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北上广的大医院还是有编制的家乡小医院 | 位置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我宁愿在北京吸雾霾在大医院里跑断腿,也不愿意靠关系回到家乡的市医院抱着编制混吃等死。” 

我闺蜜这么跟我说。

常常有很多护理毕业生问我,我是留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找一个有着“国际化”“JCI”光环的大医院,还是回到我的五线城市安稳的度过余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选项背后有什么。

一线城市的大医院,意味着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打拼,高额的房租,一两个小时的上下班路程,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呛人的雾霾,还有可能奋斗一辈子也买不起的房子,以及,嫁不出去的自己。

家乡的小医院,意味着编制(现在很多也只是人事代理),托关系进到一个轻松又赚钱的科室,有房住有车开,也可能不久之后就能进入一段平淡的婚姻生活。

但这就是两个选项的全部吗?当然不是。

北上广的大医院还意味着,一线城市是人才和信息聚集的中心,而一线城市的医院也自然有着最优秀的人才,技术以及信息资源。新的医疗技术,方法,和理念从这里传播,迅速演化,这里看得到未来的趋势,也是造就健康领域人才的摇篮。

而在三线五线城市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哪怕是某大学附属医院,某市中心医院可能在各方面都和一线城市的资源无法企及。当一二线城市的医院早就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护士进病房,药物自动配送等等;三五线城市的护士还在每天补着病人的手写护理病例,核对着病人手写的手腕带,病房里的病人喊了千百遍护士还没有来。

医院人才的素质也是二者的关键区别所在。拿我自己亲身工作经历为例,我曾在一二线城市的一家JCI医院工作,在手术室里,医护工作人员很多时候在讨论的是国际先进的某手术技术,或者Science上新发表的某篇论文你怎么看;而回到家乡的市医院手术室里听到最多的是黄段子。

站在信息链的中心,得到的机会自然不一样,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的要求也会大不相同。

这就好比在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大家都谈论的是这道题如何解,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每个人都想着努力学习,要偷偷的追上同桌的成绩。而在非重点的学校里,学生在说的是“放学了别走,我们去某某班教训某个同学。”当然这个比喻并不一定恰当,但从优质资源的分配来看,这就是社会的常态。

再说一个例子,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微信,许多医院工作的伙伴会问我“我们医院英文交班,我想提升下英文应该如何入手?”或是“我想参加我们医院一个国外交流学习的项目,我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考到雅思6分?” 而这些护士同行大多来自一二线大医院。出于好奇,我也问过我在家乡医院工作的同事,他们的回答也言简意赅:“这些都没用”。

我身边也有许多在小城市医院工作但是非常优秀上进的护士,但他们都过得非常痛苦。

很多人都是“破窗理论”的践行者,而中国的“随大流”的传统也让那些在小城市医院复杂的人际网中奋斗的护士显得尤为挣扎。好像努力提升自己,积极工作就是异类,和同事聊八卦才能融入科室氛围之中。我也收到过很多次这样的信息“我想考研,想出国,我想多补充一些专业知识,但我同事下班都去逛街了,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在学习。”也收到过这样的苦恼:“我的室友都在打游戏,我不好意思读英语。”每次收到这样的信息我都只想说一句话:“十年后谁痛苦谁羞愧“。

你所处的位置往往决定了你的机会和方向,甚至决定了你的格局和认知。你在哪儿,比你做什么更重要。优秀的人总是最先发现变化,并做出快速的应对反应。而最害怕的是外部环境早已经改变,我们却还坚持着过去的认知和行为。

就像是大家把“护士”和“稳定职业”画了“=”,是不用风吹日晒最适合女孩子的职业。但其实这种认知早已不适合现在快速发展的医疗环境。大城市的大医院的护士都忙着精进自己,学习管理学,提升领导力,研究怎么发表SCI,每天准备着全英的护理新进展的PPT。而没有危机意识,仍然幻想自己抱着“铁饭碗”的护士,早晚都会被淘汰。

这里我们并不是以偏概全,否定所有小城市的医护工作者。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依旧有许多致力于奉献家乡的优秀人才坚守着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但我们要说的是,如果能抛开价值观以及信息上的偏倚,让更多优秀的人挽起袖子大展拳脚,而不是畏手畏脚,那我们的地方医疗系统是否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也是我们的愿景。

你可能也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为了去看樱桃小丸子,我要去日本做护士

离PTSD最近的群体竟然是护士自己 | 我们可爱又强大,我们并非脆弱

“去985学护理,这真的好吗?” 美国顶尖学府护理学博士这样说

中国护士和国外护士差的是什么?我鼓足勇气写这篇文章希望说一点实话

【护理原力读书会】护理阅读工具及方法类分享 | 给想要变得优秀的你

0.1元邀请您参加

【护理原力英文原版广播-听力挑战100天】

扫描下图二维码

与351位护理同行共同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