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师表的孔丘,字仲尼是因排行老二?有争议为野合而出,为何?
聊到高考和教育,必定绕不开一个人,便是孔子。为何如此说?每年到五六月份甚至是更早,那些到各地文庙里面去烧香还愿的家长们,所祭拜的便有孔子。
而作为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教育学家,孔子的单单一个“有教无类”,实际上就已经打开了当时仅仅局限在王公贵族中的小众教育局面,虽然还没有向更大众的底层普通居民开放,但却是将受教育的通道打开了许多许多。
所以,有教无类这句话既包括学习上是否拥有天赋,也代表着一个人无论是什么阶层,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所以单单地从教育角度上来说,孔子的贡献就的确是可以达到“圣人”的水平。不过,在孔子在世以及其去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孔子这个被神话的“圣人”,其实地位也并不多突出。顶多也就是孔子的几千弟子、七十二贤以及孟子等后世的儒家学说继承者之间,民间享有非凡的学术地位而已。
下面,就来简单地了解一下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为何有这个名字,据说是其母亲颜徵在当初在怀了孔子时,曾经到尼丘山去祈愿,出生后得名。
实际上,即便是占据了我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以来正统思想的缔造者,其出身也有一定的争议。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叔梁纥有三个妻子。第一个原配妻子与叔梁纥这位鲁国的士大夫、鲁国的勇猛之将,一共生了九胎。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叔梁纥的前九个孩子都是女儿。
无奈之下叔梁纥娶了一位小妾,这个小妾倒是生了个儿子,名叫孟皮。在这里解释一下,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各个名叫孟皮,都不姓孙?实际上,孔子的先祖是殷商的后代,到孔子六代祖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姓孙了。
而之所以孔子的父亲启圣王叫叔梁纥、其兄长叫做孟皮,是因为古代存在着伯仲叔季的说法。孔子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三,因此被称为叔梁纥,实际上按照现在的叫法,孔子的父亲应被称呼为孔纥、孔子的兄长该被称为孔皮。
再说回孔子的出身,孟皮是儿子,这不是了却了叔梁纥膝下无子的心愿了吗?不过儿子的确是儿子,孟皮却是有脚疾,腿脚不方便。这样的结果。按照古代的礼仪,女子与残疾的孩子是不可以传家的。
无奈之下,已经66岁的叔梁纥找到了颜徵在家中,根据儒家的经典流传,当时颜徵在父亲已经明确知道叔梁纥将会生一位未来成就很大的大才,问自己三个未婚的女儿谁愿意嫁给时年已经66岁的叔梁纥。颜徵在的大姐和二姐都嫌弃叔梁纥的年龄,在那个年代别说66岁了,能够活到四五十岁,也算不上常见的。最后,颜徵在向他的父亲回复到,你都说了能生下大才,那我还会说什么呢?
于是,颜徵在便嫁给了叔梁纥,并且在叔梁纥66岁这一年,生下了孔子。实际上孔子之所以被后世争议为野合而生,并非是66岁的士大夫叔梁纥与当时18岁的颜徵在真的是在荒郊野外,而是因为当时的礼制规定,男子的适婚生育年龄是在16岁到64岁,女子则是14岁到49岁之间。
孔子诞生时,启圣王叔梁纥已经66岁,这是后世传出孔子是野合而出的原因之一;另外一方面,古代是十分看重门当户对的,叔梁纥再老也是一名士大夫、而颜徵在再年轻,实际上也是出身卑微,父母之间的社会地位相差甚远,那么最后生出来的孩子,也会被视作“野合而出”一般。实际上,对于当时孔子在路过当官的那些反对者们来说,他们的本义应当是说野种,不过古人也都比较知礼委婉,因此才会说成是野合。
当然,因为孔子在历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尤其是提到了家国天下、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大有裨益,甚至可以起到稳固人心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的董仲舒开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而孔子作为圣人,在称呼上自然是遵循孔子为中心的“圣人本位”的历史研究,这也是为何,孔丘子仲尼,是因为他排行家中排行老二,因此子仲尼。
再后来的事情,其实大家都很熟悉也或者有所耳闻,孔子在55岁开始辞官周游列国,教授了数千门徒,出现了七十二贤人,在周游的途中也是宣扬了自己的学说,四科十哲开始向更多的人普及,而孔子的著作以及后人所搜集来的《论语》,也是广为流传。
所以说,单纯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孔子以及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后来者有没有比孔子做的更好的呢?暂时看起来似乎没有这样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而即便有,他们所面对的境况和压力,并不像孔子所面对的情况那样艰巨。
当然,单个人没有,不过我们的新中国却是彻底地实现了教育“有教无类”,从我国的历史来看,这同样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和伟大的事业。因此,广大学子们也应当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努力拼搏,争取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哪怕就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能多赚点钱,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