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淮生: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深圳银湖会议中心)

我在演讲之前先回应一下苗怀明教授发言中的观点:

1、我们有没有资格批评潘重规?

2、与其批评或批判,不如学理反思?

我认为,以上两句话可以作为下一个红学百年的基本原则。

2017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会场

近三年来,我与乔福锦教授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李金齐教授以及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范富安主编的鼎力支持下,策划并举办了五次高端论坛和座谈会,即2015年春在徐州召开的红学学术史反思高端论坛、2016年春在郑州召开的红楼文献学高端论坛、2017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召开的红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以及2016年10月和2017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两次座谈会,其中《“周汝昌与现代红学”座谈会》影响很大。

我们集中研讨了红学学术史的回顾与建构、红楼文献整理与文献学建构、红学学科反思与建构三个方面的议题。我们集中讨论的主要是下一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话题,至于“红学是什么?”这一敏感问题,可以平心静气地讨论下去,并不断扩大共识。至少在我看来,“鉴赏”不等于“红学”。如果能够认同以上三个方面是红学的范畴,至少说明参加研讨的学者专家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什么是红学”的论争在刘梦溪撰著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被列为“第十四次论争”,周汝昌首先提出这个问题,应必诚最先回应,这次论争至少在今天看来意义最大,怎么高度评价都不为过。

我的红学工作主要侧重于红学学术史方面,即学案体红学史的初创与完善,为百年红学做“建档归宗”的工作。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学术工作的进展过程中竟分流出红学通论专题,即《周汝昌红学论稿》。

《论稿》沿袭了《红学学案》的基本写法,在此基础上增强了评论的力度,即便是评论,仍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而不是“以论代史”。譬如“借力打力”“春秋笔法”,为什么这样写?因为红学的学术生态不尽如人意,谈学术总纠缠着人事纠纷。

《红学学案》

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说:我策划组织召开《“周汝昌与现代红学”座谈会》之后,有人传说我是“周派”,我调侃地说“我是山药蛋派”!(笔者按:胡文彬先生、张庆善先生先后告诉笔者这一外界传说,可见这一传说引起了关注。据查:山药“生则性凉,熟则化凉为温”,有补肺、健脾、固肾、益精之功。)

这种传说纯粹闲极无聊!如果说因为我在《红学学案》中写了《周汝昌学案》,且组织策划了周汝昌红学座谈会,于是就成了“周派”,那么,我写《冯其庸学案》就是“冯派”,写《李希凡学案》就是“李派”,我若写《胡适红学学案》就是“胡派”啦?真是一派胡言!如果有人立意要为我划“派”,那就请称我“学案派”吧!尽管能否成“派”尚未可知,不过,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作者在《红学学案》出版座谈会

我的《周汝昌红学论稿》写了三个月,近二十万字,可以认为是《红学学案》的学术延伸,可以看作红学“通论”的示范性作品。明年初,我们要再办一个《论稿》出版座谈会,继续研讨“周汝昌与现代红学”这一话题。同时,我很期待有人能够写出《冯其庸红学论稿》和《李希凡红学论稿》来,因为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三位先生的红学活动关涉到红学的学风建设和红学学科建设。

我认为,批评与建构两者不可或缺,但批评要审时度势,适可而止,适时而变,红学最需要建构,《红学学案》则重在建构。我热切希望大家一起来反思和建构,从而使红学健康发展并永远“红”下去!

2017年11月27日午后于槐园

附  记

这是会议演讲整理稿。深圳银湖大会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则,规模大;二则,新面孔多;三则,与时俱进(学会新增设“艺术与文创委员会”);4、精心组织策划。

《红学丛稿新编》

笔者的演讲先后遭到了商榷:中国语言大学段江丽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薛海燕教授分别表示不同意笔者“鉴赏不等于‘红学’”的说法,薛海燕教授称她的大会发言讲题正是“鉴赏”。如果坚持“鉴赏等于‘红学’”的看法,究竟是有助于“建构”红学?抑或是“解构”红学?这个话题需要长时间的平心静气的商量,暂时无法取得共识也无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

笔者当然很欢迎这种直言不讳的“商榷”,这可以督促笔者做更深入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大会期间与梅节先生做了面对面的交谈,弥补了因航班取消而未能参加2016年10月暨南大学主办的金学大会以便面见梅节先生的遗憾。因为,梅节先生很关心《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的出版,这一部《学案》中有《梅节红学学案》一章。

2017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会议合影

当然,这次深圳大会同样给笔者留下若干遗憾,其中的一个遗憾是没能与陈维昭教授面谈,陈维昭教授因参加同一时间段于云南大理举办的金学大会而未能到会。

有趣的是,红学大会竟然与金学大会同期举办,给人以“千载难逢”的印象。笔者的大会演讲能否写入《会议综述》不得而知,至少笔者在2013年的廊坊大会上的发言未见写入《会议综述》。廊坊大会的规模也很大,见了不少老朋友。笔者廊坊大会上的发言已经收入拙著《红楼梦丛论新稿》(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自序》中了,聊以自慰。

作者与梅节先生在深圳红学会议合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