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气"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气者 人之根本也
中医认为,气、血、津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功能表达。
在中医中,气是个重要名词,应用广而内涵足。气,是中国的古人对自然界一切现象本原的高度概括,"气者,人之根本也",在中医中,通常"气"有几层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另一种是指气的本身,以及组织、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气的生成
中医认为气的生成来自三个方面,其一禀受于父母,藏于肾中的精气,这种是先天的;其二是化生于饮食中水谷精微之气,依赖于人体脾胃运化,从饮食中摄取运化而成的,是后来精气;其三是由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经由肺而吸入体内;所以先天遗传身体状况是否良好,精气是否充沛,后天饮食是否丰富营养,体内脏腑功能是否协调正常都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气的运动与运动形式
中医认为人体之中的气,始终处在有序而不断的运动循环之中,行遍全身,无所不在,并完成人体中的各种生理功能。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其运动的形式可归为升、降、出、入这四种。人体内的各处均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生理功能也是通过气的运动加以表达。例如:肺呼吸,呼为"出",吸为"入";饮食入胃,胃初步消化后再入小肠进一步消化,此为胃气主"降"的体现;而水谷精微由脾运化,而上输至肺后再送达全身,这就是脾气主"升"的意思表达。人体中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因此"气"的运动形式上也各有侧重,比如肝气主升,胆气主降等。
如果"气"的运动发生异常而失去协调平衡,比如出入紊乱、升降失调,就会影响到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则会发生"气滞"、"气逆"、"气闭"、"气陷"等症;
三、气的生理功能
中医将"气"的主要功能概括为六个方面
1、温煦作用:气属阳,性温,可温煦人体而维持人体体温,而经络、脏腑、人体组织与津、血的正常功能活动,都须气的温煦作用为保证;
2、气化作用:气的运动可促体内物质产生各种变化,称为气化,人体精、气、津液、血、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都是气的运动之下促进产生的;
3、推动作用: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等的生理活动有推动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推动的基本保证;
4、托举作用:气在人体内有托举维系各脏腑器官正常位置的作用;
5、防御作用:气散于人体肌肤表面,可防御外邪的作用,气弱则防御弱,易生病;
6、固摄作用:气可固摄约束体内血液、津液、精等液态物质,按正常路径有序运行循环与分泌排泄,以保证其在体内发挥正常生理作用;
这里将气的生理功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简介,事实上此六个作用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以保证总体功能。
四、气的分类
中医将人体内的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1、元气:人体中最本原的气,也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原始动力,又称为"元气"、"真气"。中医认为以肾所藏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元气在后天过程需要水谷精气的维护与补充,以保证其充沛。
2、宗气:积于胸中之气,又称为"大气",而胸中则称为"气海"。是由肺吸入自然清气,与脾转输而至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的,是人体后天所生的气之宗,体内各处的气都因此得到补充与维系。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点,其一是走息道以司人体呼吸、发声与语言;其二是入贯心脉以化血行血,营养温煦全身。
3、营气:又称为"荣气",源于宗气,入贯心脉与血并行而遍布周身,与血关系密切,有"营血"的说法。营气主要是化生血液,营养全身,推动血液运行。营气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水谷精微之气,所以营气以营养作用为主;
4、卫气:卫气源于宗气,运行于脉之外,遍布于皮肤、肌肉、胸腹等处,主要功能有三点,其一是外温肌肤、内暖脏腑,其二是调节腠理,司汗孔开合,其三是抵御外邪入侵人体;
中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气",但都在这四大类之中,有的以表达气的功能所定义的,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有的则表达气的物质性,如水气,谷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