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评论】 刘南陔:清新似雪 璀璨如薇 ——读韦秀孟《雪薇诗笺》
清新似雪 璀璨如薇
——读韦秀孟《雪薇诗笺》
还是在十年前,笔者受邀担纲巢网文艺论坛,结识了网络诗词八姐妹,她们是珠草、紫涵、雪薇、叶知秋、清荷、豆豆、安然、一缕春风。那时的网络诗词方兴未艾,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弄潮儿。八姐妹常来巢网发帖、抛砖、灌水,互相切磋,打磨提高,在虚拟的天地里玩得十分开心。后来雪薇成为巢网诗词版块的首版。多年后,雪薇成了广西鹿寨诗坛的领军人物,她就职的县老年大学为之建立诗词书屋。书屋挂牌不久,笔者受邀与中华诗词论坛创办者张驰先生等一起前去祝贺,方得初次谋面。现在,雪薇要出诗集了,索文于我,当然不能推辞,因此写下了这篇文字,以期抛砖引玉。
诗集按诗体排列,先是绝句,再是律诗,后为词曲,拙文亦以此为序。
七绝:犹有弦音半月楼
读雪薇绝句,首先为其精美的结构所打动。我们知道,所谓绝句即“截句”,截律诗之句而成。但绝句又与律诗作法迥别,“四韵气局舒展,以整严为先,绝句气局单促,以警拔为上。”(见郭绍虞《浪沧诗话校释》第76页)所以,把绝句做得短促警策,弦外有音,实在是一件难事。我们来看看这些篇什:
几分春色绕天涯,杨柳偷风育笋芽。
一曲莺歌来梦里,双栖燕子又还家。
(《闹春》)
与君再遇望乡楼,红杏飘香乍变秋。
寅月烟霞申月景,个中冷暖个中愁。
(《重逢》)
这是截取七律的首、颔二联。
一子闲敲鏊战局,三军浴血过平川。
二仙逸影知何去,烽火棋台未尽烟。
(《柳州仙弈岩·石棋坪》)
万山罗拜柱天峰,千仞钟奇藏涧龙。
欲借云靴观壮景,三丰何去杳无踪。
(《咏武当山三首之二》)
这是截取七律的颈、尾二联。
柳絮牵衣草铺茵,与君相遇曲江滨。
岸边桃李虽浓艳,不及心头一段春。
(《春遇》)
期会三江意未休,玉容覆枕客心愁。
自从君去歌声绝,留有弦音伴月楼。
(《三江会友》)
这是截取七律的首、尾二联。
说到绝句的谋篇布局,一般以“起承转合”四个字论,笔者以为这样未免过于刻板,而《雪薇诗笺》的绝句十分注意句型的变化与调整,虽是截取律诗的一部分而成,但丝毫没有残缺的遗憾,而且可以听到纸面背后的述说,获得某种意外的启迪与愉悦。
如何把绝句做得精巧呢?雪薇好像拥有许多利器,最为得心应手的是恐怕是想象与联想。
车如蚁阵绕山排,极顶寻幽慰素怀。
牧鹿仙翁何处去,空留鸟语醉花阶。
(《鹿寨山》)
把川流不息的车队比喻为“蚁阵”,从而反衬鹿寨山的雄伟挺拔,又想象出“牧鹿仙翁”,更增加鹿寨山的神秘色彩。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能把人引入鸟语花香的童话世界。
如弓冷月菊黄均,俗事伤怀扰梦频。
为有周长求直径,情圆读懂却更深。
(《重阳寄远》)
这位远方的友人与诗人相距到底有多远?女史由情缘的谐音想到了“情圆”。既为圆,其周长可求、直径可探。诗人在冷月如弓的夜晚,辗转反侧,俗事扰梦,难以入眠,“为有周长求直径”,想象奇特,引入隔行十万八千里的数学术语,如神来之笔,把诗人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情之深、爱之切,略见一斑。
