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实的《史记》,暴露了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懂的人性

一辈子不长,关键的就那么几步。

18岁,要选什么专业?

20几岁,是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找一个安稳的人嫁了?

30多岁,是抓住事业上升期,还是辞职生二胎?

40多岁,是原地踏步,还是转换人生跑道去创业?

人生的关键时刻,你说纠结没有方向,在我看来,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12到18岁,我只用心做了这一件事

高考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步,相信很少有人会质疑这句话。

考前100天,在大部分人的压力达到巅峰的时候,我为了放松心态,一般都在晚上滑冰、读名著、还刷遍了热播电视剧。直到现在,高三也还是我记忆中压力最小的一年。

能这样度过高中时代,其实最感谢的是我的外公。

外公是个“史学迷”。我12岁时,他就送了我一整套的《24史》作为生日礼物

此书共3229卷,约有4700万字,足足摆满了大半个书架。对于初中生来说,显得有些难了。好在老人不着急,让我由着性子读。

没想到,这套书跟我的人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初中时,我的成绩并不好,一直被分在班级最后一排,老师的字一旦写得稍微小点,便完全看不到了。

坐在后排当然也有好处,就是读“闲书”没人管。对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孩子,或许,读书是人生最好的安慰剂

翻看清史时,读到萨尔浒之战清太祖迎战明军之时,他说:“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无论敌方分几路进攻,只需集中兵力痛击其中一路,便能将敌军逐个击破,反败为胜。

我一下子被点醒,立即决定:

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语文上,做到第一名,再来攻克其他学科

当时班上有个学霸,作文次次拿司马迁举例子,但次次高分。一研究,无非是吃透了经典素材,一通百通。

我心里有了数:《史记》是文学高峰,与其花大量时间背范文、记素材,不如掌握《史记》里面的130个人物故事,轻松拿下作文不说,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水平也会大幅提升。

果然,我只花了3个月,语文成绩就跑到了班级第一名

接下来的一年多,我按照逐个击破的套路,把数学和英语也彻底学好之后,老师们才发现:李源这个家伙好像再也没出过班上前三名

高考时,凭借满分作文,我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高中时期

在我人生三个阶段,

读史都改变了我的命运

第二次是我在大学最苦闷的期间。

大三那年,我尝试给国内最知名的史学期刊《史学理论研究》投稿,没想到成为本科生在该期刊上的发文第1人,在学校和国内史学界引起了轰动。

开心没持续多久,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了极大的苦闷和彷徨。

我发现自己陷入了重复用功,很难再有突破。手中积累了一大摞的素材,但再也没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

有天我在图书馆胡乱翻书,无意中看到了一套《史记》,青年时代的回忆扑面而来。为什么不再把《史记》读一遍呢?或许它能帮我走出困顿。

这一次我选择了倒着翻《史记》,结果在倒数第一篇《货殖列传》就得到了启发。

大家都知道陶朱公范蠡富可敌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发家致富的。《货殖列传》就揭示出范蠡致富的核心逻辑:在行情惨淡的时候买入,在行情火爆的时候卖出。

乍一听我很不理解,正常人都追求止损,怎么会在惨淡的时候买入,火爆的时候卖出呢?后来我还跑去经济学系咨询了几位老师,原来这叫「价值投资」,是投资的要诀。

我仔细对照了下自己,原来我现在的困境,就是没有在最好的时候及时退出

我应该在发表完核心期刊后,尽快寻找新的价值洼地,而不是一直被存量的利益绑架。

想明白这一点,我果断选择离开大学,加入了刚刚创办不久的罗辑思维团队,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硕士时期

事实证明,我这一步走对了

多年的史学积累,在新领域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我策划的节目很快就一炮而响,《成大事者不纠结》被优酷高管全面力推,作为情商修炼的最佳范本。

《南明为什么扛不住》的处世心法,被一众企业家在很多公开场合分享……

不到三年,我就成了85后最贵的说书人

这是一年前还苦闷不已的我,想都不敢想的。

▲与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老师

《史记》里的成长心法,

对现代女性和学生党有什么用?

家中的长辈,常拿我读史的故事激励孩子。逢年过节,我免不了要被请去补课。

讲得次数多了,我想:既然孩子们需要,我何不开发个精读《史记》的课程呢?这样就不用反复讲了。

没想到精读《史记》的课程一推出,不仅是孩子,很多妈妈也迷上了

比如宝妈吴悦,儿子正在上初二,每次上历史课,老师都让背哪个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小伙子记性差,又嫌枯燥不愿背,成绩一直垫底。

其实这不应该怪孩子,是历史老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比起死记硬背,我更愿意去挖掘历史兴衰成败背后的道理,孩子理解了,记起来才事半功倍

小伙子一听不用背书,开始认真听我讲解《史记》,没想到越听越来劲,21天结束后,他说:以前,从不知道历史这么有趣

前段时间,吴悦还告诉我,孩子第一次考进年级前三历史成绩第一,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让全班学习。现在,孩子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还有位大学同学苏苏,因为总在做执行的工作,做事比较被动,对自己的职场缺少规划。很快,她就遇到了职场天花板,苦闷时,就读些女性修身养性的书。

