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产了那么多的银子,现在都跑哪里去了?

白银似乎总觉得在地下陪葬,被张献忠沉了江,或是在寺庙的宝塔里。

白银属于稀有金属,一个政府刚刚建立急需征用这样的物资的。在社会动荡、通货膨胀加剧、政府信任度降低的时候,金银是最管用的货币。一旦建立了稳定的政府,稀有金属作为货币交易的功能就会被纸币取代。

中国主要使用银货币的是明清两朝。清朝在洋务运动以后,大量的引入的造币机,开始制造银币。银币逐渐取代“银两”成为白银的主要单位。

建国之后,国家收兑银元的工作自解放初期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没有停止过。投入的回收力度是极大的,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应该都是一些幸存者和出土货了!而这些收兑回去的银元,大多被回炉熔铸,以做它用。

兹以上海市的银币回收情况来看:

1950上海刚解放,回收银币的数字硬挨是极大的,但是找不到数据了,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持有黄金的状况,必然有其特殊性。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的次日,市军管会即宣布取消金圆券、实施外汇管制和统一使用人民币。黄金由于保值性强,本应成为抢手的黄鱼,然而“民间的黄金存量已经被国民党政府掏空,市面成交量很少,黄金(金块和黄金饰品等)也退出了投机,最后,只剩下银元一路走俏”,“黄牛”选择投机银元,工薪阶层因为买不起也买不到黄金,又想保值,领到工资后去买黑市银元,加剧了投机银元。

人民币的地位岌岌可危。6月10日,上海市当局奉命查封了上海证交所。“在证券大楼共抄没黄金(含金饰)3642两、银元39747枚、美元62769元(实际没收黄金81两、银元4488枚、美元2720元—笔者注)、港币1304元,人民币1545万多元(旧币),”以及囤积的大量物质。

上海周边各县有不完全的记录。《南汇县志》载:1950年收兑黄金13.6两,银元849枚。《崇明县志》载:1958-1984年累计收兑银元296410枚,黄金9704.6两,年均360两。《上海县志》载:1978—1985年间年均收兑黄金337.8两、白银19106两、银圆14472枚。

首先,地理大发现之前中国古代贵金属并不多,特别是银,相比于金更少。中国银矿储量不多,开采困难,因此古代白银产量太低,作为钱币使用的主要是铜。白银更多是作为首饰工艺品等使用,比如打个簪子之类,不承担流通和储藏的功能。
其次,新大陆发现以后,两牙殖民了南美,特别是西班牙占领了主要的金银产地,于是有了大量的金银产出。明清时期,中国通过海洋贸易大量吸入白银,使得白银成为了货币。
既然是货币,那么就承担了支付流通和财富储藏两种职能。比如张居正一条鞭法之后,政府收税以白银为主,不再收农副产品等杂物,所以白银在市场上流通。除了拿来买东西以外,包括政府在内不少人把银铸造成银锭来储存。
除此之外,白银仍然继续作为首饰工艺品等使用。比如乾隆给生母造的发塔,因为黄金不足,也加入了大量的白银。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列强通过倾销商品和战争赔款,从中国掳走了大量的白银。

以上就是白银在古代中国的来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