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关于转换问题性质的能力
那么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区别在哪呢?
傅盛举了一个关于原子弹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从开始制造原子弹一直到氢弹,前后只花了几年的时间,比美国和苏联快多了,而且我们最常听到的说法也是中国人民如何勤劳智慧,那么我们真的比他们牛多了吗?事实并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是人家比我们牛多了。
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原子弹的时候,对于制造原子弹这个问题来说,就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这个能不能做成、要怎么去做、朝哪个方向发展、实验失败了要不要坚持等等,这些都不知道,必须来回摸索、反复试验。方向不一定,路径不一定,这就是开放性问题。等有人把这件事做成了,别人知道这事一定可行,只要坚持去做就一定能成功,这就变成了封闭性问题,两者的难度天差地别,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问题。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人为的把开放性问题变成封闭性问题呢?我们看看爱因斯坦是怎么做的。
爱因斯坦在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只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比如,如果能跟着一束光去旅行,会看到什么?由这一个场景出发,不断在大脑中逆向思考,最终发现了相对论。也就是说,要把一个混乱、复杂的开放性问题,人为的变成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充分的集中起来,由此获得能力的巨大提升。这就像邓小平把巨大的中国社会中发生的极其复杂的改革问题,归结到一个“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向上,把资源集中在一个路径里,从而有效的推进了社会的变革。
所以,在面对一些极其复杂,看似无解的开放性问题时,与其瞎摸乱撞倒不如想办法把问题变得具体,然后集中资源提升效能。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更是我们需要精炼的一种能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