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8《中亚塔吉克史》第八章(20210620)

预告,

本书的延续,

个人翻译编纂的中文版,

《塔吉克斯坦近代史》上卷,

将定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在线连载,

将采用付费阅读的模式连载,

目的是为了可以能将该书出版,

未来该书全本将在塔吉克斯坦出版。

《中亚塔吉克史》文本版,将会持续每周免费更新!

2021年5月1日,(杜尚别,夏冉整理校对)按照之前的计划,在五一劳动节开始第一更,每周更新一个章节,预计19周全部更新完。对于19章之后的内容,翻译工作也在持续之中。

关于全书的目录,请参阅V.0。对于我修订的部分,则使用红色字体在括号中标注。

V.0《中亚塔吉克史》连载今天启动(20210428)

V.1《中亚塔吉克史》第一章(20210501)

V.2《中亚塔吉克史》第二章(20210509)
V.3《中亚塔吉克史》第三章(20210516)

V.4《中亚塔吉克史》第四章(20210523)

V.5《中亚塔吉克史》第五章(20210530)

V.6《中亚塔吉克史》第六章(20210606)

V.7《中亚塔吉克史》第七章(20210613)

第八章

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中亚诸民族

粟特的崛起

(公元六-七世纪)

西突厥汗国统治的建立和

突厥部落同东伊朗部族的接近

嚈哒国的政权没有巩固的经济基础,也得不到所占领地区居民的支持,因此他们强大的国家从六世纪上半叶终了时起,开始衰落。印度领地的统治者们首先把嚈哒王马希拉库卢逐出旁遮普而获得独立。

大约在公元540年,嚈哒国遭到游牧的突厥人进攻。

说突厥语的各部落从远古起就住在中亚的一些地区,从来就同东伊朗诸部落和部族邻近。六世纪中叶,在南西伯利亚、蒙古和中亚境内出现了称为突厥汗国的游枚部落政治大联盟。这些部落中的许多部落在民族关系方面并不是同一起源的。中亚绿洲的财富,如同它从前吸引其他游牧民一样,也吸引了突厥游牧民的注意。

公元563—567年间,突厥人击溃了嚈哒人,并肃清了他们在中亚的影响。国家政权转到突厥汗国手中。过了一段时间,在公元588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两个部分:以蒙古为中心的东汗国,和包括中亚在内的、以七河流域为中心的西汗国。突厥游牧民所占有的全部地区,被划分成许多由可汗亲属管理的封地。

各突厥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他们服从于一个称为可汗或诸汗之汗的最髙统治者。据中国史料记载,可汗是由选举产生的,大概是由酋长会议“忽里勒台”选举的。“忽里勒台”在行政管理方面没有多大作用,在许多场合下都是由可汗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可汗的家庭成员和他的其他亲属,以及各部落的首领们,组成称为“颉利”的统治阶层。“颉利”一词意味着国家,意味着氏族和部落的联盟。起初,用这个名词称呼部落或氏族的组织,在这种组织内部已经开始出现阶级关系; 后来,只用它来指可汗的家庭成员、他的亲属和隶属于可汗的部落贵族(伯克)。汗国的军事力量主要由自由的游牧民组成,他们称为“布顿”。“布顿”

一词在突厥历史文献中,在大多数场合下和形容词“卡拉”(黑的)联写成“卡拉布顿”,即“黑民”(意思是平民)。与此相反,标志统治阶层的词“颉利”和形容词“科克”(蔚蓝的)或“腾格 里”(天的)连在一起用。

加入突厥汗国的各部落的文化水平虽然比较低,但是在突厥人那里已经产生了自己的文字。口头创作和英雄史诗达到了相当髙的水平。

中亚城市和农业绿洲依附于突厥汗国,依附的主要形式是它们给突厥人纳贡。突厥贵族除征收贡賦以外,还享有同定居居民进行商业联系的特权。在这些游牧草原和定居居民之间的商业往来中,定居居民起主导作用。

公元六世纪时,中亚绿洲上的居民,主要由起源于东伊朗的各民族组成。但是,正是从这时起,在中亚开始了突厥部族和东伊朗部族不断融合的过程,后来在这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的中亚各民族。早在那时,在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使用两种语言的居民。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突厥贵族和当地封建化贵族的互相接近。早在突厥汗国统治初期,粟特贵族们就已成为突厥可汗的谋士。

