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一朵凋零的花|瓦茨拉夫广场上躺倒的十字架

从慕夏博物馆出来继续向东南方向走,到Jindřišská街向西,很快便来到瓦茨拉夫广场。我们先去对面的Vodičkova街36号,看看大卫·切尔尼的另一怪诞的雕塑。之前我们看过他的两件作品都在大街上,这回则是在被称为卢策纳宫的建筑内。其实这幢建筑本身也很有来头,它是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的爷爷投资兴建的,由捷克最早推广钢筋混凝土建筑的Stanislav Bechyně(1887-1973)设计,1921年建成,是布拉格首批钢筋混凝土建筑之一,属于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结合的风格。建筑内有多功能大厅、电影院、餐馆和咖啡馆等,不过吸引我们的还是长廊里大卫·切尔尼1999年创作的《马》,这位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家在雕塑中让圣瓦茨拉夫骑在倒着的马肚子上。这几乎是对这位捷克古代圣人的一种颠覆,或许代表新生代艺术家对传统的不屑,或许是对保守势力表面强大实则举步维艰的嘲讽,或许只是艺术家对经典形象的调侃,或许什么都不是,仅仅为了引起争议,至少它让我们记住了大卫·切尔尼的名字。

回到瓦茨拉夫广场,说是广场,其实它更像一条大街。这种中间步行两边走车的设计让我想起了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街,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步行街上主要是花坛而非店铺。这个地方最早叫马市广场,1348年查理四世创建布拉格新城时,曾开辟了几个露天市场,其中之一便是这个马匹市场。当时在市场的东南端有个新城的城门,叫马门。1678年在广场中央摆放了由Jan Jiří Bendl制作的圣瓦茨拉夫骑马像。1848年民族复兴运动期间这里被提议更名为瓦茨拉夫广场,但是同一年雕像因影响交通而被移到了当时的马门上,1875年城墙和马门全部拆除,雕像被移至高堡。

现在马门的位置修建了捷克国家博物馆,博物馆正前方树立起Josef Václav Myslbek(1848-1922)重新设计的圣瓦茨拉夫骑马像。

雕像上方是圣瓦茨拉夫骑在马上高举旗帜,下方四角的人像分别为左侧的圣鲁德米拉和圣艾格尼丝(Anežka Česká,奥托卡一世的女儿),右侧的圣普罗科普(Prokop,捷克首位本笃会修道院院长)和圣阿达尔贝特。整个基座为Alois Dryák(1872-1932)设计,上面刻着“Svatý Václave, vévodo české země, kníže náš, nedej zahynouti nám ni budoucím”(圣瓦茨拉夫,捷克公爵,我们的国君,不要让我们毁灭他的未来)。

在这个广场上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1918年10月28日,捷克作家阿洛依斯·伊拉塞克(Alois Jirásek,1851-1930)在圣瓦茨拉夫雕像前宣读了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宣言。1969年1月16日,查理大学学生杨·帕拉(Jan Palach,1948-1969)在广场上自焚,抗议苏联在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同年2月25日,另一名学生Jan Zajic(1950-1969)也在这里以同样的理由自焚。我们在广场上找到了他们两人的纪念碑。

我无法评价他们的行为,毕竟是两个年轻的生命,一个21岁,一个年仅19岁。布拉格给予了他们很高的地位,之前我们去过的鲁道夫音乐厅对面的广场被命名为杨·帕拉广场。在国家博物馆门前的步行道上有一个躺倒的十字架也是纪念他们两位的。十字架上两支凋零的红花让人想起两个逝去的生命,以及那些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