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38

【原文】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翻译】五月,将军纪信告诉汉王说:“势态紧急!我请求去迷惑一下楚军,您即可以悄悄地溜出荥阳城了。”随即由陈平趁着黑夜把二千多名妇女放出城东门,楚军即刻便从四面围攻这群妇女;纪信于是乘坐汉王的车驾,黄绸车盖、车衡左边的装饰物等一应俱全,驶到楚军前,说:“我军粮食已经吃光了,汉王前来乞降。”楚军都山呼万岁,涌到城东观望。汉王因此得以带领几十骑人马从西门出城逃走,命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公继续把守荥阳。项羽见到纪信后问道:“汉王在哪里呀?”纪信说:“已经出城了。”项羽于是烧死了纪信。周苛、枞公这时相互商议说:“背叛汉国、反复无常的君王魏豹,很难让人和他一道守城!”随即就杀了魏豹。

【解析】四月开始,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到了五月,粮食愈发少了,情况更加危机。荥阳易守难攻,项羽围而不打是没有错的。刘邦应该怎么应对?一个是派人杀出去求援,一个是自己突围出去。纪信献了一计李代桃僵、声东击西。由他扮演刘邦吸引楚军注意力,刘邦趁机反方向突围。为什么要放2000女子出城?《项羽本纪》记载,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这些女子是穿着铠甲伪装成士兵出城的,也就是说荥阳城壮丁不多了,还要留男人守城。这个时候,纪信用了刘邦的车驾、旗帜等诈降,吸引楚军主要兵力。刘邦于是才能带着几十个精兵突围出去。项羽见到了纪信,自然要问刘邦在哪。纪信说刘邦出城了,就是为了让项羽相信刘邦还在城里。一个忠于刘邦的人怎么会说真话呢?!

周苛是沛县人,在刘邦起兵的时候就跟着他,是老部下了。在刘邦受封汉王后,周苛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与丞相、 太尉在西汉初期合称三公,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因而,周苛留守荥阳可以让项羽不确定刘邦是否真正突围了,不会派重兵追赶刘邦。

为人反复,有时候没关系,有时候就影响很大。危急时刻,都是第一批弃子。魏豹不死的话, 后面倒向项羽是可以预见的,这也就注定了他被杀的结局。

【原文】汉王出荥阳,至成皋,入关,收兵欲复东。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勿战,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使韩信等得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

【翻译】汉王出了荥阳,到达成皋,进入函谷关,收集兵马,准备再次东进。辕生劝汉王说:“汉军与楚军已在荥阳相持好几年了,汉军常常陷入困境。现在希望您能从武关出兵,项羽见状必定会领兵南下。而您则修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战,使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得到休整;同时派韩信等人去安抚黄河以北赵地的军民,联合燕、齐两国,然后您再奔赴荥阳。如此一来,楚军需要多处设防,兵力即会分散,汉军却得到了休整,这样重与楚军交锋,打垮他便是必定无疑的了!”汉王采纳了辕生的计策,出兵到宛、叶一带,并与黥布一路上收集兵马。项羽听说汉王在宛,果然领兵南下,汉王却只是坚守营垒,不与楚军接战。

【解析】辕生一计扭转乾坤。辕生是什么人?胡三省注曰:“辕,姓也。姓谱:陈大夫辕涛涂之后。以其所本考之,亦与爰、袁二姓通。”“生”则是古人对读书人的称呼。也就是一个姓辕的读书人,连名字是什么都没有传下来,也就是刘邦没有给他封赏,但是他又给刘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军事建议,很可能是一位当地的隐士。刘邦本来是想带领九江王黥布驻守在成皋的兵马援助荥阳的。被辕生劝阻了。辕生给刘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汉军在内线作战好几年了,且处于劣势。建议就是:刘邦带兵从武关进攻楚国,外线作战。当年王翦灭楚,就是出武关到平舆,并击败项燕的。看到这里,我们会想到什么?对了,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所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一举扭转了解放战争的局势,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当年,毛主席亲自起草给刘伯承发了一份3A级极机密电报: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赓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和这时候项羽攻打荥阳是不是很像!刘邦带兵吸引走项羽主力,并坚守不出,化被动为主动。这就有一个基本条件,刘邦在宛有地利可以守住。不然刘邦被抓也就没有意义了。这样,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可以得到休整,韩信也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赵、燕、齐。等韩信那边取得战果‬,项羽必定得分兵应对,刘邦就可以夺回荥阳了。

