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武汉历史证明三镇从来都是均衡发展的
有朋友问我,汉口这边为什么要搞个长江新区出来,难道光谷和沌口都发展饱和了?。
这问题不好回答,稍不注意就会陷于地域纷争。
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武汉的发展呢,或许就能理解上层决策的用意了。
武汉三镇,在上世纪,汉口还是领先汉阳和武昌的。
本人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武汉上的大学,记忆中汉口有3处商业区,武商,汉正街和六渡桥,当时的武昌商圈只有狭窄的司门口,汉阳也只有小小的钟家村。
那时的武昌地区人(尤其是青山的)和汉阳人将去汉口称之为“进城”,虽是调侃,但也多少说明了汉口的繁华。
更不用说刚解放的时候了。
武昌虽贵为省治,汉阳也是府城,但和曾作为“首都”的汉口比起来,差距之大不输今天武汉和上海之间的距离。
1999年的汉口江汉路
如果按照今天某些人的思路,要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一个地方,那么湖北更应该重点发展汉口才对。
但是,武汉工业重镇-青山区却设在当时荒芜的武昌北部,大学也都放在遥远的武昌之东。
即使到了1990年代,汉口去一趟青山(还要坐船),武昌去珞珈山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基本相当于长途出行了。
省里想发展武昌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扶持落后,追赶先进。
改革开放后,这种三镇必须均衡发展的意图就更明显了,
1991年,武汉经济开发区放在了面积最小,经济最差,市容最破败的汉阳地区。
1988年,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放在了名为城区,实为农村的洪山区。
汉口呢?
2010年,吴家山经济开发区才成为国家级。
晚了20年。
今天的汉口,无论从经济规模上,城市面貌上都是落后武昌地区的,即使对比汉阳,汉口领先即使有,也微弱如头发丝。
如果扩大至大汉口地区(江岸,江汉,硚口,新洲,黄陂,东西湖)和大武昌地区(武昌,青山,洪山,江夏)相比,大汉口除了面积大点,人多点,6个区比4个也是毫无胜算,在工业上更是一败涂地。
郊区都不发展工业,你准备干什么?
即使不挽救江岸,江汉和硚口,从工业倍增的角度看也必须搭救新洲黄陂和东西湖。
所以,从三镇均衡发展的思路上来看,汉口是不是应该有个长江新区呢?
有的人觉得蛋糕就那么大,你拿多了,我就少了。
这种观念out了。
今日之武汉,应该想的是如何联合起来做大蛋糕,而不是画地为牢锁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