得不感慨原著中宝黛不能结合的高妙。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便是假设式的论题,引人入胜,语言表达上又通俗易懂,推文的插图也增强了趣味性,文末的发问,也很有说服力。”
学生认为该文选题新颖有趣,通过对宝黛二人婚后生活的设想、推测和论证,加重了原著结局的悲剧效果(10人);哲理性强,峰回路转,终回原点,引起读者的认同(9人);语言自然流畅,有批判性(8人);疑问、反问、设问等句式并用,论证有力,逻辑严密(6人);还有2位学生表示该文是“知识普及性的文章”,有现实意义,可以引起读者对日常生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思考。
苗怀明教授的另一篇文章《假如〈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2018年8月6日)也因其对学术规范的呼吁(5人),学理性强、选题有趣(4人),犀利幽默的语言(4人)等特征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推荐,排在第九位。
这两篇文章的题目便引起读者的兴趣:它设置了一个虚拟的前提,从反面论证《红楼梦》情节的合理性,以及红学研究目前困境存在的不妥之处。上述论文对大学生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的确立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赵云芳《民俗学视野中的红楼梦》
大学生读者对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视角和方法抱有很高的热情。云南民族大学的赵云芳在《王熙凤与巧媳妇》(2018年1月3日)一文中,将王熙凤与民间故事中的“巧媳妇”这一母题联系、对比分析,从“嘴巧”“心巧”“智巧”三方面丰满了王熙凤的形象。
大学生对此很是喜欢,他们还注意到,该文用了内外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条理清晰,有说服力(8人);语言也通俗易懂,明快洒脱,符合他们的阅读诉求(7人)。
读者认为同样具有创新意识的论文是北京语言大学段江丽教授的《滥情者——贾琏》(2018年3月21日)。
学生在阐述推荐理由时说道:“初看题目,有些疑惑,不懂这篇文章对贾琏是褒是贬。读完发现,曹公笔下的人物绝非单一平面化的好人或坏人,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而段老师的文章选了一个颇有争议但又很有新意的题目,着眼于文本内容,从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联系了传统男权社会的大背景,结合理论在深入剖析后做出了可观的评价,使贾琏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段江丽教授新书
其他同学也认为该文注重文本的考察和研究,论证层次清晰,分析细致,条理清晰(5人);选题有新意(4人);行文流畅,可读性强,客观全面(4人)。这两篇论文的推荐数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七。
湖南师范大学刘上生教授的《王夫人为何不认识晴雯》(2018年10月16日)一文深受本科生的欢迎,名列第三。
推荐理由有:选题以小见大,提出疑问后直奔主题,开门见山(8人);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论述清晰明了,深入浅出,结构严谨(7人);语言精练简洁,行文踏实质朴,不泛泛而谈(6人)。有同学这样评价刘文:“他的研究分析总给人一种独到新颖的感觉,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由于段江丽也有红楼人物角色论系列推送文章连载,因此还有同学将二者进行了比较:“刘文较段文而言,视野更加开阔,关注点从人物角色拔高至回目,更为宏观大气,且分析也不再局限于单个的人物形象,而是对每一回目的人物、情节、前后逻辑都做了细致的分析,通篇读来了然于心。”
刘上生教授新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韩红宇《林黛玉与王熙凤的相似与相交》(2018年2月1日)一文也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他们的关注点是该文“选题的新颖独特,别具匠心”(8人),“注重细节,多用对比与举例”的论证方法(5人)。
韩红宇的另一篇《妙玉,成长和被折损的红梅花》(2018年2月21日)更因其“多用举例的方法,条理清晰,有说服力”(6人)和“理智与温情并存,自然真挚的语言”(5人)引人深思。这两篇文章分别排在第五和第八。
另外,中国社科院夏薇研究员的《怡红院“首席丫鬟”到底是谁》(2018年11月8日)一文名列第六,学生赞之为“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具有学术文章的严谨性”(6人),而“选题新颖,有吸引力”等特征也被5人提及。
排名第十的文章《第N回 活宝玉挂彩回微信,痴黛玉葬花发票圈》(2018年10月20日)是苗怀明教授“《红楼梦》研究”课堂实践的记录与研究,文章是在班上多位同学课程作业的基础上整理提炼而形成的。
撰写者在课程作业中进行挑选、加以完善、重新撰写,并采用微信朋友圈截图等当代的自媒体技术形式展现成文。
《新京报》对苗怀明教授花式作业的报道
这样的一份“花式作业”,看似幽默随意,实则是一次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和富有创意的课程考核。学生须得细读文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语言等了然于胸,方可完成该作业。
推荐此文的6位同学,无一例外地提到它“选题新颖,另辟蹊径,语言亦庄亦谐,贴近生活,是不一样的学术文章”,还有4位同学认为它“是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尝试”。
