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80后口述:我为什么做保险经纪人
上周一位80后客户咨询入职:“自己做程序员已经6年多,天花板早就碰到了,再干下去也就这样了,如果自己做保险经纪人会怎么样?天花板高吗?”
现在来自各行各业,转型做保险经纪人的精英越来越多,有医生、律师、公务员、外企员工、银行管理、法官、HR、检察官等等。
经验再丰富的人,在职业转型这种大事面前,一开始会忐忑不安。我采访了团队3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下他们在职业转型的时候都在考虑什么,为什么下定决心转型。
硕士学历的李浩,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加入保险行业。
“我爸爸很久之前就给我买保险,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进入保险行业。”李浩之前在事业单位工作,这是很多人眼里的「铁饭碗」。
“因为从小就容易生病,研究生毕业没有选择压力大的设计院工作,我选择了稳定、压力小的事业单位。”选择事业单位不代表李浩喜欢安逸,正相反,他比大多数同事都要用心,部门同事遇到不懂的,都会向他请教,工作3年就成为部门负责人。
很多人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刻板印象就是工作清闲、到点下班、安心过日子。但大家看不到的另一面,是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在岗位上尽心尽力,独自承担了部门里的大多数工作,但在晋升机制面前,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和很多事业单位的同事一样,李浩在熟悉本职工作之后,个人发展就遇到了瓶颈。
“成为部门负责人以后,能学的东西越来越少,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越来越大。每到下班和周末,整天就想着怎么打发时间,很担心有一天会颓废”。产生离开体制想法的人不止李浩一个,但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需要很大决心。
“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天爷跟我开了一个玩笑,2018年7月我右耳突发耳聋。我开始想,如果自己发生的是其他重病,现在可能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如果人生戛然而止,自己会不会觉得可惜?”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李浩决定出来拼一拼。
“为了更好的发展,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我选择了成为经纪人,刚接触到经纪人模式,我就被吸引了: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帮消费者从市场上匹配最适合的保障方案。”李浩带着这个想法,开始了保险经纪人的工作。
“以前的工作都是听领导安排,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现在的工作都是自己给自己安排,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自己能力如何”。李浩以前焦虑的是自己会颓废而无能为力,那他现在每天焦虑的就是如何更快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焦虑但很充实。
在刚转型做保险的时候,李浩就在朋友圈发过官宣文,告诉身边同事朋友自己的新职业,朋友同事也很认可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的经纪人模式,纷纷点赞转发,第一篇文章阅读量将近8000。
李浩现在的客户有原来朋友,也是转介绍,甚至有不少因为认可专业而过来咨询的互联网客户,确实如他所说,“一个替消费者考虑的模式,发展肯定不会差”。
2019年10月,在国有银行工作十年,已经成为银行中层管理的尹娜做了一个让很多同事领导都惊讶的决定——转型保险经纪人。
“我们单位是国有银行,单位福利很好有公费医疗、企业年金,很多同事没有配置商业保险的意识”。但尹娜不同,她在很早之前就给自己配置了各类保险,原因之一是曾有亲戚发生癌症,想治、手里有钱,但舍不得花,硬扛几年后过世。
“一个家庭是能够淡定自若地专心治疗,还是因为金钱不断地在治和不治之间摇摆,很多时候不取决于他们的家庭条件,而取决于是否有能够解决后顾之忧的保险。”尹娜由此和保险结缘。
“在2017年晋升主管后,我就看到了银行体系的天花板,想到要转保险,但那个时候我不敢动呀:家里的房贷压力很大,女儿刚出生不久正是花钱的时候,家里需要我这份稳定的收入。”
在银行工作的10年里,尹娜经常要加班到晚上10点,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单位很好、能开拓视野也很磨练人,但晋升通道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努力而给予应有的反馈,尹娜离职的想法逐渐清晰。
“2019年我调到新部门任主管,工作量激增但人手不够,自己即要干主管的活儿,同时得扛下下属要做的事情,每天都得忙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老公也感受到自己紧绷了半年的神经,怕我受不了,建议我辞职。”
如果说碰到职业天花板让尹娜产生离职的念头,那「能干的人多干活」的工作安排,让尹娜下了离职的决心。
“决定做保险后,我考虑过保险代理人,但深入了解以后,我发现无论是产品丰富程度,还是给客户做需求分析的专业度,我都更认可保险经纪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而匹配产品的模式”。
人大本硕,加上在银行十年的历练,尹娜积累的学习能力让她快速适应新的角色,她用最快的速度学习了保险产品、规划理念,以及法律知识。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为客户提供真正符合他们需要的优质服务。
仅用了3个月,尹娜就获得了美国百万圆桌MDRT荣誉,并且在2020年达成了寿险领域的最高荣誉:百万圆桌TOT会员。不仅如此,尹娜同时在互联网上发力,借助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赢得很多陌生客户的认可。
转型保险经纪人近1年,尹娜并没有把保险当成一份工作,而是当成一份事业,跳出体制的条条框框,把被动管理变成自我驱动,她专业的态度和为委托人考虑的立场,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从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都是被推着走的”。大学毕业后,朱琪就进入外企做翻译工作,后来部门职能调整到企业社会责任部门,成为一名企业社会责任工程师,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
“我对自己的工作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只是觉得自己对其他领域也没有什么经验,接到的猎头电话也都是提供相同的工作岗位,所有的信息都在告诉我:你只能做这个,做不了其他。”
朱琪不是一个怕受挫的人,只是所有信息都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领域,加上自己对新事物本身就比较谨慎,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多可能,她还缺一个信息突破口。
“生完二胎休产假的时候,一想到自己休完假就要回到同一个公司,做同样的工作,就觉得心很累,那个时候想着干点别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朱琪就到会展中心去看其他人在做什么,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人听到很多不同的想法,觉得挺有意思。
“我变得越来越愿意接触其他人的想法,我把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得到很多人的认可,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价值。后来在分享群里了解到保险经纪人的概念,觉得这个模式太好了,因为我自己一直想买保险但不知道怎么买,跟好朋友一聊觉得发现大家也都有这个顾虑。” 于是她决定试一试这个能对身边人很有价值的工作。
“我想要的不是一份按时打卡、能一眼看到未来的工作,我想看一看人生的更多的可能。我也希望能自己更专业,用专业帮助别人解决难题,这才是我的价值所在。”十年外企的工作就像是在给朱琪积攒能量,寻找突破点,然后在特定的时间爆发。
“正式入职以后,新人班培训帮助我一点点把模糊的保险概念理清,系统的团队培训全面了解五大类险种的功能,一对一的销售培训帮我更好地解决客户的问题,这种系统且兼顾个性化问题解决培训,让我快速提升保险专业知识,解决客户的很多疑问”。
虽然才刚入职不久,朱琪就已经帮几个朋友顺利梳理保障,朋友同事不仅认可她为投保人考虑的经纪人立场,也更加认可她在服务上的价值:有更多信息,更专业。
有的人在刚毕业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在工作十几年后才慢慢清晰自己的人生规划,但走过的路不会白走。之前的经验更能坚定自己做好专业服务的态度,也能让自己的价值为帮助更多家庭解决保险上的困惑。
Vincent结语
时尚职业的背后,他们也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生活只有一次,要活出自己想要的节奏,只需要往前多走一步。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内容分来源与公众号星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