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速写日记:3月12日——3月14日
【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1、微有霾,未去拳场。续读《夜航船》。
2、昨晚,醉酒,频做恶梦。梦中与草莓大口角。
3、晚,继续读《三国志》(五)。(陆)胤字敬宗,凯弟也。始为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和闻其名,待以殊礼。会全寄、杨竺等阿附鲁王霸,与和分争,阴相谮构,胤坐收下狱,楚毒备至,终无他辞。【吴录曰:太子自惧黜废,而鲁王觊觎益甚。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於是权乃许立焉。有给使伏于床下,具闻之,以告太子。胤当至武昌,往辞太子。太子不见,而微服至其车上,与共密议,欲令陆逊表谏。既而逊有表极谏,权疑竺泄之,竺辞不服。权使竺出寻其由,竺白顷惟胤西行,必其所道。又遣问逊何由知之,逊言胤所述。召胤考问,胤为太子隐曰:"杨竺向臣道之。"遂共为狱。竺不胜痛毒,服是所道。初权疑竺泄之,及服,以为果然,乃斩竺。(1409)梅轩曰: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争位,孙权单独把杨竺叫来商量,杨竺是孙霸一派的,于是大说孙霸的好话,认为孙霸应该做太子。孙权也表示原则上同意。有个小太监趴在床底下全听到了,就报告给了太子孙和。孙和很着急,秘密找到陆胤,让陆胤出京找到陆逊上书劝谏孙权。孙权大怒,以为是杨竺泄露了消息,因为当时除了自己只有杨一个人在场。杨竺当然不服,说听说最近只有陆胤西行去找陆逊,一定是他把消息泄露给陆逊的。孙权又让人问陆逊是谁把要换太子的事告诉他的,陆逊说是陆胤说的,于是又审问陆胤。陆胤为了保太子孙和,就一口咬定是杨竺告诉他的。于是孙权又把杨竺抓起来严刑审问,杨竺挺不过严刑拷打,被迫供认。一开始孙权就怀疑是杨竺泄露的消息,看到杨竺的供词,更加确认罪魁祸首就是杨竺,于是将杨竺斩首。要说杨竺也够冤的,但他搞政治投机,挑拨孙权父子的关系,最终被杀,也是活该。陆逊也有点莽撞,听风就是雨,冒然去管皇帝家的私事,还出卖了兄弟陆胤,自己也失去了孙权的信任,亏大发了。陆逊就不如唐朝李勣聪明。从古到今,所谓忠臣、好人倒霉,大多都是缘于多管闲事,不把自己当外人。其实,你他妈也配姓赵?
5、读完《南亭随笔》。“鸦片烟始于印度,流传中国,不过百余年。有某经生谓此物实始于禹汤文武之时。或求证据,则曰:“《书经)云:'云土梦作义’,是为云土。《鲁颂》云:'锡彼山川,土田附庸。’是为川土。《诗经》云:'我西土惟时怙冒。’是为西土。”闻者为之绝倒。(131)梅轩按:这个末世的狂迂腐儒,与那个言之凿凿西方文明起源于中国、英国人与英语出自湖北英山县的当代妄人可有一比。近日又见武汉大学某教授撰文《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称:基督教为唐朝国教;杜甫生活压力大,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写出的诗词让人百读不厌。真是奇葩代代相传,谬种不绝也。
6、国初,凡撰文忘书年号者,俱干例禁。文字之狱,到处株连,士大夫无不慄慄危惧。……某翰林与同年倡和诗,有“心迹双清”字样,某御史劾其咒诅国家,奉旨革职。(167)梅轩按:某翰林在诗中写了“心迹双清”四个字,有个御史就弹劾他“咒诅国家”,对伟大祖国心怀不满,污蔑咱们大清国,于是翰林以发表不当言论罪被革职查办。
7、数十年前,粵东有海盗郭某,尝率船数百艘行劫。郭自乘一最大之船,榜一联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虑,束带立于朝。船中置书数千卷。郭终日观览不轰。诚奇杰也。(259)梅轩按:这显然是个有文化、有志向的海盗。人才飘泊水浒,被迫为盗,也可略窥晚清政治之腐败。
8、相传荣䘵签押房,悬有楹联一付,句云:到怎么地步,说怎么话;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观于此,其得过且过之心,跃然而出。荣真随机应变之人哉!(261)梅轩按:如果满世界都是荣禄这种极会做官、极会做人的高情商的聪明人,大清国焉能不亡呢?
