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禁忌里有一条:饭后一小时内禁止艾灸。这一点,很多灸友都知道。但是究其原因,还是有些人不明所以。
也有灸友留言问:我吃的不多,没觉得饱,那可以饭后艾灸吧?我们都知道,艾灸能行气活血,而吃完饭之后,人体气血大部分集中在胃里帮助食物消化,这个时候艾灸其它部位,胃的气血就不足了,不仅艾灸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容易诱发胃肠疾病,所以饭后一个小时内尽量不要艾灸,即便你只吃了七八分饱。
一般所灸之处,因为刺激缘故,气血会有所聚集。中脘在胃的中部,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提升胃气,从而加强了食物在胃内的消化,提高了消化效率。一些消化不良者,往往因为胃气不足,腐熟食物难以尽力,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餐后可酌情施灸中脘,以减胃之负担,加强胃的消化。也许有人要问了:饭后可否施灸足三里呢?足三里也是调节脾胃的大穴。没错,艾灸足三里是可以调节脾胃,但是脾胃强盛者可以,但初灸者或者脾胃虚弱较重者,不宜饭后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间有一条直达途径,灸足三里时,身体会调配一部分气血下行,这样会削弱聚集于胃的气血强度。
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中,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也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二是边吃边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灸。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但不建议喝绿茶、菊花茶等泄火的茶饮,除非出现了上火症状。一个穴位艾灸完毕,要轻轻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边位置,这叫封穴!很重要!封穴完毕后,要用衣物遮盖住艾灸部位,特别是秋冬季施灸,一定要避风避寒。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呢?一般建议灸后2-4个小时才可以洗澡,即使热水也不要很快去洗,因为热水有湿气,容易进入穴道和经络。有些人会出现灸后反应,如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大多数情况下是排病反应,但是也有的是灸错穴位或灸量多大或灸法不对引起的。建议初灸者灸量要小,循序渐进才好。且不要总是灸胸腹以上穴位,灸量大的朋友要记得多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下肢穴位来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温开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艾灸一定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艾灸的体位除了要适合艾灸的需要,还应注意体位的舒适、自然。一定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马上同房,这时的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你再同房,这个时候,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已经适合精子的着床和存活生存。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气息乱了,不仅艾灸效果不好,反而可能引发头痛。太饥、太饱也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陈年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艾护众生提醒您最好不要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当然,也有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施灸顺序,有的是先灸中脘,然后灸其它穴位;有的中气下陷者最后灸百会;有的患者是最后一定要灸命门的......因人而异、因病选择灸序,并不绝对化。最好的施灸时间就是白天,没有时间的也可在晚上施灸,但是最好晚上9点前施灸结束。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晚上施灸的人,不建议一边泡脚一边施灸,有湿气入体的可能,可以先泡脚后施灸。一般来说,不建议孕妇施灸,也不建议女性朋友经期施灸。但在临床中,也要根据具体体质和疾病来辩证衡量取穴,有的孕妇孕期内也施灸保胎、缓解孕吐、纠正胎位等。有的痛经女性在经期施灸缓解痛经,也有崩漏患者施灸止血等等。同样,也不建议心脏病患者自己施灸,特别是同时患有高血压或气血亏虚严重的患者,灸后可能心跳加快、心慌、胸闷等。但是,艾灸的确能治疗心脏病,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看取穴、灸量和体质等。所以,以上人群,可以灸,但需谨慎,最好就医辩证咨询和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