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三苦,熬过方知成熟
人的一生,当你熬过了苦,也就懂得了成熟,收获了成长。
1
吃过读书的苦
年少无知时,以为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长大成人后才明白,读书是世间最公平、最好走的路。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叫做“假如醒来发现自己在高三”,这个话题上热榜不到一天,收获近3万条留言。
一条看似特别不起眼的评论下面,却收获了上百个赞,评论说:
“上学没受的苦,生活都一点一点还给我了。”
曾经我们都以为高考很苦,学习很苦,但进入社会后才发现,那些因为没有好好学习而带来的苦,才是真的让人生变得束手无措。
所以在本可以拼命念书的年纪,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因为人生跌落时,知识的力量会支撑着我们度过难熬的时光。
读书苦吗?苦,也不苦。
读书学习,钻研学问,当然要下苦功夫。
可若是与世间其他的苦处相比,读书的苦,又是一种难得的福。
读书的苦,是枯燥乏味,是在别人到处玩耍的时候,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而生活的苦,是在泥里打滚,在人前应酬,比起干干净净坐在书桌前,哪个更苦?
年少时吃读书的苦,就是为了将来少吃些生活的苦。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
你要相信,吃过的苦,读过的书,总有一天会铺成脚下的路。
2
吃过失败的苦
有人说一部西天取经史,也是孙悟空从“妖”进阶为“神”的蜕变史。
七十二般变化信手拈来,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一根金箍棒令天地色变。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这个世界的顶端,他要做“齐天大圣”。但是结果呢?
孙悟空大闹天宫,想要为自己的正名,可是原著中写得明白,他刚到凌霄宝殿,就被执殿的王灵官拦住,连玉帝的面都没见着。
直到如来出现,轻而易举便将其囿于鼓掌之间,他才意识到现实的残酷:
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谁无所不能。
当这种印象被打破的时候,才是一个人最尴尬,也是最无助的时候。
那个时候你大概明白了,什么叫做生活的苦。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谁可以顺风顺水,这辈子总会有失败、有落寞、有无能为力的时刻。
当你明白了这些,懂得了世事无常,就不再张扬。
王尔德说:“挫败,是灵魂的试炼场。”真正的强者,都是在失败中浴火重生。
还记得白岩松曾在书里写道:他每年都会招收几名研究生指导,北大、清华等几所名牌大学会提供几份简历,让他从中挑选。
可有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并不算优秀,可竟然被录取了。
当她向白岩松询问缘故时,白岩松告诉她,在别人的简历里看的都是“光辉事迹”,得了什么奖,有过什么优秀作品。
只有在这个女孩的简历里,看到了失败的经历。
她在简历中讲到自己考验受挫后,如何调整身心,又如何经过漫长的努力,最终考上了研究生。
只有受到过很多表扬,却也能经历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对前程未卜的人生。
真正的强大,不是赢得了,而是输得起。毕竟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能赢到最后的人,才算真正的成功。
3
吃过孤独寂寞的苦
在《西游记》中,沙僧的存在感一直较低。一路上也总是任劳任怨、沉默寡言,给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
但于沙僧而言,孤独纵然苦口,却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剂良药。
《西游记》中有一首沙僧的自白诗,里面详细记载了他修行的全部过程: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
……
这是一趟孤独的苦修之路,风餐露宿,四海飘零。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在孤独的时光里,成长是最快的,因为一切都得你一人承担。
要知道在流沙河的那些年,沙僧不但忍饥挨饿,无人问津,每七天还要经受一场飞剑穿胸的酷刑。
这种生活,和天宫的热闹相比,简直就是生不如死的煎熬。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内化。
因为,孤独本就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态。吃得了孤独的苦,才能成就自己。
《百年孤独》中说: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
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不得不承认,成熟跟孤独是成正比的。
人生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有一些事,需要自己扛。