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参与火烧圆明园的法军上将,写给妻子了一封信
1860年11月,作为火烧圆明园暴徒之一的法国海军上将沙内,在写给妻子的家书中叙述了一些圆明园事件的细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信件原件)
“上封信中,我曾向你说过抢劫皇家宫殿圆明园的事,以及里面的富有程度。据我所知,最值钱的是由硕大珍珠做的项链和无数的金条银条。我得到确切消息是,蒙托邦将军(英)抢了300万(法郎),手下50-100万法郎,许多军官、普通士兵每人1万多法郎。这些事我只给你说,千万不要外传,如果巴黎传开了,他们会说是我告诉你的……我本来想给你买一条珍珠项链,但太贵了买不起,他们(指英军)拍卖要6万-8万法郎……”
按照信中所说,沙内上将所统领的海军没有参加到抢劫中(有待考证),在抢劫之后,英军额尔金勋爵和格兰特总司令下令,所有抢了东西的人必须将物品交到军营并发誓,然后再集中拍卖,收益按照军规进行分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乾隆游圆明园图—观鸟》(清))
在整个信件中,沙内表现出一副没有参与或是不愿拿不义之财的样子,甚至在信中还特别说明“英军抢的不比法军少,或者说他们抢的更多……”
而据史料记载,10月6日晚法军率先抵达圆明园,并开始抢劫园内的财物。英军则因为迷路,过了一天才到达,晚到的英军认为园内早已被法军盟友洗劫一空了,于是英法两军不少人都为自己的同胞“伸冤”,不愿承担圆明园事件的责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清漪园之昙花阁照片,意大利籍摄影师费利斯·比托拍摄,当日圆明园被毁)
据英方亲历者斯温霍所说,法国人在小规模焚烧了(咸丰)皇帝的寝宫后,便退出了圆明园,搬到安定门外的一个村子驻扎……”而法国人则强调是英方提议的纵火。
十八世纪四十年代,法国传教士、参与圆明园图景绘制的画家Jean-Denis Attiret第一个在信中向法国和整个欧洲揭示了圆明园的存在。他称圆明园为“万园之园”、北京的凡尔赛宫:“此乃人间天堂。水池依天然形态砌就,不像我们围以墨线切割出的整齐石块。它们错落有致地排放着,其艺术造诣之高,使人误以为那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圆明园谐奇趣照片,托马斯·查尔德拍摄于1880年)
然而面对这样的一座天堂,一座为法国人赞叹了百年的园林之王,就在该信的作者沙内和蒙托邦的眼前灰飞烟灭了,于是才出现英法两军互相“义正词严”指责对方的现象,甚至将“最终的责任”写进了自己的百科全书中,可这些说辞放在如今的圆明园面前,又能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