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黄熙龄院士辞世,共和国今年痛别16位院士!

据@光明日报 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熙龄,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黄熙龄,著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原中央大学,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问总工程师,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大奖,中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提出了软土地基设计施工的“控制长高比组合单元法”,解决了沿海软土地区房屋大量开裂的问题,该方法编入国家规范沿用至今。解决了数十项重大工程复杂地基处理的问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网站资料介绍,黄熙龄,1974年主持编制中国性地基基础规范任务。从而结束了使用外国规范的历史。国贸中心大厦是按中国地基规范采用天然地基成功的范例。他1997年负责承担修订规范任务,调查总结了工程经验及科研成果,明确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及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及方法,提高了计算精度。总体上与国际水平相当,而实用性较强。该规范于2002年4月1日起批准为国家标准并开始执行。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他率队前往震害地区调查,对破坏后的建筑进行评价。确定堵河电厂地基基础均完好,可就地恢复。对天津地区房屋群桩基础检查后认为低桩承台良好的抗水平能力是未发生群桩震害的关键,没有必要进行抗震验算。对地下结构侧墙应进行侧墙水平承载力计算。上述结论节省了大量抗震加固费用,并用于解决毛主席纪念堂的桩基设计问题。这些结构见于唐山地震报告《地基基础震害调查与抗震分析》一书中。

此外,黄熙龄还担任《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及《唐山大地震震害》两书编委兼该书中地基基础部分主编。

今年已有16位两院院士离世。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因病辞世,享年98岁。王绶琯是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我国射电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长。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沈忠厚是我国著名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专家、教育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程镕时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周毓麟是我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闵桂荣在北京逝世。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5月14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同一天,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5月2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陈清如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