9、柏葰因科场案发,内阁某臣拟旨,中有曰:“法无可恕,情有可原。”意盖欲脱其罪也。既上,肃顺颠倒其词:“情有可原,法无可恕。”遂论弃市。此种舞文手笔,闻之令人咋舌。(270)梅轩按:在人治社会,人的性命往往会被别人不经意间用几句话、几行文字送掉,所以世俗言“朝中无人莫做官”,显然是无数官场冤魂以生命为代价总结出的血泪教训。
10、无锡秦文定,某科充总裁时,有不逞者造为蜚语曰:“道是无情却有情,今科也中十三名。”御史即据此弹参。乾隆赫然震怒,除夙负声华之五人外,其八人临轩面试。八人惧,贿于内监,求为设法。内监有难色。求之再四。乃于拟题时往门隙窥之,第见第一字一圈,第三字两笔,第四字三笔。八人揣摩用意,乃悟为《周有八士》。竭一昼夜之力,构成之。届期果合,八人无恙,且有入词林者。亦可谓因祸得福矣。(270)梅轩按:为验证主考官秦文定是否科考作弊,乾隆皇帝亲自出题面试。八个考生买通乾隆身边太监,竟然通过乾隆毛笔运行的轨迹,猜中了考题,最后顺利通过面试,因祸得福。
【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1、或曰:书法用笔以及由用笔生成的线质是书法的核心要素,因为结构和章法都可以设计。梅轩曰:这样就理解了赵文敏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的道理。
2、读完《中国文祸史》。作者胡奇光。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71页。21元。
3、汉字字义上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多义字非常之多。多义字即一字多义。越是常用字,它们的意义也越多。多义字往往能造成诗文多向度的意义结构,这是诗文艺术美的一大法则,如清人说的“诗以虚涵两意见妙”(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但这也是诗文有隙可乘之处,因为多义字的本身就含有歧义,易造成歧解。……比较起来,用文字整人,在字形、字音上的把柄较少,字义上的把柄较多,也易找。当然,字形、字音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并非三足鼎立实乃三位一体,统一在文意的表述上。文意的表述,约有两种:一是显示,一是暗示。史书重在显示,而诗文意在暗示。显示要用文字的字面义,暗示则多用文字的比喻义。比喻义不及字面义明确,字面义不如比喻义空灵。一般说来,写史书用字面义,一触犯禁忌,就很容易发觉;而作诗文用比喻义,即使触犯禁忌,也不会马上觉察的,但一似有觉察,便会到处猜疑,弄得字里行间“草木皆兵”。这样,文字祸往往在史学界着火,到文学界燎原。在文学里,诗歌更是文字祸的重灾区。我国原来有“比兴美刺”“发愤抒情”的传统,自与封建专制统治有所抵触,而且因为写诗,总得用比喻、拟人、双关之类形象说法,形象又大于思想,同一个形象比喻可以得出不同的以至相反的解释,正如钱钟书说的“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管锥编・周易正义一六归妹》)。诗人通过形象来言志抒情,常常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人以无穷的想像。这些形象的方法又同文字影射有相交叉之处,因为文字影射是用“指桑骂槐”的手段,进行形象的暗示的。于是那些先定罪名后找文字把柄的人,便在诗歌语言上捕风捉影,找寻那些似是似非的弦外之音。这结果就把那些本来不是影射的文字也当作文字的影射了。(003)
4、古人慎言,即是担心“祸从口出”。这见之于文献,便有殷高宗大臣傅说的名言“唯口起羞”(《礼记・缁衣》引《兑命》)及周武王《机铭》上的警语“口生㖃,口戕口”。“口生㖃”与“唯口起羞”相当;“口戕ロ”意即言语害死说话人。大概“口戕口”三字,是周武王根据血的事实作的新结论。殷代亡国之君纣王对叔父比干的逆耳忠言,报以剖胸挖心的慘刑,即是明证。(009)……周武王《笔书》……说: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010)(清)大学者钱大昕吓得作《笔管铭》自警:“毋用汝锐,可以百岁。”(《潜研堂文集 》卷十七)这与周武王《笔书》说的“陷文不活”并无二致。从周武王到钱大昕将近3000年了,而读书人却依然取法金人三缄其口,更不敢借文字直抒心曲,这岂不是中国文化思想上的大悲剧吗?(201)
