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治水名人——李冰
简介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前235年),号陆海,一说为今山西运城人,战国晚期著名政治家、水利家。秦昭王末年为蜀郡守,主持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惠及后世,被川渝一带民众奉为水神,尊为“川主”。
治水名事
李冰主政蜀郡时,发现蜀地(今四川)岷江流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治蜀先治水,于是李冰在蜀地大兴水利。最令人称道的壮举是“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于成都之中”,即按照师法自然的原则,利用山势、地势与水势,因地制宜地修建了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古称湔堋、都安堰、金堤、楗尾堰等,渠首工程位于今岷江中游成都平原的顶部灌县(今都江堰市)玉垒山处,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规模宏大,位置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运三种功能,使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一跃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据载,李冰还主持兴建了其他水利工程。如:在南安(今乐山市)沫水上“凿平溷崖,通正水道”;疏通汶井江(即文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县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河道,发展航运和灌溉;穿凿广都(今双流县)盐井和修筑陂池,收盐矿和农田灌溉之利。
后世评价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西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晋·常璩《华阳国志》
江水东以广都县,李冰识察水脉,穿凿盐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