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才能更高效
01
缘起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可是为什么人类又常常被学习所困扰呢?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开始自由的学习,学会吮吸奶头和奶嘴、学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会爬行站立和走路……这一切都是学习,又都是如此自然的发生。可是为什么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却感觉越来越吃力呢?对学习越来越厌倦,觉得学习越来越乏味呢?
追根究底是因为学习让我们越来越偏离学习的本质。
什么是学习的本质?在我看来,学习本身是人类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的能力,是不存在强弱之分的。可惜的是,现在的教育方式让人类渐渐丧失了学习的能力,使得学习成为一种竞赛,成为一种比拼记忆力和考试力的竞赛。
人类进化固然需要竞争与比拼,然而学习是能力并不是竞赛。有的人可能记忆力好些,有的人可能理解力好些;有的人可能对颜色形状更敏感,有的人可能对数字符号更有感觉些……这些都不是一定的。
然而,现在的教育却是在把每一个都设定成一个固有模式,然后按照这个固有模式来打造所有的人。
就因此,很多人在学习很多自己不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最后使得自己真正的潜力和天赋没有发挥出来,还使得自己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学习的料,从此自暴自弃,葬送自己的一生。
02
如何高效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说到高效的学习。我觉得第一点就是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只有对某种知识某种技能感兴趣,我们才愿意在这门知识这门技能上花时间下功夫,而且乐此不疲、引以为傲,这也恰恰反映了我们的天赋所在。我们只有学自己感兴趣自己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才会事半功倍。
要能解决现有问题。
第二点是要能解决现有问题。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婴儿学会吮吸奶头或奶嘴,就是为了能够吃上奶能够生存下来;婴幼儿学会爬行站立和走路,就是为了能够自由的在世界上行走;我们学习说话,就是为了能够交流,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果没有解决现有问题的需求,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你想学好某样知识或技能,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什么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你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
有了解决问题的驱动,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学习。有了主动学习,你的学习效率就会提升的很高很快。因为人只对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保持有热情和专注度,同时,这是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内因!
要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三点是要在寻找底层逻辑和根本原理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我现在学习就是在寻找底层逻辑和根本原理上下工夫。比如说,我现在迷上了做菜。
在做饭时,我首先想我想吃些什么,然后,我就去找如何做我想吃的视频,跟着视频一步一步照猫画虎的做。做一遍做两遍做三遍,反正就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做这个我想吃的菜。
做完这个,我再试着做那个。后来我就发现家常川菜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现把食材切好,煮熟备用。然后烧油放入辣的火锅底料、豆瓣酱炒至红油冒出,最后将煮好的食材倒入炒好的底料之中或翻炒,或煮炖即可。
代表的菜品有水煮肉片、水煮鱼、麻辣香锅等等。当然这只是举例说明而已,毕竟要做好一道菜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我想借这个例子表明的是,所有要学习的技能和知识背后都有逻辑和原理的支撑。
比如,做菜的逻辑就是让食材变得色香味形俱佳,让人看见就想吃,一吃就爱吃;背后的原理就是让每一款食材都以它最容易表现的形态与调味料、火候等等发生综合反应,让食材体现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逻辑。
这就是在底层逻辑和根本原理上下功夫。只有找到底层逻辑和根本原理,才会找到这门知识这门技能的特性和用法,才可以做到触类旁通。老子曾说:“治国如烹小鲜”。
我不知道老子会不会烹小鲜,但可以看出老子是个触类旁通的人。他通过烹小鲜联想到治国,治国也是需要掌握火候的,过火容易焦,火候不到容易不熟。这就是触类旁通。触类旁通的基础是多接触、多实践、多思考、多类比联想。
能够做到触类旁通,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
03
结语
学习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觉得难是没有找对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只需要记住三点:一是对所学的感兴趣。二是所学的能解决现有问题。三是在寻找底层逻辑和根本原理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