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点赞和表情,我们也许该好好学学说话
一个学期忙,到校几次,处理了一些杂事,一直没空跟同学们交流。这几天假期,有了时间,就想多跟同学们聊聊,我很主动,但发现好像选错了频道,怎么都对不上点。
说了半天,没人搭理。
我说的不对吗?好像也没有错,果真错了,可以反驳啊!
任凭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慢慢知道了,孩子们一是不想说,二是真的不怎么会说话。
一岁娃都会说话了,大学生能不会说话吗?
当然不是全部不会说话,但大多数不会说话。
还有一些会说话的,看到大家都不说,也就不愿意说了。
后面有例子。
如果放到往年,年假忙啊!走亲访友,没准还喝上两杯,醉醺醺的,没空说话就情理之中了。
这个假期不一样啊!哪里都去不了,在家闷着,又不说话,不会闷出病来吧!
大概是我多心了,同学们或许有剧可以追,有游戏可以玩,闷是不会的。
但依然不会说话。
这是事实。
这个假期,我们有一个作业是送祝福,把祝福应恰当的方式送给应该送达的亲朋好友,我把自己的新年祝福创意提前分享给了同学们,希望能给点儿启示,激发出一些灵感。
有收获吗?不能说没有,很少很少。
有同学通过录制的视频给我拜年了。但也不是那种很优美画面的,就一段说话的视频而已,这已经是最具创意的了。当然,我也没有收到几份祝福。
年三十的晚上,群里刷屏的那句包含深情但俗不可耐的“过年好!”
少有新词,我分明看到的是一群鹦鹉。
完全不像一个高知群体的群,一点儿文化味儿也没有。
除夕晚上在群里放了一个大红包,用了成语接龙的模式。结果到了“盗亦有道”,又不想绕不出去了。结果是红包竟然有了结余,第二天给退回来一些。
初三早上,传来坏消息,科比乘坐的直升机坠机,和二女儿一起双双身亡。作为他的球迷和曾经用他做案例教育学生的我,自然要发个朋友圈和空间说说悼念一下。
发这些是作为纪念,肯定也引来关注,也希望有人关注,但关注的方式对吗?
手机不停地震动,看到:
丁一“如花朵般妖艳地赞了我”
王二“漂亮地赞了我”
张三“美美地赞了我”
李四“开心地赞了我”
王五“幸福地赞了我”
郑六“国家如此强大富饶,必须给他点个赞赞了我”
……
这真是无语了,赞就赞了,还带着这么复杂的情感?
孩子提醒我,这是QQ随机分配的形容词,别当真。
用QQ已经20多年了,我岂有不知?但真的让人不舒服啊!
我也许不该当真,但不代表所有人不当真啊!
如果这个人是你未来的上司呢?
所以,点赞要慎重。
其实QQ空间我不常用,我们这个群体用的更多的是朋友圈。在微信朋友圈里,我接受点赞,也会给别人点赞。也常常用表情来表达情感,现在微信的表情包越来越丰富了,但也得慎用,真正遇到别人发了不幸或悼念类的消息,要么别管,要么发个“祈祷”的表情,而直接送上一句暖心的安慰,不是更好吗?
正确的回复方式应该是这样:
管理学院人管18-1于杰 :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盲风怪雨,世事无常。
18-能动-李鹤遥 : 时间终将流逝,传奇永不落幕。
15金融王子正 : 也是我每次想放弃却又坚持下去的动力
19_淄博_刘美雪 : 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知道你只是去远行,不问归期。
借着这个话题,想和同学们讨论一下黑曼巴精神。
发起语是:
他对篮球的热爱和投入历史第一
他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天下唯二
他的球场谢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声明:这段话也不是我创造的,是我从朋友圈借来的。
接茬的,只有李鹤遥同学。
无语凝噎,只是讲不出再见。
然后,其他人就“无语凝噎”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个假期,群里最多出现的是“收到”,今天统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关情况,“**在某地家里,无症状”,持续刷屏。我认为,屏幕上最该出现的,应该是有价值的表达,这种信息,交给问卷星和在线文档就可以了。
春节前,我在汇报工作时,说我们学生的一些标签已经贴上,现在看,有点儿吹牛了,有些标签已经贴的比较结实,“能说”这一类的还没贴紧!因而,“能说”的训练,不能停下,今后演讲,分享等活动不能少,日常工作中的“活动感悟与分享”也得坚持,说的多了,自然就会说了。
不思考,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不张口,是说不出来的;不动笔,是写不出有条理性文字的。这三“不”克服不了,“能说”的本事长不了的。
能力都是逼出来的,狼性也是训练出来的。
在狼性培养出来之前,用鞭子赶是必须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每一位能动学院的老师,都要做好执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