与此同时,粟特和花剌子模的劳动者,同某些地区开始转向农业和定居的突厥贫民之间,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为了反击中国皇帝多次想在中亚各地建立统治的企图(有时他们也获得成功,特别是在公元657年战胜突厥人以后),为了本地区的独立,突厥和粟特的战士们经常共同战斗。

突厥人逐渐向定居过渡。当中国旅行家玄奘在公元630年经过中亚时,在现今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境内,他见到数十处城市,那里从前只分布着一些游牧民。正如历史资料所记载的那样,在楚河岸上有一座碎叶城,中亚各国各地和其他地区的商人,带着他们的货物,纷纷前来经商。这里是突厥汗国的中心,位于现在江布尔市(从前的奥李阿塔)的塔拉斯城,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

公元六——七世纪的

吐火罗斯坦和花剌子模

202105060008校对

考古学的材料和一些作者的考证,透露了公元六——七世纪吐火罗斯坦、花剌子模和粟特的经济与文化生活状况。

吐火罗斯坦   据玄奘说,吐火罗斯坦被分成二十四个小规模的半独立领地,它们都承认突厥汗国的最髙统治权力。这里必须特别描述一下位于现在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山区各公国的情况。古代保存下来的很有趣的材料说明,这里各地已发展了山区手工业,开采黄金(在胡塔梁)和铁(在数瞒)。从六世纪流传至今的印度长篇史诗《马哈勃哈拉塔》,称吐火罗人为“制造并运来铁的人”。

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史料中,提到胡塔梁(汉文作珂咄罗) 地区,它位于瓦赫什河和阿姆河之间;在所提到的城市中有波赫利霍赫(帕尔加尔,今帕尔哈尔)、葛逻犍(今胡利布克,在库利亚布附近),还提到镬沙河(瓦赫什河)。这些史料述及珂咄罗“多良马、赤豹。有四大盐山,山出乌盐”。

更晚一些时候,使用阿拉伯语的作者们(例如九世纪的胡尔达兹柏),援引胡塔梁地区采金业和商业的很有趣的记载说 (这些记载正是关于我们所研究的时代的):

“它(瓦哈德村)的居民们……来到贾伊洪河边。他们在岸上把山羊皮毛朝外铺开,牢固地系在周围的木桩上。他们中的一人下到岸边的河中,不停地朝那些羊皮上浇水。其他人则搅和水与泼出水。水是那么浑浊和沉重。当他们看到羊毛(原文为皮上毛的根部——加富罗夫注)中充满沙和金时,就取下羊皮,放在地上晒干。然后他们拿起羊皮抖动,把羊毛中的沙和金抖落到铺在一边的皮垫子上,再从垫子上挑选出金子。巴耳黑的人们说这些是纯净足赤的奸金子。”

“……他们(商人)从胡塔梁城前往近郊……离胡塔梁一法尔萨赫(六至八公里)的地方。然后商人们来到这条大河边的山上。除惯于在这山中旅行的土著(原文为野蛮人,非阿拉伯人 —加富罗夫注)以外,谁也不能登上此山。当商人们在他们 (土箸一加富罗夫注)那里停歇时,就雇用他们搬运货物和商品上山顶。他们往山上爬时,……每人负荷三十“曼”重的货物直到最高处。他们在山顶停留的时候,根据预先和什克南居民商量好的规定,设置双方都能瞧得见的标志。当什克南人瞧见这些标志,他们就知道商人们已到达山顶。他们所走的道路只有一个人的足迹那么宽。商人们到达那里以后,土著们就背着东西、带领他们从山顶下到紧靠河边的地方。当土著们迎接商人时,他们总带着受过渡河训练的骆驼和卫队一起骑骆驼过河。他们同商人缔结协议,签订书面合同,把商人们的商品和货物满载在骆驼背上,运过河去,然后每个商人各走各的路。一个商人前往中国方面,其余商人则前往木尔坦。”

这一时期,属于吐火罗斯坦当地语言的文字继续发展。甚至到七世纪时,使用阿拉伯语言的作家萨马尼在描述瓦什基尔德 (在现在塔吉克共和国法伊扎巴德附近)时还提到“伊斯兰教开始在那里传布以前,原先存在的写在书中的著名字母”。

