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11、人类文明的未来——终章
编者按:
这是我学习王东岳先生《中西哲学启蒙课》的最后一篇笔记,这门课精彩绝伦,但它并不直接产生实用的效用,是精神奢侈品。我推荐给在生存之上依然有知识渴求的同学们享用。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未来”。
王东岳哲学体系的核心叫做递弱代偿原理,我们在第四篇笔记中做过介绍。
我们曾经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当我们把观察尺度拉到宇宙级别之后,结论立即翻转。从原子到分子,到有机生大分子,再到多细胞有机体最后到高等生物,万物一系演化。我们看到越原始的物质,总质量越大,存在时间越长,也越稳定。我们称之为存在度越高。
后演物种的能力不断增强,不是它更加适应环境的原因,而是因为存在度递弱,为了补足丢失的存在度而发生的代偿行为。这与我们肤浅的主观直觉完全悖反。王东岳把万物一系演化,存在度不断降低,能力却不断提升的现象总结为递弱代偿原理。
他在写《物演通论》的时候,是不带任何目的性的,仅仅只是为了讨论传统哲学的遗留问题。一开始他并没有想过要用它来讨论人类文明的问题,而在理论完成之后,却导出了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解释,这完全是他这项研究的副产品而已。
人类是最后的高智生物
我们人类已经是万物演化的终末形态,在地球上肯定是不会出现比人类更高级的智能生物了。为什么?
之前我们说一个新物种要出现,需要有两个条件,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如今地球村,所有人类通婚,地理隔离彻底消失,使得任何基因突变都会被快速的播散和稀释掉。而且新物种出现需要有上百万年的突变积累,现在智人不过才存在了20万年,就已经快走到尽头了。
那我们之前节目中经常提到的基因编辑人和人工智能不就是下一个即将要出现,高于人类的智能物种吗?但是要知道他们比人类还要后演,可以断定代偿能力一定远高于人类,而存在度一定更加衰弱。
我们想,如果基因编辑技术普及是什么结果,那所有人都不敢正常生育,因为正常生育的孩子相比之下全部都是先天愚型,全部都是低能儿,所有胎儿都要接受基因编辑。但是技术一旦进步,那上一批基因编辑人立即就等于被淘汰,这就像是摩尔定律一样,越高级的造物,他的存在时间越短。看看我们抽屉里被淘汰下来的智能手机,如果它们不是手机,而是智能机器人和被基因编辑过的孩子,我们作何感想呢?
随着技术的进步速度快到,上一批的人工智能刚刚出产,新的技术就已经出现立即把这一批机器人给覆盖掉,迭代速度快到一诞生就被否定。这就进入到了一种方生方死的状态。存在度也就趋近于0。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明:很多人都觉得我们人类的智能可以不断的提高,我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在宇宙中驰骋,我们可以无所不能,而王东岳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因为递弱代偿这个天道存在,尽管我们可以发展科技不断的提到自己的代偿能力,但存在度永远都在不断递减的,直至方生方死或彻底绝灭。
外星人都去哪了?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一直见不到外星人?
著名物理学家,诺奖得主费米曾经提出关于外星人的费米悖论。大概意思就是说,一方面从概率上来说,宇宙中绝不可能只有人类一个高等生物孤独的存在。因为单银河系内,就是数百亿颗类地行星。而银河系不过是宇宙中数千亿星系中的一个而已。绝大概率宇宙中存在其他的高智生物。
另一方面我们再想,人类有思想有文字符号的文明才短短5000年。宇宙已经诞生了138亿年,宇宙大爆炸之后50亿年,就已经具备生命出现的条件了,也就是理论上来说,有的高智生物比我们早几十亿年就已经出现。那人类5000年的文明就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如果我们的文明是5万年,甚至5亿年,我们的能力将高强到何等地步?我们应该早就去到宇宙中的任何地方了。为什么那些能力强大的外星文明没有来地球上找我们呢?