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花了一个下午给苏苏讲《史记》里的职场生存之道:“与其给自己熬鸡汤,不如去听点历史,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

原本苏苏觉得历史离自己很遥远,帝王将相、尔虞我诈……完全提不起兴趣。

但听了之后发现,那些历史人物,就像自己身边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行,自己的领导……千百年来,人性的弱点是不变的。那些历史人物,为人处事的“心法”,一点也不过时,自己也能学得会、用得上。

听完21天的《史记》后,苏苏告诉我: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常陷入小情绪的纠结中,而是学会了抓大放小,跟领导沟通时,她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用利益说服,让领导刮目相看。

不仅如此,她还主动规划了自己的成长路线,被提拔为重要项目的负责人

(0)

相关推荐

  • 10年历史名师:52万字《史记》到底该怎么读?

    昭明老师专访 1 问:老师,想请问下您怎么看待<史记>这本书在中国的地位呢? 昭明:<史记>和<资治通鉴>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部历史学著作了,<史记&g ...

  • 成长阅读v的个人主页

    成长阅读v 0关注 22.8万粉丝 2.7万获赞 成长阅读v的获赞 2.7万作品获赞 0评论获赞 0弹幕获赞 视频 小视频 #每日阅读 #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手腕 8次观看 · 31分钟前 # ...

  • 苏苏|孩子,你欠老师一声“对不起”

    孩子,你欠老师一声"对不起" 作者:苏苏 孩子,你来到学校,老师跟你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熟悉到熟悉,慢慢地,你就走进了老师的心里,成了老师在乎的孩子. 为你做了再多的事,为你花费再 ...

  • 【读史以明智】

    [读史以明智] 司马光的大作<资治通鉴>是继司马迁<史记>后中国历史学上又一部史学著作.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历史,尤其在唐代开始史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开始对皇帝的言 ...

  • 史命  坚强  追求——有感司马迁写《史记》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国史学之父,并获"世界历史之父"誉称.他倾注生命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为"二十 ...

  • 跟李源老师读《史记》

    李源老师重点讲了精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读书之前,先查作者. 通过查找作者信息,找到作者的核心论点,可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提高读书效率. 老师还推荐了几个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以上需求:知乎.豆 ...

  • 姜子牙三个版本的故事那个才是真的?|史记次元周世代021

    太公望吕尚,也就是姜尚姜子牙,他在<史记>次元里出现在周国的历史中,突然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一代传奇.他在<史记>文本里出现也很奇怪,和其他历史人物相比,他在和周文王姬昌交 ...

  • 短史记312:从刘琨身上读懂西晋灭亡的原因,精英治国的虚妄

    西晋永嘉年间,北方胡族相继崛起,逐步蚕食中原士民的生存空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都被迫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在抗击胡人的最前线--并州,有一个人凭借一己之力,生生在晋阳筑起了一道顽 ...

  • 微史记 | 历史上真实的帝王鄙视链

    如果将中国历史上的 492位帝王聚在一起,那会是什么场景?这也是历史迷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出现"过,它出现在一本明清时代的朝鲜小说<金华寺记>中,有趣 ...

  • 岳飞在《金史》和《宋史》中的记载截然相反,哪个才是真实的他!

    自古以来的民族英雄有很多,平常最为熟知的必然是有岳飞的,忠君爱国.抗击金朝.悍不畏死的民族英雄,可是在最近被专家去掉了"民族英雄"四个字,踢出了历史书,因为后来的金朝也是在中国的领 ...

  • 沈梦辰说跟杜海涛该结婚了,才36天,如此反转暴露了两人真实想法

    原创作品,抄袭.洗稿必究 作者:梦鹿 #沈梦辰说跟杜海涛该结婚了# (1) 这几天,热搜榜上最火的两个人大概就是沈梦辰和杜海涛了吧. 在4月11日时,沈梦辰忽然在某档综艺节目中自我调侃自己对于婚姻的向 ...

  • 史记跟竹书纪年哪本记载的内容更真实?

    来源:悟空回答 一 .  西府赵王爷 公元3世纪,即西晋咸宁年间,"摸金校尉"(盗墓贼)不准,发现了一座战国大墓,墓主人乃是战国魏襄王. 不准在魏襄王墓中收获颇丰,盗墓界因此而震动 ...

  • 夏朝真实存在吗?这本战国书籍比《史记》更有力地说明:在

    序言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中华儿女大都耳熟能详的故事. 大禹治水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上下有五千年,而中国古代历史,常常被分为两大时期,分别是秦后与先秦. 秦朝后便标志着我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 ...

  • 夏商周的历史,《竹书纪年》与《史记》几乎背道而驰,哪个才是真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年间,一位名叫不准的盗墓贼,在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时发现了数十车记满古文的竹简.晋人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并用当时通用的文字考订释文其中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十三篇史书,被命名 ...

  •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

    <竹书纪年>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战国时代的魏国史官写的,后来这本史书被随葬在了魏襄王墓中,直到西晋才被发现.这也使得该书能够躲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保留了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