花剌子模       在汗国时代保持自己的独立。阿弗里基德王朝仍旧统治这里。封建关系的成分继续发展。这儿各居民点的特征是具有前文所描述的大大小小的庄园寨堡。在庄园(科赫)的围墙里面,建筑有住人的塔楼(基奥什克),这种塔楼有厚实的拱形基座。土地贵族一季赫坎的大寨堡坐落在灌溉渠的渠首,这种状况迫使从属于贵族的村社农民更加依附于贵族。“卡季瓦尔”-(半附庸于地主贵族的农民一译注)的数目增加了。奴隶劳动被广泛使用。城市的数目急剧减少。产生了附属于大季赫坎寨堡的、关厢外观新型的城市。这些季赫坎实际上已经成为早期的封建主。在发掘属于这一时期的捷希克卡拉要塞时,发现了棉长袍、羊皮、皮鞋、毡子、绵羊毛等衣物的残余。这里还发现表明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大量生物残余。当时花剌子模栽培小麦、大麦、黍、棉花、豆类、葡萄、桃、杏、甜瓜、南瓜和黄瓜;繁殖绵羊、山羊、驴、猪、牛、马和骆驼。

粟特的崛起

这一时期,由于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粟特在中亚占据领导地位。

在政治关系方面,粟特在突厥汗国最高统治之下,继续保持若干小王国的特殊联盟(这些王国的中心是当地各领主的府邸所在之城)。在另一些时候,某些地区(王国)承认中国皇帝的统治权。例如,大家知道,七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皇帝任命拂呼缦 (瓦赫舒曼)为粟特王。中国皇帝想把粟特变成隶属于他们的”西域”之一州。有些粟特统治者由于希望加强自己的权力,有时也投靠中国皇帝,但是他们大多数都直接同突厥统治上层相联系。

突厥贵族由于不断进行反对中国人的战争,结果获得了大量财富,他们急于把这些货物出售给西方市场。于是,富裕的粟特商人们便成为这类贸易的经纪人。看来,他们通常还是大土地占有者,定居居民和草原突厥游牧民之间的贸易也掌握在他们手中。这一切,提高了粟特商人在突厥汗国中的地位。

例如,当可汗在中亚的全权代理人,向康斯坦丁诺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译注。)拜占庭皇帝尤斯京二世派遗外交使团时,任命粟特人马尼阿赫为团长。派出这一使团的原因是:伊朗萨桑王朝阻挠粟特人的丝绸贸易,不让前往西方的粟特商队通过自己的领土,并阻挠拜占庭商人前来中亚。波斯商人们想把丝绸贸易的利润擭为己有。使团的任务之一是为商队寻找一条绕过萨桑王朝国土,从中亚前往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道珞:任务之二是同东罗马帝国缔结反对伊朗萨桑王朝的军事联盟。为了回答这次访问,东罗马帝国的代表几次前来中亚。

城市的增长和商业联系的扩大,促使粟特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某些经济关系更加密切,也促进了粟特同花剌子模、呼罗珊和吐火罗斯坦之间,以及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撒马尔罕本是同印度(通过巴耳黑)、中亚各地区、伊朗(通过梅而甫)、七河流域、东突厥斯坦和中国进行商业联系的枢纽,七世纪时它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粟特的地主贵族(季赫坎),往往同时经营商业,他们对于普通的农村公社农民具有很大的权利,这时村社内发生越来越多的财产分化过程,越来越多的村社农民成为季赫坎贵族的半附庸的卡季瓦尔。粟特居民点的特征同当时花剌子模的居民点相似,也说明这种愦況。当时,大地主居住在坚固的城堡内。

例如,1933年在塔吉克加盟共和国境内扎赫马塔巴德区发现的穆格山上的季瓦什季恰堡就是这样,它坐落在无法攀登的悬崖上。这堡看来是两层楼的,里面有狭长的房间,这些房间由很窄的走廊连接,用拱顶覆盖。根据在堡内找到的各式各样的用具,可以推想当年织布、陶器和制革等手工业的发达情况。在所发现的东西中,以皮革蒙面的带有鲜艳图画的骑士在马上用的盾,特别出色,它证明了那时粟特造型艺术的高度发展。