这个时候,项羽正确的应对是什么?在前线继续进攻,还是先固守后方?如果前方不能速胜,那肯定得先稳住后方根据地。事实也正是这样演化的。

【原文】汉王之败彭城,解而西也,彭越皆亡其所下城,独将其兵北居河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是月,彭越渡睢,与项声、薛公战下邳,破,杀薛公。羽乃使终公守成皋,而自东击彭越。汉王引兵北,击破终公,复军成皋。

【翻译】汉王在彭城吃了败仗,军队向西溃退,彭越这时又失去了他原来攻下的所有城镇,便独自率领他的部队向北留住在黄河沿岸,经常作为汉军的游击部队往来袭击楚军,断绝楚军后方的粮草供给。这个月,彭越渡过睢水,与项声、薛公在下邳交战,打败了楚军,杀掉了薛公。项羽于是派终公守卫成皋,而自己率军向东去攻打彭越。汉王乘机领兵北进,击垮了终公的防军,重又在成皋驻扎下来。

【解析】这个时候,彭越就在项羽后方打游击,破坏他的粮草运输通道。逼项羽必须解决彭越。这里面,就体现了项羽用人的问题,守战略要地下邳的是项声、薛公,被彭越的败兵给击溃了。守成皋的是终公,也被刘邦击溃了。钟离昧、龙且、周殷这些人没有得到合理使用。

【原文】六月,羽已破走彭越,闻汉复军成皋,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若非汉王敌也!”羽烹周苛,并杀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宿小武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循行,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翻译】六月,项羽已打跑了彭越。获悉汉军重又驻军成皋后,项羽就领兵西进,攻下荥阳,生擒了周苛。项羽对周苛说:“你若归降我,我将任命你为上将军,并分给你三万户的封地。”周苛斥骂道:“你不赶快投降汉王,眼看着就要被俘虏了。你绝不是汉王的对手!”项羽便煮杀了周苛,并杀了枞公,俘获了韩王信,随即包围了成皋。汉王逃跑,只身与滕公夏侯婴共乘一辆车子出成皋城的玉门,往北渡过黄河,投宿在小修武驿站的客舍中。次日清晨,汉王自称是汉国的使者,奔驰进入赵军营地。这时张耳、韩信还没起床。汉王即闯入他们的卧室,夺走他们的印信兵符,用指挥旗召集众将领们,调换了众将的职位。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道汉王来了,大吃一惊。汉王就夺了两人手下的军队,即命张耳去巡行收集兵员,守备赵地。授韩信相国的职位,让他集结赵国尚未征发的部队去攻打齐国。汉军将领们陆陆续续地从成皋逃出,继续追随汉王。楚军于是便攻下了成皋,接着又打算西进。汉王即派兵在巩县抵御楚军,使他无法西进。

【解析】荥阳一直被楚军围困,成皋因为守军跟刘邦去了武关,所以被攻破了。这次项羽再来,知道刘邦夺回成皋后,就对荥阳进行了总攻。否则,成皋有刘邦军,绕开荥阳攻打成皋有可能被夹击。御史大夫周苛也在此战中丧生。项羽一开始对刘邦旧部还是采取招降策略的,周苛不投降,还辱骂项羽,这样的顽固派项羽自然不可能放回去。韩王信、孙赤都投降了。投降没问题,不投降就是死。很多领导人对于人才的要求就是“投降,给我活着”。但是,投降后还要看表现的,是真投降,还是委曲求全。《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有: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汉复立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天下定。韩王信官复原职了。而孙赤因为投降被免职了。根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记载:堂阳侯孙赤:以中涓从起沛,以郎入汉。以将军击籍,为惠侯。坐守荥阳降楚免。

人生和创业都是很艰难的。刘邦这次又很惨,只有他和滕公夏侯婴突围逃走了,北渡黄河去了赵国淮阴侯韩信那。至于刘邦夺兵权,他是怎么做到的?第一步,清晨自称使者,进入军营。但是,使者肯定是有人接待的,随意走动若是奸细怎么办?第二步,寻找内应。虽然精兵之前被调走了,韩信、张耳身边肯定安插有刘邦的耳目亲信,无论哪个朝代,这都是不用怀疑的。带兵的重臣一定会有人监视。第三步,通过内应夺取兵符。有了内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第四步,给张耳、韩信重新分配职务,这些军队就完全归刘邦指挥了。派兵抵挡项羽西进步伐。

