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新生儿罕见皮肤缺失,无皮症在古代医家医案中有记载
昨日翻阅微博,看到了漩涡视频在3月25日报道的一例罕见病例:在广东深圳,35岁的李女士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生下一名男婴乐乐,但刚生下来的乐乐右下肢那块就完全没有皮肤,左侧祖辈的位置也没有皮肤,属于大面积皮肤缺失。
这一情况让接诊的医生、助产师都十分惊讶,从来没遇到过,他们打电话询问该院的儿科主任王医生,同样,王医生也表示,从医2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不是一般的常见病。随后她查了一些文献,考虑是先天性的皮肤缺损。这种病症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属于十分罕见的病,但发病原因暂不清楚,国内仅报道258例,是王医生20多年从医第一次见到。
王医生判断,孩子最怕的就是皮肤感染,一旦感染会引起全身的一些症状,包括败血症、休克。因为在有限的病例报道中,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的。因此,她们把孩子放到保温箱全盘隔离,所有护理人员严格消毒,护理非常细致。医生每次为乐乐换药都要花费2个小时,好消息是,每次换药都能看到孩子的皮肤长起来一些,目前,乐乐已经顺利出院,但仍需隔一段时间换一次药,直到痊愈。
据报道,李女士生产前每次产检指标都正常,宝宝出现这种皮肤缺损的疾病是始料未及的,属于十分罕见的疾病。
笔者在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想起在看过的中医书籍《走近中医》中读到过“无皮症”的案例,和这个新生宝宝的情况十分相似。
准确来讲,“无皮症”这个医案是记载在清代医家沈源所撰写的《奇症汇》一书中,原文如下:
一儿初生无皮,俱是赤肉,乃因母自怀胎十月,楼居不得地气故也。取儿安泥地卧一宿,皮即长。
《奇症汇》是一本医案著作,刊于1786年。清代医家沈源在书中将此症称为“无皮症”,并说此症是由“不得地气”造成的。这个“无皮症”很罕见也很严重,但在中医五行相生的理论指导下解决了。
人的皮肤和地气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走近中医》的作者唐云是这么分析的:皮肤是肺中精气化生,所以在五行中和肺一样,属金。金之母为土,如今皮肤不能生长,当然是其母气不足(也就是原文中的“不得地气”)、子脏得不到其滋养的缘故。
原因找到了,治疗就好办了,既然是缺少地气,那么就补充“地气”,故医家就让患儿“安泥地卧一宿”,最后的疗效是“皮即长”,证明了前面分析和治疗的正确。
毫无疑问,无皮症是罕见病,但对这个病例的分析和探讨,可以给现在的中医大夫很多启发。对于唐云老师来说就是如此,他在治疗一些皮肤溃疡长期不能愈合的病人,就会根据“补地气”的原则,采用补益脾土的办法来治疗,疗效非常好。
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他在门诊实习快结束的时候遇到一个病人,约40岁的农村妇女,因为小腿皮肤被割伤,当时进行了清创缝合手术,但拆线后,局部皮肤一直没有完全愈合,有半年多时间了,创口中经常流出清稀的脓液,有时还有淡红色的血水,多方治疗都没什么效果,只能靠每天局部换药来减轻痛苦。
当时唐云根据患者的上述情况以及望闻问切诊断为脾土虚导致皮肤损伤后修复功能不足,也是按照“培土生金”的思路给她开了7副药,让患者吃完再来复诊。当时唐云过几天就要转到病房去不在门诊了,他还告诉患者让下次复诊时找他的老师看。
一个星期后,患者找到病房去要唐云给复诊,因为上次的药效果很好,患者相信他,这让当时的他十分感动。彼时患者的创口已经愈合了四分之三,而且不流脓血了。
唐云根据患者的情况稍调整了一下方子,又开了7副药。一周后,患者再来复诊时创口已经完全长好,面色也红润了。他让患者按原方再服用7副药巩固疗效,就这样,迁延半年的疾病被实习医师唐云治好了。
在#深圳一新生儿皮肤缺失露出肌肉# 这则新闻下方的评论中,很多网友都送上了真诚的祝福,祝福宝宝快点好起来。笔者意外地发现有个网友也提到了中医的古代医案记录,他说:“在中医的古代医案中有这种病例,方法是给孩子全身扑上米粉,用绢布包起来,挖一个小土坑,把孩子放在土坑里漏出头和脸,身上盖一层薄薄的土,喂完奶处理了大小便,便继续用土盖上,一般7天左右就会长出皮肤来!孩子的病从中医看就是脾胃虚弱肺气不足,土不生金之相(肺主皮毛)。”
从他的描述来看,他所说的这个医案的来源未必就是清代医家沈源的《奇症汇》,可能出处是另外的古代医家医案。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这种罕见病例尽管罕见,但古代医家用中医理论治愈过不止一例。
当然,虽然古代医家有“无皮症”的医案记载,现代中医医家也有从中获得启发并有相关的临床实践应用,但新生儿“无皮症”这种罕见病放到现在,中医医家可能没有机会能够上手治疗,除非宝宝生在一家中医医院,能够中西医会诊,中西医结合治疗,那么治愈的可能性将会更高。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人民健康论坛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END
作者:康和
首发:人民健康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