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争奇斗艳——学校变革七
让学生争奇斗艳——学校变革七
校长究竟是干什么的?校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该附带做,什么可缓做,什么可以让别人做,如何做好自己必须做的?
被誉为“原生态教育家”的赵彬渊,河南省辉县市原城内初中校长。他没有过多的华丽理论,教育思想简单、平实却深刻;他每到一所学校,都能快速重塑教育生产关系,解放教育生产力,使学校发生转型性变革……赵彬渊告诉我们,校长最主要的事有八件,做好这八件事,就是好校长,就是成为教育家的重要条件。第七件事——让学生争奇斗艳。
学校要使学生真正个性化地发展,关键源自学校的教育品质。学校教育如果要师生只认分数,必然顾不及学生的其他素质,学生就很难避免得到“差生”的命运,学生的分数也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学校所谓的德育教育,也只能是挂在嘴上的一个好听的名词罢了。如果持这样的教育观,那么,鲁迅、臧克家、钱钟书、沈从文便不可能出现!
学校要办真正的教育,教育者必须明确清楚知道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有教育家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而是让学生认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
学校要搞真教育,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让学生体魄健壮、相互团结、尊敬师长、热爱学校。对于像鲁迅一样的学生,只要充分让其发挥特点就可以了,校长达此境界,一定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试问,高境界的校长能让教师“出苦力”吗?
学习本身是快乐的,可是现实中“被动学习”的学生却很劳累。赵彬渊认为,真正的学习有以下几点:一是家长爱不爱自学;二是教师的工作能不能自主;三是教师是否爱学习;四是教师是否团结;五是分数代表什么。同时这五点也是检验学生真假学习最公正的标尺。
现实中有太多相反,绝大多数教师拼搏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者给校长“争光”,学生被弃之不顾。学生只是“凭借”的材料,这成了典型的目中无人,是真正的教育异化。
现实中的很多教研部门研讨的不是教育,而是所谓的“教学方法”,无论推行怎样的“教学模式”,验收怎样的“优质课”,都只管教学而不管学生,也不管教师是否真正需要,还有“统考”和高考,于是教育走上了一条错误的不归路。这造成中国教师不爱读书、社会欠缺民主和法治的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