5、就君主而言,像元太祖成吉思汗那样只识弯弓射大雕,自不必搞文字狱;像宋太祖那样主张宰相当用读书人,也不屑搞文字狱;像开明君主汉文帝那样废除誹谤、妖言之罪,更不容别人去搞文字狱;可是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雄猜的君主,便有可能搞文字狱了。“雄猜”,意即雄心勃勃而又疑心重重。雄猜的君主,历史上不乏其人,如明太祖之前的秦始皇、之后的雍正帝都是。一般说来,雄猜的君主在文字迷信的诱发下,往往会暗萌以文祸坑人的念头的。这一种以文祸坑人的潜意识、一到激烈的政治斗争里,就会转化为残酷的文字狱。(091)
6、洪武五年(1372),他(朱元璋)读到《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便以为孟子对君王不逊,大怒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103)梅轩按:朱元璋对孟子关于“民为贵,君为轻”的一系列反动言论非常恼火,对人说,“要是这个坏家伙活到今天,哪里还有他的命在呀?”此则令人想到“如果鲁迅活到建国后,不知会怎样?”之问。鲁迅曾对冯雪峰说过:“你们来时,我要逃亡,因为首先要杀的恐怕是我。” 在致曹聚仁信中写道:“倘当崩溃之际,竟尚幸存,当乞红背心扫上海马路耳。”罗稷南曾经问过这个问题,或曰:“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
7、嘉靖四年(1525),(明)世宗任他(吴廷举)为南京工部尚书,他称病推辞,上疏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月傣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及张咏的诗句:幸得太平无一事,江南闲煞老尚书。(111)
8、康熙七年(1668)有姜元衡诬告黄培家藏逆诗案。早在康熙四年(1665),山东菜州即墨人姜元衡已诬告其原主故明锦衣卫都指挥使黄培及其子侄14人作逆诗,官司打了三年,仍无结果。到康熙七年案情有了新的发展,姜元衡“揭发”黄培家《忠节录》诗集,书中辑有黄培《十二君唱和序跋》等悖逆文字,还节外生枝说此书系顾炎武搜辑发刻。其实,是山东地主谢长吉同顾炎武为了一桩房产债务发生纠纷,必欲置顾于死地,特唆使姜诬告顾编辑逆诗。顾闻讯即赴济南,投案入狱。经过多次审讯,顾以确凿的事实,揭露了姜以沈天甫伪诗加上黄培《十二君唱和序》等拼凑成“逆书”害人的阴谋,驳得姜哑口无言。可是在澄清案情之后,清廷还不放过这位抗清的志士,又把他折腾了半年之久、才让人保释他出狱。这与康熙三年(1664)因审查大儒孙奇逢的《甲申大难录》,竟把那位80多岁老人折磨一年多,最后无罪释放,用的是同样的手段。(136)
9、朱方旦,(清康熙间)湖广汉阳人。他自号“二眉山人”,以气功给人治病,又著书创立新说,虽披上宗教的神秘外衣,而实有近代科学的意识。他自称预知万事,给人判断凶吉,又刊布《中说补》,提出: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指鼻梁)之上、两眉之间。“山根之上、两眉之间”,即指脑而言。这位“二眉山人”的最大发现就在指明思虑在脑不在心,显然与“亚圣”孟子说的“心之官则思”《告子上》大相径庭。湖广巡抚董国兴以“左道盅众”劾奏,将他解押至京,刑部议以妖术惑人罪拟斩首,打入大牢,而康照帝则从宽释放。他以气功轰动京师,甚至得到康熙帝的召见,待这如上宾。……康熙二十年(1681)七月,朱方旦的新著《中质秘书》落到了侍读学士王鸿绪的手里。王鸿绪本是打小报告的专家,他摘出这新著及旧作《中说补》里“违碍”之语,指控朱犯有“诬罔皇上,悖逆圣道,摇惑人心”等逆天大罪。……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九卿议复:朱方旦诡立邪说,妄言休昝,煽惑愚民,诬罔悖逆,应立斩。顾齐宏、陆光旭、翟风彩甘称弟子,造刻邪书,俱斩监候(即判处死刑,暂且监禁,以待秋审再行裁定)。这定谳一经康熙帝批准,朱方旦就死于血泊之中。他那透露近代科学曙光的著作也都毁于烈火里。(138,139)梅轩按:朱方旦,与布鲁诺的遭遇是一样的,布鲁诺是因为提出“日心说”,朱方旦则是因为提出人的思虑“在脑不在心”。朱方旦的遭遇就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科学不昌的根本原因。