费米悖论大概就是表达了这两个意思。
可见在宇宙中一定是存在一个什么样的法则,它像一个大过滤器一样的,阻挡了高智生物的星际往来。而递弱代偿就是这个法则,这个大过滤器。
人类今天太阳系都没有走出去,已经如临深渊之侧,可见即便是在几十亿年之前就有高智生物出现,但是他们的科技也就是他们的代偿能力也无法达到星际交流的地步,他们的存在度就已经趋近于0而灭绝或进入方生方死的状态,所以说万物的智能代偿都无法突破恒星系的距离屏障。这也就是为什么理论上外星高智生物很多,并且外星文明也高度发达,但我们却永远也见不到外星人的原因。
所以我们统治宇宙的幻象也是不切实际的。
情境评价
王东岳一再说,人类文明趋势不良,文明进程就是一个人性败坏与堕落的过程。这并不是一个哗众取宠,招致大家一片嘲笑的噱头。它是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和世界观,看待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自诩万物之灵长,处在自然界的最高端,王东岳则认为人类是宇宙物演的终末形态,代偿度最高而存在度最低,处于万物的最低端。
说人类文明是一个崩坏的进程,这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法接受的。说我们的生活幸福程度还不如古人?不如那些猴子吗?这怎么可能?在之前解读《人类简史》的时候我们说,在看待古人生活是否幸福这件事情上,我们存在一个深深的推论谬误,叫做推己及人,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生活,这是毫无意义的。
王东岳把这称之为情境评价,用自己的经验与直接感受对他人的处境做评价。其实我们根本就体会不到别人的幸福,我们只知道自己不想倒退回去做他们,更不想做猴子。
之前我们就说,我们今天现代人的生活,其实并非叫做物质生活丰富,而是生活成本提高了,我们连最基本的悠闲都丢失了,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深深的焦虑之中,我们反而觉得这是先进,并以此鄙视古人的落后,这就是典型的情境评价。
情境评价受我们的感官和生活经验所局限,这是一个极为狭窄且无法对照和判断的局限,以至于他根本无效。
王东岳说他在非洲见到马赛人按我们普世的标准来说穷的一无所有,他们住的泥房子要低着头才能钻进去,可是他们每天都在跳舞唱歌欢乐无比。而我们现代文明人,有谁是整天载歌载舞的?反而是整日奔忙,愁眉苦脸,到底谁才是幸福的,而谁又是不幸的呢?
追求科技进步,追求财富增长是今天文明的主旋律,可是递弱代偿原理却告诉我们,我们的知识总量越大,感知深度越高,越逼近真理,这代表着我们的代偿度高到极致,也就表示着我们的存在度越趋近于零。因此人类想要寻求长存,答案绝不在科学层面。
系统性危机
李鸿章曾说“中华民族面临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话极有分量。王东岳借用这句话说“人类面临自有文明以来未有的生死存亡之大变局”,我们所坚信的发展观进步论并不代表未来的。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操作失误造成的。而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去应对,这叫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没错吧?应该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王东岳认为,真相并非如此,实际情况是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在为未来更大的危机蓄积能量,是在促使下一次更大危机的形成。这叫做系统性危机。
我们看自己是怎么解决能源问题的,人类早年间用火,是烧柴,把植物中的碳直接释放,释放量等于自然界的回收量,自然循环是平衡的,所以空气不会污染,温室效应也不会发生。到了蒸汽机时代烧煤,煤是地下蕴积的碳,它原本不在大气圈的循环之中,现在把它调取出来,温室效应发生。后来文明进一步发展,内燃机时代我们烧石油,人类的自我感觉当然是进步了,但是碳排放量大幅上升。
我们依然不满足,我们用核裂变搞出了核电站,调出了质量中的能量,但我们却处理不了核泄漏的问题。有同学可能会说下一步我们的核聚变电站就非常干净,没有任何污染。但是它表面上没有污染,可氢核聚变反应需要上百万度的超高温,想要获得这样的超高温状态,需要用中子轰击的方式释放出能量,也就是等于说核聚变电站等于一个在不断燃爆的大型中子弹。稍有失控,必然是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我们之前说,人类文明的过程就是先释放一个小魔头,等他作乱了再释放一个中魔头去制服它,然后中魔头作乱再释放一个大魔头,直到魔影笼罩全人类。这就是系统性危机。
天下无义战
我们再来看人类文明发展伴随着武器的升级,所谓武器就是人类集团性自相残杀的工具。其中有一个现象,就是上一次战争末期发明使用的武器,必然在下一次战争的开端就被使用。
