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汉口北新城能被批准,黄陂南部会不会发展更好呢?
几年前,黄陂曾提出过建设“汉口北新城”和成立“刘店街道”,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提了,但回过头来看当初的设想,如果当初这个规划真的能够落地,或许今天黄陂南部的面貌会有所不同(或许发展得更好)。在谈汉口北新城之前,我们需要先看看黄陂南部行政区域的演变过程。1992年之前,黄陂当时还叫黄陂县,严格意义上的南部包括了4个镇,分别是天河镇、横店镇、滠口镇和武湖农场,如今的黄陂南部则已经分成了4个街道和2个功能区,这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 1992年,滠口镇成立滠口经济开发区,2000年将滠口的刘店、下集、叶店、刘古塘、许庙等5个村乡设为封闭管理,2003年将这一部分正式更名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同时将丰山等7个村交开发区托管),2004年盘龙城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 汉口北从滠口划出来单独管理要晚一点,大约是在2003年左右,为了承接汉正街批发市场的转移。
但其实黄陂曾经还有一个“汉口北新城”的规划。按照相关资料透露出来的内容,当初规划的汉口北新城包括了盘龙城开发区、滠口街道、武湖街道和三里桥街道的各一部分,东到武湖泵站河,北至武汉四环线,西边到盘龙城遗址公园东,南至府河,整个新城面积约97平方公里。当年的规划里,汉口北新城整体结构为“一轴两片三心”,一轴为汉口北大道发展轴,两片指滠口片和武湖片,三心即刘店综合中心、滠口社区中心和武湖中心,功能布局分为“三三二”共8个板块,具体为:刘店、滠口、武湖三个市场群板块,刘店、滠口和武湖三个居住板块,台创园和武湖工业园两个工业板块。
现在来看,汉口北新城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规划,将南部的几个街道,滠口、三里桥和武湖整合起来一起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遗址公园西部则和横店一起发展临空产业。从现状来看,在产业布局方面,黄陂南部的建设基本也是按这个规划在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今的黄陂南部,GDP,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品总额占了黄陂大半部分江山,黄陂能成为武汉新城区GDP第一,南部的贡献举足轻重),如果一定要说有遗憾,那就是南部的几个街道没有形成合力,滠口街道被越分越小,武湖和三里桥街道也被划到长江新城。如果汉口北新城当年能够批准,如今的黄陂南部行政区域就简单多了,东边汉北新城(汉口北新城叫起来拗口,叫汉北新城更好听),西边武汉航空城,汉北新城管委会下面管辖武湖街道,滠口街道和三里桥街道(这样编制人员就有保证,不会发生盘龙城管委会下面没有街道,导致环卫人员不足的问题)。
在汉口北新城大的规划里,还包括了小的刘店新城,由于刘店位于汉口进出黄陂的咽喉地带,其发展好坏对于黄陂的城市形象影响极大(之所以很多人说黄陂的城市颜值不如江夏,刘店开发不够快是主要愿意之一),故黄陂区很早就想发展刘店,当时在大的汉口北新城规划下,还计划建设刘店新城。现在来看,汉口北新城的规划里,大部分都已完成,唯一还要加油的是刘店新城(刘店立交周边为黄陂规划的商务区,原则是宁缺毋滥,所以发展相对较慢)。至于南部想成立刘店街道,可能是因为盘龙城管辖范围太大,但开发区只是一个省级,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服务人员不足以满足城市化的需要。
小编个人看法里,觉得如果当初滠口、汉口北、武湖和三里桥能合并成汉口北新城一起发展的话,或许黄陂的南部在整体规划和发展方面会更加科学,布局会更为合理(比如武湖和滠口的新城就可以沿着滠水河两边发展,联系上前川以后,黄陂可以沿滠水河两岸再造一个汉水两岸出来,现在的长江新区的规划就是如此)为什么汉口北新城的规划没有落地呢?原因或许是如果要整合几个街道,汉口北新城的级别需要比盘龙城省级开发区还要高,这个批准的难度确实很大。黄陂南部行政区域未来应该还会整合,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被批准以后,现在的盘龙城开发区范围应该会有相应的变动(宋家岗,现在已经明确属于武汉航空港了),问题是,盘龙城叶店以东的地方、汉口北和滠口三个地方会重新整合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