为什么刘邦要夺兵权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史记中有另一个例子,汉文帝劳军: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这个时候,刘邦身边是没有近卫军的,又打了败仗。如果韩信、张耳真的有异心,杀了刘邦并谣传是项羽杀的,怎么办?不要说什么韩信身边的将领很多是‬刘邦的忠臣,将领是,但士兵不是,士兵只听军令。而且,刘邦能把自己的安全寄托给别人的忠诚么,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才是最好的方式。正如‬当下‬,没有‬人‬把‬自己的‬幸福‬寄托‬给‬婚姻‬与‬他人‬‬,而是‬自己靠‬能力‬‬争取‬幸福‬。

【原文】秋,七月,有星孛于大角。临江王敖薨,子尉嗣。

【翻译】秋季,七月,有异星出现于大角星旁。临江王共敖去世,他的儿子尉继位。

【解析】星孛是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古人相信天象有预示作用。刘向《洪范传》曰:彗者,去秽布新者也。此天所以去无道而建有德也。《西汉词圃》曰:项籍之败,星孛大角。暗示刘邦将取代项羽。

【原文】汉王得韩信军,复大振。八月,引兵临河,南乡,军小武,欲复与楚战。郎中郑忠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将军刘贾、卢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而已。楚兵击刘贾,贾辄坚壁不肯与战,而与彭越相保。

【翻译】汉王得到韩信的军队后,重又士气大振。八月,领兵来到黄河岸边,向南驻扎在小修武,想要与楚军再战。郎中郑忠劝阻汉王,让他高筑营垒、深挖壕沟,不要与楚军交锋。汉王听从了他的计策,派将军刘贾、卢绾率步兵两万人、骑兵几百人,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协助彭越,烧毁楚国积聚的粮草辎重,以破坏楚国的后备基础,使它无法再给前方项羽的军队供给粮草。楚军进攻刘贾,刘贾总是坚守营垒不肯与楚军接战,而与彭越相互呼应救援。

【解析】刘邦不懂军事,所以后面韩信说他最多只能带十万人马,可以当将军,不能当元帅。面对项羽,刘邦一开始的想法居然是正面对决硬碰硬‬,速决战正是远征的项羽期待的。幸好,刘邦善于纳谏。郎中郑忠提出来坚守奇袭粮草后,就同意了。而刘贾、卢绾则绕道协助彭越,破坏楚国粮草供应。刘贾据守营地,固守根据地的楚军又无法击败刘贾,使得项羽面临不得不退兵的局面。

【原文】彭越攻徇梁地,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九月,项王谓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即汉王欲挑战,慎勿与战,勿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羽引兵东行,击陈留、外黄、睢阳等城,皆下之。

【翻译】彭越攻夺故梁国的土地,攻下了睢阳、外黄等十七个城邑。九月,项羽对大司马曹咎说:“谨慎地把守成皋!即使汉军要来挑战,你也千万不可应战,只须不让他能够东进就行了。我十五天之内必能平定梁地,再与你汇合到一起。”项羽随即领兵向东进发,攻打陈留、外黄、睢阳等城,都攻克了。

【解析】睢阳、外黄对于项羽来说很重要,存在被人腹背夹攻、粮草被断的危险。所以,项羽需要平定梁地。这个时候,项羽还不吸取教训,用错了人,用曹咎守成皋。在项梁项羽叔侄还没有起义时,项梁曾因触犯刑法被抓,这时项梁委托曹咎写信给栎阳令司马欣,抵过了项梁的罪,因此受到项氏的信任,虽然能力不强,但因为对项氏的绝对忠诚而被项羽重用,官至大司马,封海春侯。项羽只知道曹咎打不过,以为能守住。事实证明,他错了。

【原文】汉王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距楚。郦生曰:“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王从之,乃复谋取敖仓。

