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寒论药物药解总结

伤寒论药解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中气类

    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

    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

    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

    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如舍中气单治营

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

    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

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

  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

  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性热不寒,阴虚忌用。用于大黄枳实芒

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平人以一粒破四

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

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

  水蛭、虻虫:专破瘀血。

  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载药上行之说,误人不浅!

  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

  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上无热燥,误用寒中。

  以上三味时医不论有无瘀热,动则用之,误事不小。

  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中虚、阴虚均须慎用。

  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

  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

  以上六味,本非下药,因其下降力大,易伤中气,故附于下药之后。

  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

  商陆根:泄水消肿。

  以上二味性往下行,泄水消痰,力量亦大,故亦附入下药。

  蜀漆:扫荡浊瘀,善吐痰涎。

  瓜蒂:大寒之性,善吐痰涎。

  以上二味,本是吐药,因其作用是扫除上脘,故亦附入下药之后。上

行,下行各有不同,伤损中气则—也。

    石膏:大寒之品,极清肺燥,中下虚寒。切不可服。研碎生用,熟用

杀人!

    葛根:善清胃热,降浊升清,凉润肺气,因亦清表。

    竹叶:清降肺胃,最解烦郁。

    知母:肺肾燥热,最能清润,中下虚者,甚不相宜。

    麦冬:最润心肺,能生阴液,中下虚者,聚水败脾。

    天冬:润噪生津,排脓滑窍,土湿中虚,切不可服。

    葳蕤:即郁竹,清金润燥,益肾滋肝。土不燥者,亦不可服。

    滑石:清热滑窍,利水生津,中气虚寒,切不可服。

    黄苓:专清木热,最平风燥,惟易寒中,用须审慎。

    生地:极润风燥,极清血热,湿脾寒中,不可误用。

    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栀子:清除瘀热,极寒中气。

    黄柏:极清下热,极败相火,右尺虚者,败土寒中。

    白头翁: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黄柏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生梓白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茵陈:专清湿热。

    连翘:专清湿热。

    猪胆汁:寒润第一,极降相火。

    人尿:概清心火。

    以上皆是寒凉药,井非下药,凡凉药均往下行,服之得宜,均能宽利肠

胃,去滞消瘀。过服、误服皆能下利,故附于下药之后,皆实者去之之类也。

补药类

    附子干姜阴脏寒,三阴惟怕火土残,

    补润泄湿收敛兮,无非补药一类连。

    附子:专补肾阳,兼温肝脾,最增木热,用须审慎。

    干姜:见中气类。

    炙草:见中气类。伤寒证之下证,火土实也。伤寒证之补证,火土虚

也。盖火土旺,而后中气旋转,经气升降。火土者,人生之根本也。古下

法以大承气汤为主脑,补法以四逆汤为主脑。

    白术:大补土气,除湿生津,固脱补虚,伤阴滞木。

    鸡子黄:极补脾精,最滞木气,生调相宜,煮熟腻胃。阴虚之人木气

必滞,阴虚液枯,故木滞也。

    鸡子白:清养肺液,不伤阳气。养阴药多伤阳气,败土气,鸡子白

不然。

    当归:峻补肝血,性温而润,滑肠湿脾,惟动伤阴。

    阿胶:养血清风,专平疏泄,不寒不燥,惟易湿脾。

    猪肤:清肺除烦,润而不湿,性本不寒,便溏忌用。

    麻仁:极滑肠胃,滋润经脉,性平不寒,便溏忌用。

    蜀椒:最温肝肾,兼善杀虫。木气燥热,便不可用。

    吴茱萸:温暖脾胃,润而不燥,沉重下行,肝寒亦宜。

    细辛:降诸寒冲,专下水气,最利二便。阴虚忌用。肺家有寒,水上

冲者,此药神效,否则极伤肺气。

    茯苓:泄水利湿,下达迅速,阴虚便利不可轻用。

    猪苓:泄水利湿,兼达汗孔,阴虚便利,务须慎用。

    泽泻:泄水利湿,下达迅速,功倍二苓,不可多用。

    赤小豆:清利湿热,不伤津液,偏补土气,阴虚慎用。

    通草:泄水通经,便利少用。

    五味子:功专敛肺,能生津液。

    龙骨:镇敛精神,涩滑固脱,善宽胁肋,不滞木气。

    牡蛎:善降胆热,软坚消痞,木气枯者不相宜。

    赤石腊:专涩肠滑,性平不寒。

    禹余粮:功同石脂。

    铅丹:沉重降敛,善止惊狂。

    铅粉:燥湿医疮,止泄杀虫。

    附子白术以下为补药,阿胶以下为润药,蜀椒以下为温寒药,茯苓以

下为燥湿药,五味子以下为收敛药。润药乃滋养之品,温药乃益火之品,

燥湿药乃扶土之品,收敛药乃固本之品,故皆附于补药之下。


本文来源于临床整理

免责.声明

(0)

相关推荐

  • 口干口渴,如何辨识阴虚还是阳虚?

    赵作伟 中医书友会 今天 中医书友会第288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探究口渴之病因病理可作如下比喻:人体可以看作一口锅,锅内盛水,锅下烧火.水火适宜,则水汽蒸腾,锅盖可保持湿润.锅盖可 ...

  • 伤寒论药物药解总结

    国良先生 整理 大众医学助手 3天前 中气类     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     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 ...

  • 【《伤寒论》药物药解】

    中气类     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     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

  • 伤寒药解+伤寒论之药解歌

    甘草   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上行用头,下行用稍,熟用甘温培土而补虚,生用甘凉泻火而消满.凡咽喉疼痛,及一切疮疡热肿,并宜生甘草泻其郁火.熟 ...

  • 反复周身瘙痒20余年,名中医3副药解顽疾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 周宪.黄黎黎)俗话说:"忍痛易,忍痒难."家住汉阳的李爷爷就被这个"痒"字困扰了二十余年,让其痛苦不堪. 李爷爷 ...

  • 伤寒论之药解

    中气类 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 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 ...

  •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7)|《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意义探析

    本次新媒体征文大赛系列活动由光明日报教育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承办,北京龙诚自然科学研究院.山西昂生医药集团张仲景学院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协办. 长期以来,对于 ...

  • 伤寒理路篇 《伤寒论》之药解

    伤寒理路篇 <伤寒论>之药解 中医之六气 黄元御的六气辨证学说 本草求真 伤寒理路篇 要  旨 <伤寒论>为中医方书之祖,凡外感内伤,一切病理.方法,皆包括在内,不独是&quo ...

  • 中医病机详解糖尿病阳痿 中医单味药

    糖尿病阳痿中药治疗研究现状 糖尿病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病 因之一,其发病率是正常男性的 4 倍左右 [1 ] ,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阳痿最早出自 <素问· 五常政大论 > ...

  • S中医补气药详解

    S中医补气药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