针对不一样的推文,留言板里有读者评论“喜欢这种有趣的形式”,“几百年的故事化为今天的口头语,更容易被理解接受”;更有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读者认为“贾政很可爱”,孰料作者也正在创作有关贾政的文章。
综上,从大学生推荐的上述文章及推荐理由可见他们阅读红学论文时关注的重点。
作者宋璨璨近照
其一,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更偏爱选题出新、论证逻辑清楚、有说服力、能引起共鸣的论文。
答卷表明,有80%的学生选择推荐与《红楼梦》人物、情节直接相关的论文,如对人物形象、命运结局的分析等。尽管选择的人物大多绕不开林黛玉、王熙凤、妙玉、晴雯、袭人等角色,但上榜论文的切入点和研究方法都各有特点。
如赵云芳《王熙凤与巧媳妇》一文将民间文学与《红楼梦》相结合,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契合点;韩红宇则是巧妙地把王熙凤和林黛玉个性上的联系放大至读者眼前,将妙玉与“红梅花”意象对照分析,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刘上生和夏薇则更是以疑问式的标题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注意。苗怀明教授的两篇文章,均以假设句拟题,从反面论证红楼人物结局的合理性,并发出对红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呼吁。
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时,一方面较关注文章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结论;另一方面并没有盲目求新,而是对文章的论证有更高的标准,要求作者从原文出发,从细节着手,以理服人。
学生深知,细读文本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任何研究都不能脱离文本,妄自揣测、肆意阐发。
古代小说网搜狐号基本数据
其二,2016级学生对学理性论文的关注度较2015级更高。
2018年榜上排名第一的《曹雪芹“佚诗”辨伪的价值与方法论》是一篇讨论研究方法论、理性思辨力较强的文章。
由于该文篇幅长、理论性强,故“古代小说网”分为上、中、下三篇发布,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这一文章的曝光率,这也是引起读者更加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在阅读下篇的时候,大多会重新阅读或者回忆上篇和中篇,而反复阅读无疑会加深学生的印象。
由于该文作者也是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强调论文的学理性,因此“古代小说网”对该文的推送更是为课堂教学助力。它不仅是授课内容的佐证和辅助材料,加深了大学生对课堂内涵的理解,也为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拓展了他们的思路。
其三,学生在推荐理由中格外注重文章的现实指导意义,如写作、教学等方面的借鉴。
这一批答卷者是刚开始写学年论文的三年级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使得他们格外注意微信公众号所刊论文的选题思路、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问题,以促进自身论文的写作。
宋璨璨《当红学遭遇新媒体: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所刊红楼梦文章问卷分析报告》
再者,师范院校的学生更加在意《红楼梦》教学的发展趋势,他们不再局限于文本内容的解读、阐发,而希望能有更灵动活泼的方式展开教学。
《第N回 活宝玉挂彩回微信,痴黛玉葬花发票圈》等文章,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从红楼中的“八卦”出发,借助微信朋友圈、绘画、网络段子、表情包等现代工具,丰富了课程作业的形式,学生们还撰写系列文章对红楼轶事(如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心思、红楼饭局、《红楼梦》作者考证等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考。有不少同学提出,该方法增强了学生对原著的理解和兴趣,希望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借鉴和应用。
在一众推荐名单里,刘上生、韩红宇等人和署名“古代小说网”的文章,无论篇目多少,都百分百地获得了推荐,其中刘上生教授的11篇文章均在推荐之列;韩红宇虽然只有两篇文章,也依然百分百地赢得大学生读者的青睐。
由此可以推知,首先,大学生喜欢成序列的论文。刘上生的11篇文章中有10篇是对《红楼梦》回目的解读,段江丽的文章多为红楼人物家庭角色的分析,这两位学者的系列文章较单篇文章更有条理,逻辑也更加严密。他们对《红楼梦》文本内容、人物形象等的细致分析更是对课堂讲授的丰富补充。
古代小说网搜狐号近期阅读量过万的文章
两位作者独有的行文习惯,兼具论文的严肃性和散文的通俗性的语言,加上推送频率高等原因,更是增加了学生的好感度和认可度。
其次,受微信推文风格的影响,读者会被比较奇异新颖的文章标题所吸引,继而引发对文章内容的追踪思考。
署名“古代小说网”实际上是苗怀明教授选修课上多位学生合力完成的4篇文章,无一例外地选用了比较夸张、令人匪夷所思的标题,且频繁使用表情包、网络段子的手法,拉近了作者与“90后”甚至“00后”大学生读者之间的距离。苗怀明教授在每一篇的最后“编者按”处,都说明了课程作业的题目和设置原因。
相较于严谨的学术论文,这些由“花式作业”提炼而成的“花式文章”生动活泼,意趣盎然,无疑是红学研究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第三,大学生对同龄人文章的关注亦较高。
《新华日报》对苗怀明教授花式作业的相关报道及评论
刊发文章仅有两篇且都榜上有名的作者韩红宇,是一名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其行文的细腻清新,是吸引一些略小于她三四岁的女大学生读者的重要因素。
