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医庙会,源远流长
1
镇平县境内的庙会很多,但为纪念古代名医而兴起的庙会,只有卢医庙会。这样的庙会,在全市乃至全省也不是多见的。卢医庙会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是因为卢医庙会源远流长的缘故吧。
说起卢医庙会,不得不提起扁鹊和卢医庙。在我国古代的正史之中,《史记·扁鹊传》是第一部为医家所作的传记。据该文记载:扁鹊,姓秦,名缓,字越人,渤海郡人,因寓卢地故称扁鹊,学医于长桑君。他曾给齐桓公、赵简子、虢国太子治病,书写了不朽的传奇。诚如司马迁所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反对巫术,著书《难经》,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卢医庙经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和嘉靖甲辰年(1544年)两次扩建,于明隆庆元年初具规模,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碑文为证:明朝嘉靖甲辰年(即1544年),由郭、魏、赵、苏四姓组织第二次扩建。在这次扩建中,全县13个集体庙观、民众72姓508人共捐地一顷十九亩,白银千两,谷物50万斤,历经23年,于隆庆元年(即1567年)十月竣工。这次建庙以卢医庙为中心,庙前建有戏楼,庙后建有娘娘殿,东有关帝庙,西有道长楼、藏经阁,大斋堂和仓房院。
卢医庙会是啥时候兴起的,虽然无据可考,但很有可能是在卢医庙建成之时,由郭魏赵苏四姓中的乡绅共同发起的。由此算来,卢医庙会的历史至少也有四百多年了。
2
卢医庙会会期三天,分别是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当天和清明节后一天。为啥把庙会的日子定在清明节前后,或许是因为庙会的内涵和清明节的内蕴相契合。卢医庙会是为了纪念扁鹊,清明节是为了祭祀祖先,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卢医庙会的形式发生了演变,成了物资交流会。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是人民公社时期,卢医庙会期间,全县范围内的每个乡镇(人民公社)的代销社都来卢医街搭金货棚,卖日杂用品。周边的手工艺人都会来这里摆摊,卖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竹木柳编和铁器,有布匹和牲畜,有粮食和农副产品……会上,有唱大戏的,有玩把戏的,有说鼓儿词的,有吹糖人儿的,有捏面人的……来赶会的人很多,除了本地人,还有晁陂的、贾宋的,枣园的、曲屯的和高丘的,还有来自于内乡县灌张的、王店的和马山口的……
当时,卢医庙前盖的有戏楼,戏楼西边是润生小学(现在的卢医小学)的大门(当时大门面东)。戏的剧种主要有南阳的二簧、内乡的宛梆和郭岗人唱的曲剧。当时,唱南阳二簧的有个名角,叫二凤,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好比是南阳的常香玉,只要她上场,戏场上的人就会密不透风。为此,人们还编了几句顺口溜:“想听二凤腔,再翻十里岗;想听二凤喊,再跑十里也不远。”
改革开放之后,卢医庙会进一步兴盛,成了真正的物资交流大会,商贩们搭的售货棚一个挨一个,赶会的人像潮水一样汹涌。在庙会期间,给人的感觉是卢医街太小了,盛不下那么多人。会场的范围不断扩展,东边到了严陵河边,南边到了麻营村,西边到小魏营村,北边到了大魏营村。在庙会期间,住在卢医街上的人,家家户户都有招待不完的来赶会的亲朋,街上所有的饭店都会爆满,来吃饭的人坐了一茬又一茬,刷碗筷的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要想在庙会那几天的正午时分去饭店就餐,需要提前两三天预订才行。
3
卢医庙会源远流长,五六百年过去了,把最应该传承下来的东西流失了。卢医庙会兴起的缘由已被人们淡忘了,人们对“卢医”二字的了解越来越浮浅了。扁鹊在卢医镇行医期间,曾救治过怀疑体内钻了水蛭的赵姓村民,也曾让因难产而被装入棺材的苏氏媳妇起死回生,这些故事和传说似乎已被众人忘记了。
为了让卢医庙会回到它的历史源头,弘扬中医文化,传承扁鹊的思想精髓,我有一个设想:在庙会开始之际,举办一个祭祀扁鹊的大典。先举行民众祭拜扁鹊的仪式,然后进行文艺演出,可以演一演《扁鹊见蔡桓公》和《魏文王问扁鹊》,也可以演一演扁鹊在卢医镇行医期间的故事和传说,还可以让学生齐声诵读扁鹊《难经》中的部分内容……
或许做到了这些,卢医庙会才能找回独特的文化内涵,才会具有鲜明的文化品质,才能具备厚重的文化特色,才会成为真真正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影像:
作者简介:
郭成志,男,生于1977年,河南省镇平县人,任教于镇平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抚梦而歌》《长满青苔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