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做自己内心世界的主人
世界上没有哪一样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当我们审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应当把它放到教师职业幸福、教师生命质量的大背景下,不能孤立、静止地只见一点。
当前,有很多不良现象阻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培训被抽去了灵魂。当前各种各样的培训很多,教育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但关注的往往都是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方式方法,解决的是教师知识老旧、方式落后、能力有限的问题,注重的是“术”的短板,而没有解决教师在精神层面的问题——为什么教,为谁而教。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培训大都只是在较低的层级上“授业”,而不是在较高的层次上“传道”。而古人的主张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在前,“授业”在后。我们把“传道”缩减了,把“授业”不断放大,然后呢?“业”似乎富足了,而“道”却离我们渐行渐远。各种各样的培训正在以一定的力度、速度填充教师知识的宝库,但教师却越来越像一头精神萎靡不振的牛——不吃草,被强塞;不喝水,被按头;不干活,被鞭打。其结果是,牛累,管牛的人也累,双方均疲惫不堪。
教师的精神发育为何迟缓。以湖北省监利县福田中学为例。学校是一所镇直中学,全校100多名学生,20多名教师。教师的职称,基本没有晋升的可能;前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稳就好;工资,不要求太高,能够养家就足够了。家庭、生活方面的各种琐事把教师压得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人,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调乏味,教师早已迷失自我。
消极、倦怠占据了教师的内心,它们就像魔鬼,吞噬着教师积极的健康细胞,干扰着教师进取的心态,拖累着教师前行的双腿,教师整个人都变得消沉,上班,无精打采;上课,敷衍塞责;培训,从心底反感。
教师为什么反感培训呢?如果把培训比作一种能量,那就缺少一道“体检”,因为缺少这一道重要且必需的程序,培训者不知谁缺少哪种能量,也不知谁缺的多或少,没有“对症下药”,也难怪教师拒绝“服用”了。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风向标,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因此,校长首先应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精神巨人,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巨大正能量、引领教师不畏艰难向前走的人。如果校长的精神世界非常精彩,精神活动非常丰富,就会让每个教师怀揣精神巨人的梦想,不断向前进。
学校要还“政”于民,还“权”于民,摘掉教师“被管理者”、“服从者”的标签。教师成了学校的主人,有了“决策权”,就能找到尊严,内心就能焕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做自己内心世界的主人。学校不能只是教师的工作场所,还应是教师的精神花园,教师不但能在这里心甘情愿地奉献,还能在这里如向日葵般尽情地吸收阳光、补充水分、增加养料。
教学要成功,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而这些离不开读书,可以说,教师精神成长的全部营养都在书里。古今教育大家“家”味浓厚、“匠”气淡薄,正是因为他们勇攀书山,才到达了常人无法超越的高度。
教师应经常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要一直做一名“教书匠”碌碌无为,还是要成为一名教育家以增加工作的价值内涵,提高生命质量?
有了对生命质量的思索,有了对工作的重新定位,就有了精神支撑,就获得了品味幸福的真谛。
教师有三种境界:一是作为职业,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的谋生之所,他们或许兢兢业业却难有创造;二是作为事业,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的肯定;三是作为志业,视为人生的最大理想,他们希望与学生一起成长。
只要教师精神不倒,坚守理想,最终必将走向成功。不管身处哪个年龄段的教师,只要重拾信仰,打起精神,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武装自己,做自己内心世界的主人,定能收获幸福。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成长自己,为自己插上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