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养阴润燥

写在前面

有小伙伴问天冬为什么要去皮?

找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看一看。

文献还提到了天门冬之前要求去心的问题,但现在不要求了。

我个人更觉得去皮,可能就像我们吃土豆,要削皮一样,是一个习惯。

而且趁热更容易除去外皮,干后就难剥皮了。

还有可以参考之前写知母时的一些想法:知母

2020版药典上的天冬

【基源】

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的干燥块根。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

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性状】

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

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

气微,味甜、微苦。

【检查】

水分不得过16.0%,

总灰分不得过5.0%,

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400mg/kg,

醇溶性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 6~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采收加工
01
采收

从育苗起以3-4年采收为宜,过早采收,块根小,不肥壮,产量也不高,年限过长,块根增长不大,不太经济。

采收时间从当年9月到翌年3月均可。收割时除去藤茎,深翻挖起全株,去掉泥土,将直径3cm以上的粗块根作药,留母根及小块根作繁殖材料。

02
加工

供加工的新鲜块根,应根据品种规定入药块根的大小:天门冬入药块根直径宜在1cm以上,过小的块根加工干燥率低,干后枯瘦,径粗不合规格。

收回的块根先用清水洗净后进行加工干燥,

将鲜根分为大、中、小三级,分别放入沸水中,

煮至透心外皮容易剥去时,即捞出浸在冷水中,将皮层完全剥净。

剥皮时,切勿残留少数皮层,否则干后出现包壳,影响品质。

待全部块根剥完后再捞起剪去头尾根蒂。

无论蒸或煮,都不能过熟,否则糖汁泄出,不易干燥。

过生,则干燥后不透明,应掌握恰熟即止。

03
干燥

在干燥中,用火切勿过大。

如果急干,便会成为气壳或变成焦黄色,有损品质。

以干净,淡黄色,条粗厚肉,半透明为优。

本草考证
01
功效

《本草求原》:“得大寒初气以生,气平,味苦,无毒。阴液最足,是禀冬寒之水精,使水运行,上滋肺金者也,故曰天门。天门者,肺也,为肺肾虚热之要药。”

《滇南本草》:“高尺许,叶细。世人但知其根之力,而不知其枝叶之功,胜于其根十倍。”

《本经逢原》:“天门冬即天棘根,甘,寒,无毒。焙热,去心,用肥白者良。”

02
加工

《新编中药志》:“秋、冬二季采挖块根,洗净,放入锅内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干燥方法历代多为曝干或加热干燥,少数是阴干,可能与天冬肉质,黏性大,极易受潮有关。

产地加工主流均为去皮心干燥后用酒处理,究其原因为历代医家认为天冬性寒,历代多有“寒人禁服”的禁忌。

又因其味甘而滋腻,因此用酒处理以降低其滋腻之性。

03
去皮去心

天门冬历代多强调需去皮及心,天门冬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

天冬为何去心历代皆未言明原因,可能与食用方便有关,因带心的中柱纤维性强而难以食用。

天冬去心的加工,既非因为非药用部位占比大,亦无明确的毒副作用记载,也无专门药用价值。

更多出于食用方便的原因,这也是为何后世不再延续的原因。

而且天冬去心时需要在新鲜时揉搓去心,或剖开去心,费时费力,不抽心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天冬去心非必须,鲜品连心去热毒效果更佳。

04
药材去心处理原因

除去非药用部位:提高药材的纯净度,使药材用量更加准确或饮片外观更加美观。如五加皮、牡丹皮等。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各为所用,不至于造成浪费。如莲子,莲子心(胚芽)能清心热,除烦;莲子肉能补脾。

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远志有祛痰的作用,远志心则无效。在镇静方面全远志>远志皮>远志心,说明远志心对镇静有协同作用,而在祛痰方面无此作用。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经典名方中天冬的本草考证 张艳 赵佳琛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李兵 蔡秋杰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赵海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