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光缙、娄先淮父子记

文/炎月

在娄化里四甲,坊间常流传我烈祖光缙、天祖先淮父子发家之传奇,然由于众口难叙一辞,版本甚多,谁真谁假,焉能分清?

今见族中子弟各散四方,恐祖辈之往事渐被遗忘或被胡乱猜测,遂觉双肩责任重压,需借一笔以卸之。

光缙祖系老四房学周祖之长子,配梁氏,原住黄坪染房。因在家中居长,为了生计夫妻二人到生村为当时的财主郑家帮工,长住生村干洞湾岩洞,以方便驱赶猴子,减少对庄稼的损坏。

由于夫妻二人品性极为忠诚,勤劳,朴实,在做工之余不忍一粒粮食被遗忘,经常在空时持筺收集未采尽的黄豆,胡豆,玉米,并把这些上交东家郑氏,郑氏有感光缙祖之忠诚,又见有几个孩子年幼,便奖赏他们作为家用,并叮嘱他们只要认真工作,以后收集的这些未采尽余粮不用上交。光缙祖夫妇感动莫名,工作上更加严谨,卖力。

在每年收完庄稼后,闲时收集的豆子等也舍不得浪费,总拿到集市售之。就这样年复一年,加上孩子大了也去帮工,我祖竟也小有余钱,渐开始置业团田(那时那里还一片荒凉,少有人居,因我祖买来开荒修田,且建房于一块新挖团田边,故名曰团田)。

是以得在住多年岩洞之后,为全家谋得一容身之所。

光缙祖定居团田后,他的三个儿子先溏,先河,先淮得以与父母共同居住,从此不再风餐露宿,三子均勤劳,忠诚,务实,助父母开荒修田屯土,家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到他们都成家立业之时,田产涵盖团田全境及茶园,生村很大一部分,家族之富已初显。当时在团田更有猪牛散放十天也不出界之盛况。

所谓树大要发丫,儿大要分家。三兄弟皆成家后,光缙祖已年迈,为子孙长远计,必妥善分好家。

当时生村在岩下,团田茶园在岩上,岩上土地多,房屋已建好。生村在岩下,土地少,且未建有房屋。经考虑再三,两子居团田,一子居生村。居生村由大家庭统一支出购屋基,房子自建。

为公平起见,采用抓揪方式解决,先溏居长,抓揪两次后都抓到生村,心中失落,想到生村喂养畜禽皆不方便,是以愁容满面。先淮见长兄如此难受,想到自己年轻些,理应承让兄长,便主动提出与先溏交换,先溏闻之,转忧为喜。就这样,分家一事便尘埃落定。

先淮决定居生村后,立刻着手挖地基建房,由于那时生产力落后,全靠劳力行之,先淮及妻张氏便只好日以继日地工作,无暇顾及其他。

但令先淮好奇的是,每天太阳落山前,在屋基后的那块土总能见一群白色的小鸡在那里散放。先淮奇之,此处并无人住,又不是野外,何来的鸡娃,祖婆张氏责他大惊小怪,让他专心干活。

先淮祖便压下好奇心,不再询之,过了很多日,这群小鸡仍不见走,先淮心想,"那么一块方寸之地,难不成有什么稀奇?这群鸡在这里一直不走,哪来赁多食物?"遂决定一探究竟。朝小鸡聚集地挥锄轻刨,看到底有什么?

这一挖还真有东西露出来,一个完好陶罐,先淮祖打开一看,天呀,满满一罐银子,不知是何朝留下的,密封得很好,未见损坏。先淮祖正惊讶间,回头一看那群白色小鸡哪还有一丝影子?先淮祖兀自深思,难道这是苍天派使者指引我在此安居,兴家立业吗?

先淮祖很快在生村(阴阳封文笔朝天,现称老房子)建了一座四合院(现大致形状还在,很多被损坏),并育有德钦,德镛,德涪,德汉,德雍五子,其中四子德汉曾考取功名,称娄四老爷(居大地坪),曾任安顺普定审判长,其余四子居生村。均能承父业,家业愈加兴旺起来。

到解放前,先淮后人差不多将茶园,团田,生村土地及山林全置于名下,田坝,白坮也有部分,在柏芷山各置方竹林厂一间。其中犹以先淮次子德镛后人财富最多,家资之巨在当时可谓名震一时。其余几子也都有不错的家业,不得不说祖德之隆,子孙之踏实始终是光缙、先淮后人的福气与幸运。

虽然说时代变迁,祖宗靠豆子起家的故事已久远且模糊,但对于后裔来讲,牢记先祖之盛德,并将其忠诚,勤劳,节俭,务实的家风传承,却是一件必须去遵守且执行的基本操守,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我们固有的纯洁,抵制不必要的浪费是多么的紧迫,愿我的先祖之清魂安息,愿我的族人活得更精神。

族人义华于2020年6月5日

作者简介炎月:娄义华,笔名炎月,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桐梓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綦江区作协会员,1980年11月18日生于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镇。2020年秋出版发行诗集《淡香》。

《僰俗》征稿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