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原来在这里
上个世纪90年代,位于南宁市北宁街42号的广西储备局计划扩建办公楼,就在开挖地基的时候,工人们有了意外的发现。
挖出来好大的石龟,我们个个跑去看,这么大。我们就看了一下,后来听说那些民工把它抬起来。那个龟身子这么大,大肥猪那么大。
广西储备局退休职工 陈广翠
广西储备局工地出土两只巨大的石质乌龟,消息上报到南宁市文管会之后,当时的文管会主任雷时忠带领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了勘查。根据雕刻工艺,专家们推断这就是碑驮。随着这两只赑屃(bìxì)的出土,揭开了一段岁月尘封的广西书院往事。
20多年前,赑屃(bìxì)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出土的,如今院子的大门外还留有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上面镌刻着“王文成公讲学处”几个大字。
广西储备局
王文成公讲学处
王文成公,正是明朝大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提倡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这位儒学大家,不仅在思想史上成就斐然,带兵谋战也是功勋卓著。《明史》中称他是有明一代,“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56岁的王阳明被朝廷征召,以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及湖广军务的身份,赴广西镇压已经持续三年之久的田州、思恩叛乱。专为平叛而来的王阳明,却无意中开启了广西书院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明代以前,广西地处边地,民族杂居,民风强悍。王阳明认为,叛乱之起,“由学不明,人失其心”。为了归化人心,推行教育,王阳明不惜动用平乱部队的军饷银两创办书院。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六月,在南宁城北的县学旧址上,王阳明创办了敷文书院,“以宣扬至仁,诞敷文德”。敷文书院是南宁的第一所书院。
敷,就是铺,敷面膜,就是铺起来,文德就是文化和德政,这个词我们很早就有了,就是通过教育把老百姓的心,用文教来化解他们心中的仇怨,达到一个和谐共同。
广西桂学研究会研究员 漆招进
明代的书院与官学各有侧重,书院倾向于自由讲学之风,官学则侧重于科举考试。相较于官学,王阳明更热衷于在书院讲学收徒,倡导心学。来到广西之前,在王阳明为官的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他都曾广设教坛,亲自讲学。正德13年,王阳明在江西修复了6所书院。嘉靖3年,又在浙江绍兴重建稽山书院。
来到广西,王阳明更是把平叛之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敷文书院的创办上。他主持参与了书院建造的整个过程。当工匠们把敷文书院的大梁一尺一尺抬高的时候,王阳明就在旁边高声朗诵《上梁文》。
他来了之后,对广西的教育是有所提升的。提升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可能中举的,中进士的人比过去多了;第二个是,在他之后,书院明显多了。整个明朝广西的书院建设都是比较多的,在嘉靖年间,是整个明朝的高峰,一共建了23所。所以他对整个广西的书院建设,文化建设是有帮助的。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孙先英
眼看叛乱平定,书院也日益兴盛,王阳明的身体却逐渐衰弱,不得不向朝廷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公元1528年,王阳明离开南宁,病逝于回乡的路上。南宁的敷文书院,也成了王阳明生前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
王阳明死后,敷文书院几度兴废。嘉靖后期,朝廷两次以“官学不修,别立私院”等罪名,查禁敷文书院。之后,书院改为别署,明末,又毁于战乱。清朝历经几次重建。根据民国版《邕宁县志》记载,“我县书院,明朝所立者,皆已久废,惟敷文书院岿然犹存。”1926年,敷文书院改建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女子部。
上世纪40年代 广西省立一中
上世纪40年代 广西省立第三女子中学校附设实验小学师生在王阳明纪念亭前合影
在敷文书院的几次重建中,人们在书院中立了王阳明石刻画像以及记载敷文书院历史的石碑。如今,这些石碑及赑屃都被转移到南宁市人民公园的镇宁炮台加以保存。
在敷文书院的几次重建中,人们在书院中立了王阳明石刻画像以及记载敷文书院历史的石碑。如今,这些石碑及赑屃都被转移到南宁市人民公园的镇宁炮台加以保存。
人民公园的镇宁炮台
王阳明石刻画像
虽然敷文书院不复存在,但它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广西书院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高峰。
南宁自古水运便利,南来北往的货物很多都要在邕江边的码头上进行交接。离北宁街不远,靠近南宁邕江河边的解放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们热衷于在这里修建会馆,联络感情。
邕江码头
德邻路(今南宁市解放路)
坐落在南宁市解放路的新会书院就是有名的会馆型书院之一,由旅居南宁的广东新会籍人士集资兴建。始建于乾隆初年,道光二十三年重修。
新会书院在修建之初,建造者就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财力。
为了让新会老乡有回家的感觉,建造书院的材料大多从广东长途运送而来,就连屋脊上的陶瓷装饰都是从广东佛山运来。新会书院目前是南宁市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会馆,它在当时的会馆里面,建筑艺术是非常高的。
当年老南宁最热闹的西仓门大街就在新会书院附近。每当开市的早晨,各家商铺拉开木门,到邕江边担水的街坊邻居相互问候寒暄,从广东而来的富商也会聚集在此品茗谈生意。新会书院见证了当年南宁商业的兴旺,以及解放路作为老南宁商业中心的繁荣景象。
老南宁的西仓门大街
1906年,清朝政府下诏废除科举,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许多书院就地转型成为新式学堂。新会书院在此之后也改建成了冈州小学,冈州是古代新会的别称,后来又变成现在解放路小学的一部分。
时光流逝,记忆犹新。对于经历过书院文化的老南宁人来说,书院不仅陪伴自己从孩童走入暮年,也纪录了父辈变异乡为故土的岁月。
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同步播出并点播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