像这样的神来之笔还有许多,如:“直去圭江路八千,抛开俗事访诗缘。”(《赴玉林诗会二首》);“阵雁排云寄梦时,遍山红叶赋成诗”(《秋句》),都可圈可点。
作者是广西著名的民间歌手,曾录制过对歌节目在电视台播出。《雪薇诗笺》绝句中不乏民歌的语言、音韵元素。这些也是雪薇制作绝句时常常使用的利器。
就语言方面讲,有拟物:“邀友跳绳星际夜,童谣荡上月牙船”(《童趣三首》之一),“一绺鸡毛编毽子,踢开春梦满天花”(《童趣三首》之三);有夸张:“仰首不知云外路,欲牵童趣上天堂”(《童趣三首》之二);有重叠:“一树灯笼一树花,清甜脆口胜龙虾”(《蜜桔熟了的季节》),“卖了葡萄卖蜜瓜,小车潇洒进农家”(《查比三首村之二》)。不管哪种手法都用得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看来非一日之功。
就音韵方面讲,笔者对《雪薇诗笺》绝句的用韵做过仔细考察,以齐齿呼韵母为韵脚(如四支、八齐、一先等等)的多达44首,差不多占去全集190首绝句的四分之一。可见诗人对此情有独钟。明·陆时雍说:“凡骨峭者音清,
骨劲者音越,骨弱者音庳,骨微者音细,骨粗者音豪,骨秀者音冽,声音出于风格间矣。”(《诗镜总论》第131页)所谓骨,即气骨,指诗的风格。我国传统音韵学把韵母分为开、合、齐、撮四类:开口呼是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齐齿呼是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是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是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其中,开口呼与合口呼称之为洪音,齐齿呼与撮口呼称之为细音。领悟陆氏高论,洪音当适于表达激越、豪放、峻峭之情感,细音当适于表达柔弱、低微、秀丽之风格。读雪薇绝句,时时处处能感受到一股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声音出于风格间”真有一定道理。
七律:冰心一片映枫林
如果说七绝一节是从表现手法上作出的种种分析的话,那么七律一节则从思想内容上再做些解读。
首先,笔者为诗集流露出的淡淡感伤情怀所打动。
霜侵菊瘦奈何之,雨殢寒窗梦醒时。
一树秋风凋桂子,半轮残月动诗思。
蚕因红豆囚成茧,情负花笺化作泥。
百味人生和泪品,云山望断雁归迟。
(《癸巳重阳感怀》)
人说“忧愤出诗人”,哪么诗人的忧愤伤感从何而来呢?
可能来自岁月的蹉跎:
中庭信步意如何,回首高楼感慨多。
沧海月圆无去讯,西湖潮落尚生波。
百年离乱绝才子,十里闻香识粉娥。
雾锁春江人易老,红尘半醉任蹉跎。
(《月夜感怀》)
可能来自亲友的分离:
奈何聚散两茫茫,风冷何能怨雨凉。
情戏今生牵梦影,花留隔世染衣香。
双眸暗剪断肠泪,孤盏空移辗画梁。
寒更休翻酬唱句,行间阙里自心伤。
(《无题》)
还有可能来自家庭环境的不济:
高楼宴罢意不休,君笑春风我带愁。
同驻人间分贵贱,共游云海有沉浮。
家因道阻如霜后,岁近阳残付水流。
沥尽眼中酸楚泪,笑看甘苦绕心头。
(《11年1月27日同学小聚》)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女史都坦然面对,有感而发披之为诗,而且字字句句真情实感,点点滴滴催人泪下!