【翻译】汉王想放弃成皋以东地区,驻扎到巩县、洛阳,以抗拒楚军的西进。郦食其说道:“我听说'懂得民以食为天这一道理的人,帝王的事业可以成功’。治理天下的国君把百姓当作天,而百姓则把粮食当作天。敖仓,作为天下转运粮食的集散地已经很久了,我获悉那里贮藏的粮食非常之多。现在楚军攻下荥阳,竟然不坚守敖仓,而却领兵东去,只派些因获罪被罚充军的士兵分守成皋,这真是上天对汉军的帮助啊。目前楚军容易攻取,汉军反倒退却,自己贻误有利战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个过错!而且两雄不可并立,楚、汉长久地相持不下,使得海内动荡不定,农夫放下农具停止耕作,织女离开织机不再纺纱织布,普天之下民心惶惶没有归属。因此希望您赶快再度进兵,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扼守住成皋的险要,断绝太行的通道,在蜚狐隘口设防抵抗,把守白马津,向诸侯显示汉军已占据有利地形能够克敌制胜的态势,这么一来,天下人便都知道自己的归向了。”汉王接受了郦食其的建议,随即重又去谋取敖仓。

【解析】刘邦不懂军事再次得到体现,居然想放弃成皋,幸好郦食其劝阻了。郦食其不仅是游说家,还有战略头脑。当下汉军则一直被动士气比较弱,而恰好楚军需要攻击彭越巩固后方,正面没有派重兵防守,这是扭转士气和战局的机会。放弃成皋的弊端有:一是错失了可以打胜仗的战机。二是敖仓的粮食和成皋的地利对于占领方都是优势。三是对国际统一战线的影响,正如当年中国抗战争取国际援助需要一场大胜,刘邦也需要一场胜利赢得友军的信心。

成皋又名虎牢,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荥阳汜水镇西行,过汜水河,即为虎牢关。宋杰先生《先秦战略地理研究》指出,先秦时期横贯东西的陆路干线只有三条:
1、晋南豫北通道 由陕晋边界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沿中条山北麓东行,从轵(今河南济源)穿过太行山麓南端与黄河北岸之间的狭长走廊,即可进入河内,来到赵都邯郸所在的冀南平原。走廊的西端为太行第一径,古称轵道,山险路狭;东端是宁邑(今河南修武),战国时属魏。2、豫西通道 自咸阳渡过渭水东行,在潼关进入豫西丘陵山地,沿黄河南岸经函谷、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抵达崤山,分为南北二途,南路沿雁翎关河、永昌河谷隘路东南行,再沿洛河北岸达宜阳,东行至洛阳盆地;北路沿涧河河谷而行,经硖石、渑池、新安抵达洛阳。东过巩、成皋、荥阳的低山丘陵,便进入豫东平原。韩都新郑、魏都大梁俱在邻近。这条通道还可以由洛阳北渡孟津,过黄河经温、轵,入河内,武王伐纣时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而他灭商后即由朝歌南下至管(今河南郑州),再穿过豫西通道回到关中。这条道路是我国先秦时代东、西方联系的主要交通干线。3、商洛、南阳通道 由咸阳沿灞水、丹水东南行,穿过秦岭、商洛山区,经蓝田、商县、丹凤,在今陕、豫、鄂交界处出武关,进入楚国的南阳盆地,东行至宛(今河南南阳)后,南下穰、邓,可达楚都郢城所在的江汉平原。自宛东行夏路,出方城,又能进入华北平原的南端,即汝水、颖水流域,北上到达韩都新郑,东进便是楚国名都上蔡、陈。

1、3两条通道均有山河之险,道路曲折,行军困难,在古代低劣的技术条件之下,对于行军、给养的运输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豫西走廊的优势就在于其一马平川,大军可以迅速进发。由于豫西走廊的地形优势并不像晋南豫北通道、商洛南阳通道那么显著,历代对此采取以重兵坚城的方式进行防御。其通道西端是函谷关,东端为荥阳,沿路的函谷关、洛阳、成皋、荥阳均是雄关重镇。成皋、平皋、荥阳这三座重城互为犄角还可以形成纵深防御体系,互为犄角。

【原文】食其又说王曰:“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于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

【翻译】郦食其于是又劝说汉王道:“目前燕和赵都已平定,只有齐尚未攻克。而今齐的田氏宗族势力强大,以东海、泰山为依靠,黄河、济水为屏障,南面临近楚,百姓多狡诈善变,您即使派遣几万人的军队去征伐,也无法在一年或数月的短时间内攻下。为此我请求奉您的明诏前去游说齐王,使他归顺汉国,而自称是东方的藩属国。”汉王说:“好!”

