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尹家桥实录
重修尹家桥实录
邓广顺 陈中俊 徐庆水 李绪法
尹家桥又称龙门桥,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皇家敕建,建桥碑上世纪四十年代尚存,圆碑首遭雷击拆掉一块,上面记有尹家出资过半,村民捐款,故县乡绅亦有资助,有名有姓,小高家街张姓老人,吕家街老人都听上辈子讲过。
尹家桥为翟村南北交通要道,老桥碑上曾有过:“适当大路津要,往来要冲,骅骖之所奔驰,商旅之所往来,轮蹄之声昼夜不绝……”的记载,老桥工艺考究,代表着唐代桥梁建筑的最高水平,中间桥拱券石上刻有“龙门”二字,两面各有龙首吸水,造型庄重,典雅,石刻技艺不凡,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雁翅有大块条石砌成,上下马道阶石安排合理,工艺精湛,历史上文人墨客多有驻足,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过去尹家桥也有过翟村中心桥的称谓,吕氏谱,邓氏谱均有文字记载。桥两面五十米开外芦苇郁郁葱葱,桥下每逢夏日成了孩子们的水上乐园,嬉戏打闹,跳水游泳,摸鱼捉蟹……每个翟村人讲起来都回味无穷。
跨入新世纪,不知什么时候,文物贩子瞅上了尹桥龙头,2012年后没人再见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车辆的迅速增加,载重吨位的不断提升,老桥渐不堪重负,靠东面有了裂缝,成了危桥,给群众出行及车辆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四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坐不住了,由广顺同志牵头,向镇党委作了详细汇报。
“群众安全无小事”,镇党委第一个做出反应,拿出“尽快修复”的统一意见,由镇长挂帅,组成修桥领导班子。
看到破损严重的古石桥,是建、还是修?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重建意味着老桥必须拆除。修,因为古2010年的尹家桥石桥为翟村南北交通要道,不可能承载来往大型车辆。修桥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镇长现场办公,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后和四个村支部商定,在不拆除老桥的情况下,在上面重建一座钢混结构的新桥,即保证南北交通,又为翟村人留得住历史记忆。
建桥需要资金,资金成了大问题,镇党委明确指示:不准向群众集资一分钱,资金由镇政府和四个村委会协调解决。由建筑公司测绘、设计,桥面由原来的4.2米加宽到6米,在原30米长的基础上向外扩展12米,预算怎么也得二十六七万元,这对翟村四个行政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困难大,不如决心大,当干部就得为群众办事。建桥领导人四处张罗,济宁金恒建材公司第一个响应,“为民造福,为家乡做事,建桥的混凝土全由我出!”翟三村党支部代表翟三村委表态拿出七万元,其余三个村拿出八万元,翟一村人口应占全村人口的七分之一,相当于其余三个村的一半,但新任村支部书记却毫不含糊,敢于担当。余下部分由镇政府与建筑公司承担,虽然工程不大,但却诠释了镇村两级领导班子执政为民、敬业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
经过建筑工人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一个多月,一座高标准、高质量的水泥桥,横跨老桥之上,翟村许多村民奔走相告,不少人都想着第一个走向大桥中央。下得河去,老桥仍依稀可见,连接翟村南北的中心桥,旧貌换新颜,与历史上十多次修桥不一样的是,群众没拿一分钱,还得到了实际利益,虽无建桥碑,但不少党员干部说得好:这碑那碑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
——本文选自《兖州春秋》第四期,有改动
观兖州 知天下
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