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悉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出现在《金刚经》的第五篇《如理实见分》,原文是:“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就是佛教对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一个根本性的认识论。什么叫相?相不仅仅指我们眼前看到的,而且包括我们所有的感官所感应到的,比如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碰到的,甚至是想到的。这些相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本来是不真实的,而我们误把它当作是真实的。那么怎么理解这些相不是真实的呢?

我们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做一个简单的分析。首先我们先假定这些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以视觉的色彩为例,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各种色彩,其实是不同波长的光在我们视觉神经上的一种反映,换句话说,就是视觉神经把收集到不同频率的光谱后提供给大脑,然后大脑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从而产生了色彩的认知,长波偏于红侧,短波偏于紫侧,这样,我们就看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

但问题是这只是光谱中的可见光,而可见光在整个光谱宽度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少得可怜的一部分,更为广阔的光谱区域我们看不到。我们看不到,是不是意味着它不存在呢?更何况,即使具体到人类,每一个人感受的光谱阈值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每个人看到的色彩实际上是有差别的,那么问题来了,谁看到的色彩是最真实的呢?因此我们说,一个物体的色彩之所以是这样的色彩,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看它是这样的色彩。

这是我们做了一个把我们所见所闻的东西假定为真实存在的前提。那么这个前提成不成立呢?先看我们中国人认为的大道之源《周易》是怎么认知的。《易传》中的《系辞》认为,我们的这个世界来源于“易”,“易”生成太极,太极生成阴阳,阴阳交感,生成这个世界。这是古代中国认识论的来源。“易”是一种无的状态,因为,我们的这个世界其实是来源于无。

那么,现代科学是如何认知的呢?关于物质世界的生成,涉及最多的是宇宙大爆炸学说。这个学说认为,宇宙产生一次大爆炸,而大爆炸的起点是一个无限小的奇点,我们的物质世界原来起源于这个只有数学意义的点,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其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另外,如果我们把视线深入到极其微观的世界中,也就是量子级别的世界中,不断的把物质的颗粒解剖,解剖到最后,原来物质的本质只是一道震动的弦。还有,量子论认为,我们的世界在我们观察它之前,其实只是一团弥漫的波,只有当我们观察它的时候,它才因为波函数的坍缩,成为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刚经》的主旨在破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重点在破有执,但如果破了有执,然后执着于空,本质上说,与执着于有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千万不要拿着这句话进入到空执状态,两边破净,才是真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