【解析】齐国不易攻取,项羽远征最后还是无功而返。于是,郦食其打算通过外交手段争取齐国作为盟友。

【原文】乃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天下何所归?”郦生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事归于汉天,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破北魏;出井陉,诛成安君;此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可得而保也;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先是,齐闻韩信且东兵,使华无伤、田解将重兵屯历下,军以距汉。及纳郦生之言,遣使与汉平,乃罢历下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为乐。

【翻译】汉王即派郦食其去劝说齐王道:“大王您可知道天下的人心所向吗?”齐王说:“不知道啊。天下人都归向哪里呀?”郦食其说:“归向汉王!”齐王道:“您为什么这样说呢?”郦食其说:“是汉王率先攻入咸阳的,但项羽却背弃先前的盟约,让汉王到汉中去作王。项羽随后又迁徙并杀害了义帝。汉王闻讯,即调动蜀、汉的军队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责问义帝的下落。同时收集天下的兵员,扶立诸侯的后裔,降服了城邑就把它们封给有功的将领作侯王,获得了财物就把它们封赐给手下的士兵,与天下人同享利益,因此豪杰英雄和贤能才士都乐意为他驱使。而项羽有违约背信的恶名及杀害义帝忘恩负义的罪责;且对人家的功劳毫不记在心中,对人家的过失却总是耿耿于怀;将士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陷了城镇得不到赐封,不是项姓的人就没有谁能够当权主事;致使天下人都反叛他,贤能才士都怨恨他,无一人愿意为他效力。所以天下大业将归属汉王,是可以坐着就算定的啦!汉王从蜀、汉出兵,平定三秦,渡过西河,打垮北魏,出井陉,杀成安君陈馀,这些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仰赖上天降下的洪福啊!现在汉军已经占有了敖仓的粮食,扼守住了成皋的险要,控制了白马津,断绝了太行的山路,设防在蜚狐隘口。依此形势,天下诸侯后来归服的当会先遭覆灭的命运了。大王您若抢先降服汉王,齐国便可以得到保全,否则的话,危亡的结局片刻就会到来!”在此之前,齐国听说韩信将要领兵东进,即派华无伤、田解率重兵驻扎在历下,以抵御汉军。待到齐王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派使者与汉王媾和后,齐王便解除了历下城的战备防守,与郦食其天天纵情地饮酒作乐。

【解析】郦食其说齐王也是一个经典典故。为什么齐王可以被说服,一个是看他想要什么。一个是看楚汉谁强。作为王室后裔,齐王就想固守齐国,并不想争霸天下。而刘邦和项羽的对比使得齐王相信跟着刘邦,自己的利益不会受损。这也是黥布会帮助刘邦的原因。而项羽曾经的所作所为则为自己埋下了祸根,不重承诺不守约定,任人唯亲,六国后裔利益得不到保障。刘邦占据敖仓、成皋,则项羽向西进攻受阻;守白马,杜太行,距蜚狐,赵国土地也被刘邦占据,占据这么广的土地,天下迟早是刘邦的。外交获得成功后,郦食其没有回到刘邦那,而是与齐王天天饮酒作乐,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是齐王不放人,拿他做人质,还是郦食其以身为饵,自己不想回去?这就需要回到上文,郦食其对齐人的评价是人多变诈。这样的盟友可靠么?齐国最多是坐山观虎斗,和现在不会有变化。

【原文】韩信引兵东,未度平原,闻郦食其已说下齐,欲止。辨士蒯彻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以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遂渡河。

【翻译】这时韩信领兵东来,尚未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得齐国归降了,便想停止前进。辩士蒯彻劝韩信说:“您受汉王诏命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是另派密使去劝降齐国,难道又发出了诏令命将军您停止进攻了吗?您怎么能不继续前进了呢?况且郦食其这个人,不过是个说客,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驶入齐国去鼓弄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凭此便降服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而您统率着几万人马,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余座城池。这样看来,您做大将军几年,反倒不如一个书呆子的功劳大了!”韩信因此同意了蒯彻的意见,随即率军渡过黄河。

【解析】刘邦派韩信军事进攻,派郦食其外交谈判,两种方案同时进行确保正常很正常,不能寄希望于某一种方案成功。韩信已经知道了齐国投降的消息。按理说,刘邦应该也知道了,但是没有下达撤兵的军令。这就需要韩信来判断要怎么做了。现在这种情况是否达到了刘邦的既定战略?恐怕没有。但继续进攻会违背道义。这个责任只能是韩信来承担。郦食其看到了刘邦的意图,但不能明说刘邦要韩信承担骂名,而是从韩信的立场出发,从功劳的角度出发劝他继续发兵。

