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血痹【一点资讯】

血痹,出于《金匮要略·血痹虚痨病脉证并治》,表现症状为身体局部麻痹、疼痛一类的内伤病症。病由气血内虚,因劳倦汗出,或当风,邪气柔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在现代中,这类病也是特别常见,而古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却是血痹证的其中一个要方。

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因为黄芪桂枝在这里都比较特别,因此方名都显示出来。这其实是“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在大生姜而形成的方子,这样一听,感觉有点治疗感冒的味道?!甘草在很多时候可以有可以无,假如去甘草意义不大,那么是不是可以叫“桂枝汤”加黄芪组成“黄芪桂枝五物汤”了?是不是可以治疗感冒了?或者气虚感冒,黄芪补气嘛!而且生姜量大,可以发汗,发汗扶正的效果,那么是不是这样了?

桂枝

当然不是,我们不要小看一个甘草或者炙甘草,更加不要把它们当成可有可无,实际上它们有个特点,我们一定要运用好——缓急。它们属于“缓”,慢慢来的意思,无论什么药,什么证,用上它们以后,那么药力会变得比原来缓慢,比如一个小时5公里,用了甘草就会变得3公里;用石头药物7公里,但是用了甘草,石头药物虽然猛,但是见了甘草不得不慢成6点多公里,谁让甘草又叫“国老”了?皇帝都得给面子。“桂枝汤”汤本身不是很发散的药方,而同理,“黄芪桂枝五物汤”没了甘草,那么黄芪的补也会一下子急起来,由于桂枝本身发散力度不算大,因此被补益的力度盖过了,从而发挥出补和散效应。

生姜

之前,很多读者认为“血痹”是血虚引起的。而实际上,血痹里面的血是不算虚的,这也是现代教材上删除掉以前的血虚引起血痹一说的原因。我们看方子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能补血的也就是芍药和大枣,而芍药并不是补血的特别药物,大枣在这里要治疗的意思是补气,配合桂枝和营。假如血虚为主,又是肌肤不仁,那么选当归比黄芪好,或者说整方加入当归,因为当归性味辛温,具有祛寒和发散的意思,因此这个方子所针对的“血虚”,是和正常判定的“血虚”只能属于相对论。

那么“血痹”在这个方子主要体现的什么症候了?首先就是风寒,而且是风少寒多的情况。因为风盛的话容易破皮肤而出,那让更加容易出现风团、皮肤蠕动、抽搐!因此必须是风没有寒多,故此,我们可以看到生姜和桂枝,在前面的章节,笔者特意讲解过桂枝和生姜的治病机理,有兴趣大家可以找找看看,总之桂枝和生姜的最终结局就在皮肤毛孔出去,发挥的是祛风寒效应。

当归

再者是机体的气血受到瘀阻,这种瘀阻可以是先有机体自己的瘀阻,也可以是由于风寒在外太过旺盛引起的。什么叫机体自己的瘀阻?这里说的是人自己害的自己,让自己在某个时间内,某个部位气血减少!比如枕着胳膊入睡,比如吊着腿睡!枕着胳膊入睡的话血脉被压着,一定意义上另一边气血就减少;吊着腿睡,腿的气血相对减少,此时就无法抵抗外面的风寒,风寒侵袭以后,你放下来,风寒已经在虚的地方落地生根了。因此,方子中的黄芪和大枣,芍药,这些带补的就是这么来的。

当归

至于芍药,其实不单单带补,最主要是可以止痛。因为寒邪旺盛就会疼痛,芍药可以止痛,当然实际可以放入川芎,元胡,或者说其它的止痛,比如葛根,桑枝。方子都属于临证加减,如果血虚瘀阻严重,那么加赤芍当归、鸡血藤都无所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