10、【余豹明首告余腾蛟诗词讥讪案】江西宁武人余腾蛟原为刑部主事,因革职回乡。同多举人余文壁与他有仇,特笺注他的诗五首,斥为“逆诗”,不及递呈,即已身故。乡人余豹明亦同他有仇,便于乾隆ニ十六年(1761)呈抄余文璧笺注,首告他以诗词讥讪。(210)……“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者矣。”在皇上制造文字逆案之后,民间往往会出现诬告案。这两者的手段有相通之处:一是无中生有,一是凭空捏造。(252)梅轩按:通过举报别人的诗文以报私仇的行为,互联网时代可能会变本加厉。
11、文祸与专制、愚昧息息相通。如陈登原说的:天下惟专断之独夫,为最愚;最愚则多忌讳;忌讳多,因而置禁于流传之文字矣。(《古今典籍聚散考.明代之禁书》)(236)从秦始皇到乾隆帝之间的历史事实,已可以说明:反人道、反民主、反科学的文字祸是文化的灾星,更是人才的浩劫。……鲁迅评论说: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其不敢言近代事,……(《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261,262)
【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1、继续读《三国志》(五)。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徐众评曰:是仪以羁旅异方,客仕吴朝,值谗邪殄行,当严毅之威,命县漏刻,祸急危机,不雷同以害人,不苟免以伤义,可谓忠勇公正之士,虽祁奚之免叔向,庆忌之济朱云,何以尚之?忠不谄君,勇不慑耸,公不存私,正不党邪,资此四德,加之以文敏,崇之以谦约,履之以和顺,保傅二宫,存身爱名,不亦宜乎!】(1411)梅轩曰:特务头子吕壹诬陷原江夏太守刁嘉妄议国政,诽谤元首。孙权大怒,将刁嘉下狱。被牵连的官员都害怕吕壹的权势,都谎称听到刁嘉发表反动言论了,唯独是仪说没听到。于是是仪受到了严厉审查,孙权的诏旨也不断催逼切责,朝中群臣全都吓得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为刁嘉说话。但是仪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诬陷好人,最后孙权只好作罢,刁嘉也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史官对是仪这种高贵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代之下读这样的文字,依然觉得惊心动魄。
2、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於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与弟公安督融书曰:"今月十六日乙未,大行皇帝委弃万国,群下大小,莫不伤悼。至吾父子兄弟,并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隶,是以悲恸,肝心圮裂。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讬,惧忝丞相辅汉之效,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惭惶惶,所虑万端。且民恶其上,动见瞻观,何时易哉?今以顽钝之姿,处保傅之位,艰多智寡,任重谋浅,谁为唇齿?近汉之世,燕、盖交遘,有上官之变,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又弟所在,与贼犬牙相错,当於今时整顿军具,率厉将士,警备过常,念出万死,无顾一生,以报朝廷,无忝尔先。又诸将备守各有境界,犹恐贼虏闻讳,恣睢寇窃。边邑诸曹,已别下约敕,所部督将,不得妄委所戍,径来奔赴。虽怀怆怛不忍之心,公义夺私,伯禽服戎,若苟违戾,非徒小故。以亲正疏,古人明戒也。"恪更拜太傅。於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1434)梅轩曰:诸葛恪甫执政,即“息校官”,果断结束孙权时代大肆横行的特务政治。
3、头条号李微敖说,同样在大学做教授的同学说最近武汉自杀的一位教授,“死后官方的纪念全都是数据、头衔,从没有人关心他的身体,他的爱好,他的七情六欲。”
很希望喜欢梅轩画舫文章的朋友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特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