【原文】四年(戊戌、前203)冬,十月,信袭破齐历下军,遂至临淄,齐王以郦生为卖己,乃烹之;引兵东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田横走博阳,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于胶东。

【翻译】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冬季,十月,韩信打败了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煮杀了他。然后领兵向东逃往高密,派使者到楚国去请求救援。田横这时逃奔博阳,守相田光逃奔城阳,将军田既驻扎在胶东。

【解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为什么郦食其不劝韩信退兵?两国达成了联盟,韩信退兵不是更符合道义么?他应该骂韩信不讲道义的。没有,反而是拒绝齐王劝韩信退兵的提议。是郦食其知道自己的劝说没有意义,所以争取最后的尊严么?郦食其曾帮刘邦拿下陈留。“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纵然是好友,为了刘邦的利益也是可以牺牲的。韩信牺牲郦食其他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从郦食其最后说的“办大事的人不会谨小慎微,有高尚道德的人不回避别人的责难”,结合‬周苛‬宁死不降‬,更大的可能还是他是自愿成为诱饵,故意让齐国放松警惕。

(0)

相关推荐

  • 【韩信之死(一)】/ 刘公明​

    韩信之死(一) 刘公明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很快强大的秦王朝被推翻了.此后楚汉战争爆发了,韩信投靠当时势力最大的项羽,被任命为执戟郎中,就是护卫亲兵.韩信曾向项羽进言献计献策,遭到项羽的鄙视.白眼. ...

  • 楚汉荥阳成皋对峙阶段,虽然刘邦在正面战场很狼狈但其战略上占优

    楚汉战争的关键对峙时期,也就是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一线的对峙阶段,从汉二年至汉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3年,大致两年多的时间,从京索之战,汉军在荥阳稳住阵脚一直到韩信彻底平定齐地,刘邦一直 ...

  • 韩信坑队友,听信小人之言出兵破齐,却害苦了郦食其

    灭赵收燕后,韩信的下一个目标便是齐国,但是同样觊觎齐国的还有郦食其,郦食其不甘于只做辩士,也想立功建业,对于只会耍弄口舌的郦食其来说,当下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抢在韩信之前劝降齐国.于是郦食其求见刘邦, ...

  • 悼武王吕泽列传(初稿)

    悼武王吕泽者,单父人也,吕后兄.高祖为布衣时,吕泽从高祖游,相爱,以妹嫁焉,生鲁元公主.孝惠帝.高祖以吏事亡匿山泽间,吕泽时往从焉,劝高祖举兵击秦.高祖曰待之,圣人当起东南间.不一年,陈胜吴广发矣.秦 ...

  • 高帝纪(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读通的价值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

    <资治通鉴>从成书之日起,就被确定为"帝王教科书",管理专业书.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们读通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柏杨在<白话资治通鉴>序言中说:&quo ...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01

    自己和前言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资治通鉴>为宋代司马光在官场失意时所著,总结了战国至后周的政治经验,因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 ...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34

    [原文]王陵者,沛人也,先聚党数千人,居南阳,至是始以兵属汉.项王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 ...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33

    [原文]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 ...

  • 皮囊读书笔记,当没有倾听者时,它就是伙伴

    当没有倾听者时,你就与书对话,它就是你的伙伴. 书的前半段,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叫皮囊,皮囊应该写的是,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从前面几章阿太和父亲的皮囊中似乎领 ...

  • 《大江东区》杂谈,读书笔记

    雷东宝出监狱,对小雷家重新安排,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把小雷家镇政府所有制.对于人物的安排,士跟是不敢再用了,让红伟远走,隔了一大领军人物,提了一个后期新秀,让背后的一堆后期新秀站到了他队伍中,这就是权 ...

  • 读书笔记|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俄国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

    昨天看毛选的时候,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其它国家都没有社会主义革命? 一股君想到了三方面的因素: 1.俄国在西方列强中,本来就是较弱的一方,国内的资产阶级力 ...

  • 《游戏学》读书笔记(北大网研中心)

    《游戏学》读书笔记(北大网研中心)

  • 内在动机 读书笔记(非常不错)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很薄,但是分量很重.它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这本书叫作<内在动机>.   它的推荐人是我非常尊敬的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彭凯平教授说,"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