《告密嫌疑人袭人一审判决书》(2018年11月26日)的作者是孙雁南、唐小蔚、田蕴仪、王睿明,《女士的秘密——黛玉年龄之谜》(2018年10月30日)的作者许丽川、蒋陟、顾阅微、李冠男,是与大学生读者学历相近的同龄人,两文也是她们在授课教师的启发下完成的,也更容易引起女大学生读者的关注。后者不仅有个由多人完成的图文版,还有一个尽一人之力完成的漫画版,两种版本搭配阅读的设计,开阔了大学生的“微阅读”视野。
高校教师也认为这些文章来得及时,可以分享给大一学生,以便他们参考学习如何写课程作业。至此,在“古代小说网”的帮助下,红学研究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纸上论剑,而是跨学科互动思考的结晶。
“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于2016月9月4日试运营,2017年10月1日正式运营。创办者苗怀明教授曾于2007年创办了中国古代小说网站,十年之后,他又开设微信公众号,与网站相互配合,努力打造适应“微时代”阅读方式的学术信息平台。
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2019年3月15日至4月13日阅读情况
在信息爆炸、微文盛行的时代,该公众号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成功吸纳四万余位订阅者,推送的文章也多次被其他自媒体请求给予转载的权限。从高校学生对公众号所刊红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及推荐来看,“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对红学在“微时代”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创办者的学养、初衷及推送文章的学理性都具备一定的深度。在“微时代”,学术型微信公众号的创办和经营并不特别,特别的是该类公众号能获得众多订阅用户的长期喜爱和关注。
因创办者为知名学府的资深教授,也是红学界当下的中青年领军人物,在顺应时代潮流、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同时,创办者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谨慎推送红学文章。这也是“古代小说网”公众号有别于其他个人公众号的地方。
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关注者城市分布情况
一些个人公众号往往注重于自我宣传,涉及面较窄,且观点多为一家之言,有可能失之偏颇;“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因团结了近500名古代小说领域的学者,并向他们邀约文稿,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集百家之言而为一学术刊发园地,既是众多红学研究者彼此交流学术成果、共同构建的学术“微平台”,也是一个更加开放和流动的学术空间。
作者们既是立于起点的投稿人和平台的建设者,也是处于学术信息流播中间环节的传播者,还是处于接受终点的学术成果的阅读者和资源的共享者。
作者兼读者在向他人传播学术成果时,是二次甚至多次的思考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以拓宽研究视野,积极思考新的研究方法,还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研究思路,寻找不一样的视角,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
“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开放式的注重时效性和原创性的自媒体空间,加上搜狐网热搜的辅助,它的阅读接受群体也很多,其存在因为读者群体的不同而有差异。对高校师生而言,这是一个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还可以从推文中获得灵感,适时地更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大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研究内容,定期阅读推文,有利于他们在论文写作甚至深造计划中寻找相关方向,有利于学习和训练学术思维。
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关注者省市分布情况
对其他红学爱好者而言,公众号的出现,具有普及知识、交流学术成果的现实意义。如《红学乱象几时息,枉与他人做笑谈》(2018年8月2日)一文,便是署名为“绛珠草根”的红学爱好者在阅读周文业先生《2018年湖北黄冈顾景星与〈红楼梦〉研讨会随笔》后的感想。
该文言语真挚恳切,作者从局外人的角度对红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引起爱红人士的重视,也希望高校学生不被学术假象所迷惑,能明白做学问重在脚踏实地。
对红学研究者而言,“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古代小说网站和古代小说研究群三位一体的学术信息平台,有助于迸发灵感,促进他们在研究中延展出新的课题、新的思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也有助于提升作者的知名度,扩大学术影响。
“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是学术研究借助新媒体发展的领跑者,它在学术研究成果的保存、反馈和发展等方面显示了一定的力度。
创办者有长远的眼光和深厚的学术积累,知道资料的积累对学术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创办者广发英雄帖,向一众学者邀稿,为文章排版、配图,努力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