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说,孩子长大了不需要我们说爱,只需要满足无度花钱才觉得我们爱他。我想这个观点是误会了孩子们,青春期的孩子们,爱早已不再是寻求物质的满足。相反青春期的孩子精神上获得满足,物质上可以受苦。一个妈妈来访时说,上大一的儿子花钱无度,从来不考虑家里的消费能力。妈妈:不是,小时候特别省。能不乱花的我都不给他花。他也懂事。从不要求。妈妈:在他表现好,成绩好时,给他买个他想要的礼物。妈妈:哪有时间啊。我和他爸做小生意,学校离家近,他从小自己跟同学上学放学,自己拿钥匙回家。我们一家三口连一起吃饭的时间都很少。妈妈:没时间陪他,考不好有时会打几下。告诉他不好好学没出路,会像爸妈这样很辛苦。他学习一直不错。妈妈:我们总为花钱投资哪些货物的事吵,为赔钱的事吵,有时候闹得很厉害。其他没了。
妈妈:以前懂事不乱花钱。后来变了。高中要买手机,被他爸骂了。后来买个二手的,他很生气。后来上大学了,他读了半年因为要买上万的笔记本,我们不答应,跟我们大吵。后来要求休学,死活不肯去看病。在家也是花钱买东西,不给就发火。我们就尽量满足他。他越花越多,有一次用花呗付款一块两千多的手表,送给一个网友。他朋友不少,但都是他为他们花钱。他说不能让人家看不起自己。复学后,一切还算顺利,就是花钱还是无节制。住校生每月2000就足够,他平均得五千。
妈妈:他为啥会这样呢?都说要无条件接纳。我需要怎么做,一味满足他无度地花钱吗?
02 我的回应提示
对孩子心理的分析:
长期被父母忽视陪伴是因为要去赚钱。这很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对父母而言,钱比我重要。小时候孩子害怕花钱会给父母带来不高兴。从而默认懂事就要少花钱。孩子长大后,对爱的连接需求使孩子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对父母很重要。他知道父母在乎钱,所以希望用花钱来验证他和钱哪个对父母更重要。验证失败会打击很大,例如大学因为买高端笔记本的冲突。这个冲突,会导致他更严重的报复性花钱,来提示父母,自己和钱谁更重要。还有社交方面的因素,孩子交友用花钱来证明他对朋友的在乎。认为不花钱会被看不起,潜在的恐惧是,如果没有钱,会失去情意失去爱。别人爱不爱自己,要看肯不肯花钱。
所以,乱花钱的背后是,孩子对爱的渴望,希望知道父母是在乎自己的。父母的在乎是孩子内心爱的基础,被爱的孩子才会有爱别人的动力。
1. 思考如何不通过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然后去做;5. 不能满足孩子的花销时,客观叙述原因,并充分表达对孩子的爱。1. 定期去看儿子,跟他一起吃饭聊天。请他带着爸妈转转玩玩。2. 在恰当的时候表达了歉意:一直做生意,没有好好陪伴过孩子。表达了,想多攒点钱,一是在需要的时候支持孩子。二是将来养老问题尽量安排好,不给儿子添更多负担。5. 在儿子有过高消费要求时,客观表达目前金钱的占用和分配,一下拿不出来,表示如果急需用爸爸就去找朋友借一下。儿子通常表示不急用。爸妈表示会为他攒出这笔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得到家长的反馈,儿子终于和妈妈说,不买也可以。在进一步的回访调查中,儿子大三以后,开始兼职做家教,每月只需要父母补助1000元。爸妈有时心疼他太苦了,他说,我不苦,爸妈为我受的苦才多。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毕业上班,终于实现了完全的独立。每一个高消费背后,都有不同的原由。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孩子所需求的,不是花钱本身,而是父母恰当的对待。注:每个案例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成长故事。有些提示有共性,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父母用心去体会孩子,通过学习和思考找到适合自己家庭陪伴的恰当方法。梁辉,渡过亲子营发起人之一,长春复学营发起人,渡过青少年问题及家庭陪伴指导师。“学会爱孩子”讲师团创建者。从教28年,深爱各年龄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