然而,诗人并不空虚,也不迷茫,她的内心是强大的。支撑她的是珍贵的友谊,是不懈的追求。请读下面两组诗作。
一是有关珍贵友谊的:
远路千寻好性灵,香车百转踏歌行。
参天上庙雄姿在,覆地钟楼古韵成。
镜水沁泉深见月,清风戏柳醉心亭。
聚来诗友豪言再,浊酒三瓯难舍情。
(《三江·高友寻幽》)
柳岸苔痕识旧踪,华堂宴客酒千盅。
风来花事春虽老,雨后诗成墨更浓。
夜久孤灯书寄月,心遥万里梦驰峰。
别离数载情犹在,莫道云山路几重。
(《三十一年后相遇》
二是有关不懈追求的:
八桂飘香二十年,诗书刻上楚山巅。
情豪笑揽高天月,笔健躬耕寸砚田。
谱献精华家国事,典收力作稻粱篇。
吟潮恰似邕江水,滚滚东流汇大川。
(《参加区学会第五次代表会赋》)
廿五春秋创业艰,披荆皓首奋当先。
诗裁锦绣墨香远,歌舞东风花色妍。
艺海繁星舒锐志,龙城云鹤绘霞天。
绵绵甘露滋桃李,日月双辉映在肩。
(《贺柳州老年大学成立25周年》)
清江日照雾烟开,两岸题诗扫绿苔。
鹿寨官山皆胜地,柳州艺苑有奇才。
新联抒志人求进,旧纸怡情自剪裁。
此际骚坛春雨度,吟潮滚滚覆天来。
(《贺鹿寨诗联协会成立》)
声声箫管绕江云,鸟啭花香欲醉人。
幽径放吟诗百首,碧楼浅酌酒三巡。
云山遥望成知己,鸡犬相闻懒作邻。
抛却尘劳来雅会,冰心一片映枫林。
(《09年金秋龙城会》)
诗人承受了岁月的磨难、家道的险阻、生活的压力,但她矢志不移,初心未泯,她的追求就是为繁荣诗词园地贡献绵薄之力。她顶起了老年大学诗词班的教学任务,她经常参与区市县三级诗词组织的活动,她担当起鹿寨县诗坛领军人物的重任。她成年累月忙忙碌碌,在《雪薇诗笺》收集的120首七律中,吟咏诗坛、馈赠诗友的就有40首,占去三分之一。可想而知,她花费了全部心血,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对这位旧体诗坛的女汉子,我们应当千百次地为她点赞!
词曲:短棹龙舟跃柳江
诗集收集的竹枝词、词曲对联、民歌不多,为了叙述的方便,列入一类谈谈阅读体会。
《雪薇诗笺》竹枝词32首,其中歌咏农时、农事的如:
雨歇幽香水殿来,碧环菡萏动心怀。
蜻蜓受遣轻声问,几许情丝为偶(藕)栽。
(《咏夏竹枝之二》)
雨后农家趁早耕,田间回响叱牛声。
犁头卷起千层浪,牵动萧郎一片情。
(《春耕》)
歌咏男女爱情的如:
三月初三花满坡,引来男女对山歌。
哥歌对党千般爱,妹唱情歌上酒窝。
(《对歌》)
杜鹃啼唱早春天,竹笋出泥怯怯鲜。
谁在村头吹木叶?声声约妹小溪边。
(《阿哥约妹小溪边》)
歌咏农时节庆的如:
家家香艾饰棂窗,短棹龙舟跃柳江。
竹下飞歌刘三姐,采来粽叶也成双。
(《端午》)
这些都是竹枝词的传统题材,到了雪薇手上,变得尤为多姿多彩。
《雪薇诗笺》词曲共15首,抒发个人情感方面的尤佳,恕不赘述。
至于民歌创作方面,收入诗集的只有8组105首。或独唱,或对唱,紧跟时代脚步,高歌时代心声,尽到一位严肃诗人的社会责任。在评论诗人的创作成就时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廉政山歌》是获得2011年鹿寨县“唱支山歌给党听”廉政山歌二等奖的作品,全篇共27段108句,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即兴演唱,现编唱词,出口成章,和谐押韵,下面摘录几段与读者共飨:
“(女)听讲阿哥是党员,政府为官可清廉?若是清官妹就爱,若是贪官丢河边。(男)老妹生得象朵花,哪个见妹哪个夸。若是得妹成双对,江边喝水当喝茶。(女)人家当官耍威风,哥你为何想不通。名利双收去哪找,衣锦还乡几鬼雄。(男)官大也从民众来,龙城喊成柳州街。番茄变成西红柿,一样还是毛秀才。(女)说哥觉悟要提高,防酒防色防美钞。火车跑在铁轨上,不能偏差半分毫。(男)名利钱财哥不贪,民心疾苦记心坎。不违法纪严律已,清白留给百姓谈。”民歌是老百姓的诗,诗是文人的歌。诗人来自老百姓,老百姓出诗人。韦秀孟出生在壮乡农村,听着刘三姐的歌声长大,从小就能歌善舞。后来上学读书,成为一名职业高中教师,开始学习诗词创作。再后来受聘老年大学讲授中华诗词,多次带队参加全国性老年文艺比赛。她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是刻苦与励志的结果,都与民歌、诗词的支撑分不开。前面提到的她在诗词创作上的种种成就无不与她虚心向民间文化学习有关,还是印证了那句老话:生活是创作的土壤,民众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