考古学的材料提供了复原沙赫里斯坦特征的可能性。沙赫里斯坦是早期封建时代(即封建关系开始形成时)的粟特城市。按规模来说,沙赫里斯坦比封建社会成熟时期的城市小。在城市里,宏伟的建筑物占优势,其中包括季赫坎贵族和富商兼地主的设防或不设防的庄园住宅,以及拜火教、佛教和景教等的各种庙宇。领主(季兹、库汉季兹)的核心堡垒在城里,有时也在城墙外。城市由城墙围绕,城墙上有塔楼和城门。

一部分手工业工匠居住在庄园内,或在城墙旁,或者正在庄园边界处,他们简陋的住所和作坊就设在那里。除了自由的居民以外,在沙赫里斯坦中还居住着奴隶,他们在有钱人家当仆役,或者隶属于寺院。在沙赫里斯坦城墙外面,分布着设有防御工事的农村公社农民的村落。

这种城市(沙赫里斯坦)的情景得以详细地公诸于世,应归功于塔吉克-粟特考察队对品治肯特古城的发掘。这个考察队是在阿·尤·亚库鲍夫斯基领导下开始工作的。这一城市位于从泽拉夫善河流域中游前往法利加尔山区的道路的十字路口,离现在的品特治肯(品治肯特)城十五公里。作为城市,它比其他城市离山更近,因此它大概在商业上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在这座城里发展了手工业生产(陶器、织布、制革、铸造和金属加工)。现在发现的大量古钱币,证明该城商业联系很发达。

灌溉城郊田园的托克逊恰里兹灌渠,沿着城墙的北面流过。沙赫里斯坦的面积是十九公顷。住在城里的居民大概不超过三、四千人。在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的挖掘中,最有趣的发现是用高度艺术的彩色壁画、木制圆柱和雕刻品装饰起来的拜火教庙宇遗址。在城外发现拜火教徒的墓地。根据现在发现的某些宗教仪式用具和壁画,可以断定粟特人的拜火敎和当时伊朗萨桑王朝典型的拜火教有很大差别。粟特拜火教的特点是它保留了当地古代祭祀的部分(包括祭祀祖先和天体一太阳与月亮)。在这里发现的木雕造型艺术,特别是用木头雕制的人像(髙度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女舞蹈者雕像),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

拜火教是在粟特占优势的宗教。在从地下挖出的七世纪粟特钱币上铸有颇具特色的铭文,“乌拉克一最髙的波斯教僧王”,它间接地证明了王和祭司的关系。

关于拜火教广泛传播的证明之一是:发现了大批殓葬死人骸骨的小型棺材。这些小型棺材基本上有三种型式:(1)粘土制,箱形,有单独塑造的盖,发现于撒马尔罕地区,这是典型的粟特形式;(2)雪花石膏制,下面带腿(支柱),这是花剌子模式;3)粘土制,椭圆形帐幕式,具有可分开的顶盖,这是七河流域式。这些小型棺材同当地人们对于死后生活的想象有关,它们的形式是那时住宅式样的反映。这些小型棺材的特殊意义就在于此。例如,发现了一些顶盖是四个斜面的小型棺材,这些顶盖和现在中亚细亚通常的平屋顶不一样。这种四个斜面的屋顶,现在只有在某些山区塔吉克村落中才能见到。在五世纪的小型棺材上。“房屋的墙”上没有孔,没有窗户,但是从六、七世纪起,在“屋墙”上出现了作为碉堡枪眼的窄窗户。作为入口的双扇的门户设在长墙的中间。在这墙的前面,具有中亚特有的架在圆柱 (艾凡)上的檐。“艾凡”上的覆盖物不是直接安放在圆柱上,而是支在圆柱顶端的列拱上。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塔吉克圆木柱及其独特柱头与球形基础的原型。

小型棺材是具有粟特艺术特色的古代文物。关于粟特艺术,也可以根据各种日常用具上的彩绘加以判断。在粟特器皿上有许多畜类和鸟的形象,描绘得很生动逼真。在人的面部图像中,画出了中亚两种类型的居民——东伊朗人和突厥人,这是很有意思的。在对比花剌子模和粟特的艺术时,人们指出,前者的表达方法比较简单朴索,后者比较精致美观。

可惜,六至七世纪丰富多彩的粟特文学,只有为数不多的片断流传到现在。叙述鲁斯塔姆和魔鬼交战的片断(在革命前的塔吉克民间传说中很受欢迎的题材),证明了有关鲁斯塔姆的传说曾在粟特人中传播。