这很容易理解,在日俄战争之前,重机枪被发明出来,每分钟可以发射600发子弹,当时军事专家们认为这东西没意义,因为资源消耗太大。结果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人在阵地上架设重机枪,都不对着人开枪,而是相互交叉射击编织火力网,结果在一个山坡上就让日军抛尸5万以上。随后机枪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武器,以至于大家都只能挖战壕对峙,头都不敢抬。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时候,飞机和坦克出现。当时坦克每小时只能行进5公里,极为笨拙。而飞机是木制飞机,飞行员在飞机上用手枪相互射击。而就是这么糟糕的武器,后来,希特勒的闪击战,坦克集团军,加上飞机的立体战争,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
我们想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结束的?两颗原子弹。所以我们可以料定,下一次如果大战爆发,一定是原子弹互扔的局面。而核大战是没有赢家的,肯定是同归于尽,希望这样的恐怖平衡不会被打破。
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我们可以说“天下无义战”,我们总觉得人类的战争双方肯定是有正义与邪恶之分的,但是在生物界里,蚂蚁也是有战争的,可从我们人类的纬度看来,我们会觉得哪一方的蚂蚁是正义的,哪一方是邪恶的吗?
这无非就是一个生物现象,人类的战争也不过就是一个更暴烈的生物现象而已。无论我们动用多少的概念,赋予它怎么样高尚的意义,请记住“天下无义战”,它只能摧毁我们自己。
科学的戕害
我们再看科学的创新和进步,每一步都将未来形成戕害。
首先,这两年大热的话题,人工智能。之前解读和《未来简史》《必然》的时候我们都对人工智能做了详细的介绍,但其实每位作者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与未来展望都是很不一样。
当年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把人工智能技术分为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智能手机,汽车导航。随后是强人工智能,智能水平与我们人类旗鼓相当。再下一步就是远超我们的超人工智能。
而只要AI的智能水平与我们人类齐平之后,只需要三个半小时,就进入超人工智能阶段,然后迅速与我们拉开几十个智慧台阶。所谓智慧台阶,我们人类只比猴子高一个台阶,猴子比猪狗高一个台阶。我们想象一下,在一瞬间人工智能比我们人类高几十个智能台阶,它看我们比我们现在看蝼蚁都不如。
人们对于强人工智能的态度分为两派,超过一半的人像是库兹韦尔在内的都是持乐观态度,认为人类将从此进入永生和掌控整个宇宙的时代。而其他人,包括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和霍金在内的人持有悲观态度。
无论大家是乐观还是悲观,其实都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好坏的考量,我们需要一个基础理论作为终极标尺。而递弱代偿原理这把标尺被打造出来之后,王东岳可以断定是一个悲观的结局,机器人一定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我们将面临一个根本无法处理的天敌,它要对付人类比我们今天踩死蚂蚁都要简单。
在说生物技术,今天世界上很多的实验室在做细胞基因工程,而任何单细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菌都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地球上现存的病毒和细菌接触了上百万年,所以对其始终有效。即便是再恶劣的瘟疫爆发也绝不可能杀死所有人。同学们知道,当年欧洲人发现南美洲大陆,当地印第安人90%以上灭绝,被战争方式消灭的其实不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欧洲人带去了美洲从不存在的细菌和病毒,天花、鼠疫和霍乱等等。印第安人没有针对这些细菌的免疫反应屏障,才是他们大灭绝的最重要原因。
今天实验室中如果哪个细胞工程研制出了某种自然界从不存在的细菌,而他有正好是一个致病菌,万一它开始在人群中播散,整个人类的免疫系统都对其无效,它将带来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灭绝性瘟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突然爆发,这也是今天生物学界相当紧张的一件事情。
我们刚才简单提到的这些问题都不过是最尖锐、最刺眼的冰山一角而已。而且系统性危机的积累过程是非常温和的,直观感觉是我们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人类的智慧不足以觉察到它的远期效应。
这就像是典型的温水煮青蛙,很多人都说这个说法不成立,因为水温达到一定高度,青蛙就会跳出来,但是如果这个烧水的锅有地球这么大,甚至宇宙这么大,我们往哪里跳呢?