“鲁斯塔姆追击魔鬼直到城门前。许多魔鬼死在他的马蹄之下,……魔鬼进入城内,紧闭城门。鲁斯塔姆在这里得到了莫大的荣誉。在回去的路上,他来到一处景色秀丽的草原。就在那里停留,卸下马鞍,让马吃草。他放下行装,进餐,吃得饱饱的。然后解开衣服,躺下睡着了。这时,魔鬼成群地集合在一起,彼此说:'我们的奇耻大辱啊!我们的灭顶之灾!仅仅一个骑士就征征(服)了我们,围困了城市!……。’ 他们开开城门,很多魔鬼开始出发:有的乘坐大马车,有的乘象,有的骑猪,有的骑狐狸,有的骑狗,有的骑蛇和蜥蜴,有的徒步,有的象鹰一样飞行,还有一些魔鬼头朝下脚向上。他们走了很长时间,他们用暴雨、大雪、冰雹和雷霆轰击大地:他们发出号叫,喷出火焰、烈火和浓烟。他们到处搜索英勇的鲁斯塔姆。喷火的拉赫什前来唤醒鲁斯塔姆。鲁斯塔姆醒来,赶快穿上用豹皮做的衣服,挂上箭筒。跳上马,冲向魔鬼。当他远远望见魔鬼的军队时,对拉赫什说:'不要害怕!’自己随即转身后退。魔鬼看见他逃跑,急忙催马紧紧追赶。魔鬼的步兵互相招呼说:'现在鲁斯塔姆的实力已经被摧毁,他再也不敢同我们交战了。不要放过他。不要可怜他,将他活捉,然后处以残酷的死刑。’他们这样互相鼓励,发出疯狂的号叫,飞奔追逐鲁斯塔姆。这时,鲁斯塔姆转过马头,向魔鬼扑去,如同猛狮扑向它的猎物,……。”

根据保存下来的史料判断,中亚东部地区城市生活的发展,同粟特人的文化影响密切有关。七世纪时在中国突厥斯坦(新疆)罗布泊南面,粟特人建立了四个城市,这已由敦煌发现的文献予以证明。

在位于现今吐鲁番地区的突厥领地上,也存在着粟特人(基督教徒、拜火教徒、佛教徒和摩尼教徒)的居民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和东方之间文化精华的交流。除了上文已经说明的情况以外,还可以指出,按行星的名字起的每星期七曜日的名称,是维吾尔人从粟特人那里学来的,后来由维吾尔人再传到汉人那里。

中国史料所说屈霜你迦,—座建筑物的情况,也很有趣。当时,屈霜你迦看来是泽拉夫善河流域的主要文化中心之一。在那座建筑物的北面画着中国皇帝的肖像,东面是突厥和印度统治者的肖像。西面是波斯和罗马统治者的肖像。【18】这一事实再一次证明中亚和上述这些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广泛发展。

阿勃鲁伊运动

这一时期,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境况非常困难。某些中世纪作家的记载证明群众和贵族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例如,纳尔沙希就记载说,一方面季赫坎(贵族)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量乞丐和穷人。

有时,人民的愤怒形成反对贵族的起义。在阿布尔哈桑·阿勃杜拉赫蒙·穆罕默德·尼绍布里(十一世纪人)编写的《哈齐· 纳特·乌尔·乌卢姆》(《科学宝库》)一书的摘录(它包括在纳尔沙希所著《布哈拉史》的修订本内)中,叙述了在阿勃鲁伊领导下布哈拉地区的一次人民起义。阿勃鲁伊的人民选举他担任自己的艾米尔。显然,这里所说的是伊朗马兹达克式的反对粟特贵族的农民起义。富裕的季赫坎和商人们为了躲避“穷人和乞丐' 被迫“逃往土尔克斯坦和塔拉斯方面。他们建筑城市,并称之为哈穆卡特。这是由于作为迁居者领袖的那个大季赫坎号称哈穆克,哈穆克在布哈拉人的语言中是'珍珠’的意思,而'卡特’ 则是'城’的意思,因此这个名称的含义为哈穆克之城。一般布哈拉人称达官贵人为'哈穆克’。”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城市,一个是达官贵人的城,另一个是“穷人和乞丐”的城。据传说,“达官贵人和季赫坎们转向突厥皇帝求救。这皇帝名叫卡拉·朱林·突厥,由于他很伟大,人民称之为“比亚古”。比亚古立即派遗他的儿子希里·基什瓦尔前往”。大约在公元586年,前往布哈拉 的突厥可汗之子,带着由突厥人和中国皇帝的战士所组成的庞大军队,镇压了起义。