要知道,人类在原始时代,尽管看上去个体生存非常艰难,经常都吃不饱饭,但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来说是非常安全,并且在快速的增值与发展当中。今天我们高度文明,却面临灭顶之灾。
面向未来
当年老子最早的敲响了人类文明趋势不良的警钟,今天我们做大信息量的论证之后,递弱代偿发现这是一个自然律在人类文明中的继续贯彻而已,“人之道”是“天之道”的末尾代偿形态,递弱代偿万物同质,一系演化,存在度逐渐降低,代偿能力不断提高。它把人与自然统一,把人文学与自然学的鸿沟填平。
在王东岳的这门课程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了最多的篇幅,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中一颗在未来可能会发芽的种子,就像是古希腊哲科思维埋下了欧洲近代兴旺的种子一样,中国传统文化是未来文明再造的重要参考系。
虽然我们没法说明未来的文明社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他必须朝着延缓人类总体代偿度的提升,延缓人类存在度的快速下降,要朝着这个方向去构建,否则我们将难以生存。
《物演通论》中有句话叫做“人性是物性的绽放,人道是天道的赓续”。我们人类的感知,就是神经系统的生物电流而已,从物理感应,到扁形动物感性,到脊椎动物知性,到灵长动物理性,万物的属性增益,最终集合为人性。而宇宙物演的弱化演动变量,最终落实在我们人类身上。
老子认为人之道背离了天之道,人类文明违背天道运行,其实人道不过是天道的赓续,全然一脉相承。
我们说了这么多,王东岳并不是要讨论“人类末日浩劫”或者“有生必有死”之类的陈词滥调,他反而是想寻求人类未来生存的逻辑路标,这才是最深厚的悲悯情怀,尽管他看起来冷静的以至于很冷漠。
之所以要将递弱代偿原理引申到社会哲学的范畴,是要告诉我们人类仅有的两项生存手段,智能提升与社会进步,仅仅是飞蛾扑火的举动而已。
思想先于文化,文化先于制度。只有新思想,新文化的发生和弥散,才是未来新文明结构得以建立的先声与前提。人类文明是铺陈在思想通道之上的,文明只不过是智人的求存方式而已。
人类文化最重大的事情,一是给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宇宙观,能和未来的生存形式相匹配。二是为人类登上未来的生存格局提供新的普世价值,唯求生存。
中华的崛起,绝对不是经济的崛起和财富的崛起,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受到尊敬,一定是因为他的文化,中华民族近1000年来对世界文化几乎没有贡献,这是我们近代卑微化的原因,所以再造新文化才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最重要标志。
最后王东岳说,万物唯求存在,生存高于一切,人类好自为之。
见山还是山
好了,这就是我分享的《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的全部笔记。今天这期节目内容并不复杂,我就不再做总结了。
这一系列节目的更新,引发了很多听众的非议,表达出了很多的不解、不满与不削,这也难怪,越颠覆越反常识的内容,自然也越难以被人们所接受,而怀着开放心态听节目的同学,肯定会受到巨大的启迪,当然也免不了升起不少的疑问。
对此,我想借用佛教禅宗当中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见山是山,给书籍给知识赋予天然正确的属性全盘接纳与学习。
第二重,见山不是山,抱有批判性思维,用自己的知识去判断外来信息,能敏锐发现其中的错误,然后批评,排斥。
第三重,见山还是山,任何外来信息,都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对所有新观点知识都能看到它的局限性与价值之所在,并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加以利用。
我们读书和学习,不是为了要当一个评论家,无论当一个歌颂者与诋毁者于自己来说都毫无意义,尽管书的作者是某某专家、某某教授,但是拿在我们手中的这本书,不过就是服务我们自己的仆人而已。我不要注六经,赞美和批评都不是我的目的,我要六经注我,请赐我以智慧,认清知识的局限与价值,为我所用,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