阿勃鲁伊被俘并被残酷处死。纳尔沙希写道:根据可汗儿子的命令,“把阿勃鲁伊投入一个装满红蜂的大口袋里,他被红蜂活活螫死”。富有的季赫坎们返回布哈而“穷人们成为回来的人的奴隶……。这时,在回来的人中有一个大季赫坎,由于他出身于古代的季赫坎氏族,人们称他为'布哈拉胡达特’ 。土地大部分归他所有,人民大多成为他的卡季瓦尔和仆役”  贵族们回来以后,压迫大大加重了。

根据纳尔沙希和其他许多资料的记载,可以断定:那时中亚是激烈的阶级斗争场所,这一斗争由于季赫坎们企图奴役自由的农村公社农民而更加扩大。

202105061754乌鲁木齐四校完成

(第八章完)

注释略

来源:《中亚塔吉克史》

(0)

相关推荐

  • 双雄争锋——怛逻斯之战前后的中亚局势及其影响 (上)

    前言: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对大唐帝国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当时尚处于巅峰盛世的唐王朝焕机勃发,致力于向四周扩展.然而,在这一年,唐军却在对外战争中遭受数次惨败.在东北,时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 ...

  • V.2《中亚塔吉克史》第二章(20210509)

    2021年5月1日,(杜尚别,夏冉整理校对)按照之前的计划,在五一劳动节开始第一更,每周更新一个章节,预计19周全部更新完.对于19章之后的内容,翻译工作也在持续之中. 关于全书的目录,请参阅V.0. ...

  • V.1《中亚塔吉克史》第一章(20210501)

    2021年5月1日,(杜尚别,夏冉整理校对)按照之前的计划,在五一劳动节开始第一更,每周更新一个章节,预计19周全部更新完.对于19章之后的内容,翻译工作也在持续之中. 关于全书的目录,请参阅V.0. ...

  • V.3《中亚塔吉克史》第三章(20210516)

    预告, 本书的延续, 个人翻译编纂的中文版, <塔吉克斯坦近代史>上卷, 将定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在线连载, 将采用付费阅读的模式连载, 目的是为了可以能将该书出版, 未来该书全本将在 ...

  • V.0《中亚塔吉克史》连载今天启动(20210428)

    2021年4月28日,(杜尚别,夏冉)关于<中亚塔吉克史>这本书,在2014年曾经推文进行了介绍.这本书翻译所使用的蓝本过于老旧(1955年版),所以个人在使用的时候,参考了最新的版本(1 ...

  • V.5《中亚塔吉克史》第五章(20210530)

    预告, 本书的延续, 个人翻译编纂的中文版, <塔吉克斯坦近代史>上卷, 将定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在线连载, 将采用付费阅读的模式连载, 目的是为了可以能将该书出版, 未来该书全本将在 ...

  • V.6《中亚塔吉克史》第六章(20210606)

    预告, 本书的延续, 个人翻译编纂的中文版, <塔吉克斯坦近代史>上卷, 将定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在线连载, 将采用付费阅读的模式连载, 目的是为了可以能将该书出版, 未来该书全本将在 ...

  • V.7《中亚塔吉克史》第七章(20210613)

    预告, 本书的延续, 个人翻译编纂的中文版, <塔吉克斯坦近代史>上卷, 将定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在线连载, 将采用付费阅读的模式连载, 目的是为了可以能将该书出版, 未来该书全本将在 ...

  • V.9《中亚塔吉克史》第九章(20210627)

    预告, 本书的延续, 个人翻译编纂的中文版, <塔吉克斯坦近代史>上卷, 将定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在线连载, 将采用付费阅读的模式连载, 目的是为了可以能将该书出版, 未来该书全本将在 ...

  • V.10《中亚塔吉克史》第十章(20210704)

    预告, 本书的延续, 个人翻译编纂的中文版, <塔吉克斯坦近代史>上卷, 将定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在线连载, 将采用付费阅读的模式连载, 目的是为了可以能将该书出版, 未来该书全本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